高房价:不堪承受的人生之重

2009-12-01 08:07: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房价:雾里看花

“从2003年到2009年,特别是2005、2006、2007年这三年,房价上涨出现了过快过猛的势头,这几年房价涨了3至5倍。比如我市的兴隆小区,2003年的房价每平方米只有六七百元,但现在已经涨到三千多元了。”家住兴隆小区的老干部葛黎明说。
房价从哪里来?资料显示,一般而言,估算房价合理程度的标准主要有两种国际通行的方法:租售比和房价收入比。
所谓“租售比”,是指每平方米使用面积的月租金与每平方米建筑面积的房价之间的比值。国际上用来衡量一个区域房产运行状况良好的租售比一般界定为1:300至1:200。
根据国际上的一般情况,租售比大致在1:260至1:100之间。这就是说,如果把房子拿去出租,100个月至260个月,也就是大致10年至20年就能收回购房款。但是,现在中国的房价与租金之间的比例大致在1:400以上,超过1:500的也有。
“房价收入比”,是房地产价格与居民平均家庭年收入的比值,反映了居民家庭对住房的支付能力,比值越高,支付能力就越低。
如果以这两种指标来衡量房价,群众很容易计算得出,目前我市房价涨幅已经显露出不合理之处。
有网友表示,我市的房价,需要夫妻双方不吃不喝努力二三十年才能买到一套房。而根据国际标准,房价收入比应维持在3至6倍的范围内才算合理。

高房价影响到三代人生活品质

1980年出生的小唐和女友研究生毕业后双双选择回到临汾工作,今年三月两人领了结婚证。小唐夫妇的工作都很稳定,每个月两人的收入加在一块有四千多元。应该说,收入不低了,但即便如此仅凭他们的收入要买一套像样的房子也遥不可及。最近,他们相中了位于向阳路的一套商品房,面积120平方米,但总价却高达45万元。他们已经决定,双方父母帮忙拿出15万元的首付,两人的积蓄则用来装修和购买家电。
“本来我们俩不想买房子,但考虑到要生小孩儿了,所以不得不买。买了这个房子以后,影响到了我们家三代人,我们的父母,我们,还有我们的下一代。”小唐无奈地说。
当房价涨得越来越高,购房者越来越难以承受,像小唐夫妇这对“80后”购房新人的背后,常常有三个家庭在支撑,即双方父母帮着出首付,子女自己偿还月供,即俗称的“四加二”买房模式。
商务部发布的《2006年-2007年中国结婚市场发展调查报告》显示,全国城镇结婚消费中,有81.6%的新人得到了父母们不同程度的财力支持,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买房子。
一套房子足足耗费了几代人的积蓄。小唐表示,父母奋斗了一辈子,节省了一辈子,到退休了还要为儿女背负购房压力,作为儿子,自己也感到痛心。但面对结婚阶段的住房困难,父母是唯一能帮助自己的人。
即便如此,也不是所有的80后都像小唐夫妇这么幸运。很多已经到了适婚年龄的80后,他们有着强劲的刚性需求,首次置业而且是自住,但是动辄几十万元的房子,仍然让80后们望而却步。
“在高房价的影响下,一些老百姓生活艰难。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跟不上GDP增长的速度,更赶不上房价上涨的速度。而贫富差距也体现在了住房方面,有的人有好几套房子,而有的人则一套房子也买不起。”小唐看到我市这样的事实由衷地感叹。

高房价:百姓生活质量的“洗劫者”

“高房价就是对老百姓的洗劫,买了房的老百姓要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因为每月得还银行的房贷,而且每天还得保佑没病没灾,没买房的老百姓更要勒紧裤腰带继续存钱买房,房价越涨,老百姓越不敢消费。”“要解决消费的问题,不是一个老百姓有钱不肯花的问题,而是买一套房的首付款就已经背上沉重的负担走在漫长的房奴之路,何来消费?”“想到买房就睡不着觉!”“当上了‘房奴’就意味着,不敢炒老板的鱿鱼,更不能被老板炒鱿鱼;无力再继续学习进修;不能去旅游、不敢生孩子;工作压力大,心理压力更大。”这是一些网友面对高房价的无奈感叹。
记者在采访中也发现,已经不仅仅是普通老百姓买不起房子,对中等收入的人群来说,买一套合心意的房子也不容易。即便是买上了房子,每个月的月供或者偿还亲戚朋友的资助,也是一笔沉重的负担。
小唐也告诉记者,买了房子以后,可支配收入少了,生活质量受到明显影响,好多东西都不得不牺牲掉。“以前我们经常在外面吃饭,下馆子,自从决定了买房子后,基本上天天都要在家做饭吃了,有时候工作忙顾不上做饭就吃方便面。而以前继续考博士的规划也不得不搁浅,至于提高生活质量的娱乐和喜欢的旅游计划也都因此不得不放弃。”有资料显示,房价的快速上涨,让普通老百姓增加了生活压力,不少家庭为了在自己心仪的城市有一个栖身之地,耗尽了所有的积蓄,从小康之家变得债台高筑,“房奴”们被每月的高额房贷压得喘不过气来,只好缩减本来用于其他方面的消费和投资支出,导致购买力被严重透支。
国家统计局在网站上刊发的一篇文章称,房价飞涨已经成为制约城市居民消费的障碍,给我国当前最为急迫的启动内需带来负面影响。从楼市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来看,高房价的挤出效应影响到了居民日常生活和消费行为,已经成为制约消费启动的最大阻力。
无论从哪一个角度看,高房价的渐行渐远、高不可攀,都已经成为不可承受的社会之重和难以接受的人生之痛。
房价,离百姓还要有多远?(本报记者 卫博)

来源:临汾日报

 

  【责任编辑: 贾亮】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