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有令人感动的平凡,这里有令人钦佩的点滴。炎炎烈日下、高温酷暑中,在我市一个个重点工程建设现场,广大建设者们以顽强的意志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坚守阵地,精心施工,推进工期。城市角落,留下的是他们忙碌奔波的足迹;汾河岸畔,洒下的是他们挥汗如雨的辛劳。他们,不但用双手改变着城市的容颜,更用执着的精神建筑着平阳大地美好的明天。为了展现我市重点工程建设情况,近日,本报记者深入部分重点工程建设现场,和建设者们一起感受我市重点工程的前进步伐,记录现场发生的感人故事,见证奇迹诞生的背后花絮,展望未来跨越发展的美好前景。
工人们正在安装设备。 张蕾 摄
6月29日,市第二污水处理厂建设工地。
这天一大早,太阳虽然没有像往日一样“毒辣”,但空气中似乎更多了一些令人窒息的闷热。当天,气象部门天气预报仍然显示:气温高达37℃。
从开工到现在,已是第三次来到市第二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工地,从地基的开挖,到钢筋混凝土的浇筑,再到今天主体工程初具规模,时间的跃动中,这里,展现给人们的变化总是日新月异。
“决不能给公司丢脸”
这位刚刚30出头的交城小伙子给人的感觉,腼腆内敛。他告诉记者,在土建工程基本完工之后,目前工地上的主要工作便转向了设备的安装调试,而这一工程正是由他们公司承担。
张志强说,自己和临汾很有缘,从工作一开始,他就来到临汾参与了同世达甲醇项目工程的建设。去年,公司承建市第二污水处理厂项目后,他又通过公开竞聘,当上了项目经理。
“污水处理厂是临汾市的重点工程,公司领导对此很重视,专门抽调了一批素质强、业务精的技术人员。”张志强介绍道,自5月6日,公司正式进驻工地之后,为了保障每个阶段任务高标准、高质量的完成,项目部一班人不分白天黑夜奋战在工地。6月初,按照指挥部要求,完成了通水和单机调试。6月25日,设备安装工程量已完成90%。预计7月20日,整体设备安装将全部完毕。整个工程时间比指挥部要求要提前一个半月。“我们决不能给公司丢脸。我们一定会给临汾人民交一份满意的答卷。”张志强眼神里充满了坚定和自信。
为了保障工期,自工程开始以来,项目部没有一个人请过假、回过家。张志强说,正是大伙儿的齐心协力,才有了工程保质保量的顺利推进。面对连日来的持续高温,为了保障一线工人良好的身体状况,公司专门给每个宿舍安装了空调,后勤人员还特意备齐藿香正气水和清凉的绿豆汤,每天派人送到工地。
张志强的儿子今年3岁了。他告诉记者,孩子很可爱。只是长时间不在家,孩子见了自己总像见了生人一样躲着。“等工程完了,抽时间好好陪陪儿子。”低沉的话语中,掩饰不住的是一位父亲对孩子的思念和牵挂。
“我是一名党员”
崔师傅是电工班的班长。除了张志强外,他是省工业设备安装公司派驻市第二污水处理厂项目部的唯一一名老党员。
由于技术最全面、业务最精湛,为人又老实厚道,班组成员们都亲切地把崔师傅当做老大哥。平日里,工人们遇到什么问题,总是找崔师傅请教,崔师傅也总是不厌其烦为大家耐心讲解。每天,除了做好自己的工作外,快50岁的崔师傅总是闲不住,白天的工作干完了,他还要利用晚上的时间,到工地上对大家白天的工作再仔细地检查,每天都要忙碌到深夜十一二点。
崔师傅说,自己的父辈们也是干这一行的,而如今,他的儿子又子承父业,在建筑学院学工程造价。祖祖辈辈这样传承下来,崔师傅对自己的工作有着一份不寻常的情感。不管是和朋友,还是和家人在一起,他们谈论最多的就是工地。临汾对崔师傅同样有着一份深厚的感情。从1996年来这里,他已经参与了临汾四五个重点工程的建设。他说,十几年来,他见证了临汾突飞猛进的变化,尤其是近些年,市委、市政府抓城市建设、环境治理,临汾城和以前大不一样了。
