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柜中沉睡的衣服越多就意味着更多的碳在排放,我认为低碳环保着装的第一步是适量买衣服,第二步是在衣物的使用过程中,尽量减少洗涤次数,用手洗代替洗衣机洗涤,并且在洗涤时使用更加环保的方式。”市民张先生在生活中十分注重环保,他的“低碳生活”已经融入到生活的每个细节。他表示,在生活中,只要用心留意,就可以找到节能的窍门。比如淘米、洗菜的水可以浇花,洗澡时水管里先流出的凉水接起来可以冲厕所,泡了脚的水也可以冲厕所。
刷牙、打沐浴液的时候把水龙头关上,不用电器时要断电,不要亮着指示灯;购物尽量使用环保袋;尽量买本地、当季的蔬菜水果和副食品;洗衣服最好手洗,即使要用洗衣机,也应尽量把洗衣机塞满,不空转。
“每次去超市我都使用自带的购物袋,不用一次性塑料袋。少用一个塑料袋,可以减排二氧化碳0.1克,虽然我自己减排的不多,但是随着大家环保意识的增强,减少塑料袋的使用肯定会成为时尚行为。”“限塑令”在全国范围内开始,普通家庭主妇刘女士也成为环保的一员。
小慧被朋友们称为“美食家”,不管是大酒店还是街边摊,哪里有好吃的一问便知。不过,朋友们最近发现“美食家”的包里多了一双筷子。小慧告诉记者,最近外出吃饭不用一次性筷子,自带筷子既卫生又环保,而且纸巾也可一张分成两半用,感觉很环保。
“办公室低碳往往易被忽略,其实我们可以做很多。在工作中,尽量少用打印机;平时上下班多走路,这些都能降低二氧化碳排放,而且对身体健康有益。”一直对低碳有了解的政府工作人员王先生是个“低碳生活”的先行者。
“打印东西的时候尽量不用打印机和传真机,用电邮、QQ等通讯,打印纸两面用;把相机里的照片备份到电脑里,不用全部打印出来;关闭电脑时及时关闭显示器电源;开空调进出房间时随手关门。”王先生作为办公室的“低碳族”,向记者介绍了办公室低碳可以采取的一些小举措。
张晓丽也是上班族中的一员,虽然她对低碳的观念理解不多,但是平常生活中的节电节能意识让她也成为“低碳族”。“出去开会我都自己带茶杯,平常随手关灯……”她告诉记者,她常提醒办公室的同事离开时关闭饮水机,减少用电,将这些小细节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每天可以减少约2公斤碳的消耗量。
在环保专家眼中,全面实现低碳生活不仅是市民们的自觉行动,更是一项社会工程。在“减碳”目标下,不能只着眼于制造业,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生产能力,更应关注日常生活方式、消费模式。从生活习惯的各个细节上节约常规能源,让大家反思生活方式上那些看似细微其实是高碳排放的不良嗜好,查找日常经营活动、消费生活行为中所存在的高能耗的巨大漏洞,从而真正实现“低碳生活”。(本报记者 工力)
来源:临汾日报
【责任编辑: 邱睿】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