听工地上的工友们说,崔师傅儿子今年正逢大学毕业。作为一家之主的他由于工作忙,根本无暇顾及孩子,家里人三番五次地打电话催促他,让他抽时间回家一趟,考虑一下孩子的工作安排问题。可他仍然放不下他的工地、他的工友。他说:“这里更需要我,我是一名党员,要给大家带个好头。”“觉得亏欠亲人么?”面对我的提问。崔师傅没有回答,但那张已略显沧桑的脸上,却能看到亮滢滢的泪水在闪烁。
带着婆婆上工地
这是建设工地上一个再简易不过的工棚。
一位满头银发、佝偻着腰身的老大娘坐在门口的椅子上,慢悠悠地晃动着手里的蒲扇。只见她,一会儿低头闭目养养神,一会儿抬头看看工地的大门。
这位已74岁高龄的老大娘,是工地材料员牛树荣的婆婆。牛树荣夫妻俩都是省工业设备安装公司的职工,受工作性质的影响,夫妻俩常年在外奔波忙碌,根本顾不上家。婆婆是公司的退休老职工,对他们的工作给予了很大的理解和支持,常年帮着他们照顾家里和孩子。如今,孩子已长大成人,在上海成家立业。婆婆却由于劳累和年龄的增大,身体大不如以前,身边开始离不开人的照顾。而此时,牛树荣夫妻俩一个在临汾工地,一个在灵石工地。一边是撂不下的工作,一边是舍不下的老人。怎么办?无奈之下,从去年起,牛树荣开始带着婆婆上工地。她说,这是她唯一能想到的一个“两全之策”。
带着婆婆上工地,牛树荣比别人更多了一份忙碌。每天上班前,她都要给婆婆把水倒好,把常用的东西放在手边;下班后,还要帮着老人洗漱。“总觉挺歉疚老人,家里有舒服的床,凉快的空调,可是还让老人跟着我受这罪。”牛树荣一脸的愧疚。
工程完了再筹备婚事
史变丽是市政工程公司一名普通的质检员。
市政工程公司在完成厂区的截污管线铺设之后,目前又进行着厂区道路的新建任务。
采访小史的时候,她不在,去市里化验室送样本去了。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从别人口中,我们开始认识她:一名对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小姑娘。
“每天6点多,你都会在工地上看到她,有时,晚上还要坚持到十一二点。一个外表清秀柔弱的女子长期加班加点工作,其中的辛苦外人无从体会。”
“别看年纪小,工人们都说她有点火眼金睛,路基土层填埋深度有时仅仅是几厘米的误差,她一眼就能看出来,非要让工人返工不可。”
“有时她让工人们返工,工人们不愿意,她就耐心地给大家讲解每一道工程环节的重要性。实在不行,小史就把领导叫来,非要看着他们把每一道工序都做好不可。”
……
大伙儿说,小史是个好姑娘,善良直率。家在晋城的她一年也总是难得在家呆上几天。为了让小史有个安定的家,家里人总希望她早点结婚。去年国庆,小史在父母的“逼迫”下,准备筹备婚事。可由于工程工期紧、进度快,她便把婚事一拖再拖,直到现在,仍然没有音讯。
午饭后,小史回来了。等了半天不见人影,直到大伙儿硬把她拉了过来。一开口,小史就说:“大伙儿都很辛苦,只有大家共同努力,才能保障工程的顺利完工。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
透彻的眼神里,你能看出她对这份工作的执着和热爱。当问及婚事时。她不好意思地笑笑:“等工程完了,我们来个‘双喜临门’吧!”
……
太多的感动,太多的钦佩,在这片土地上流淌。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从开工的第一天起,市第二污水处理厂的决策者、指挥者、建设者们便以勇挑重担的拼搏精神、攻坚克难的奉献精神,用智慧和汗水推进着项目建设。一年前,这里还是一片长满枯草的荒郊野地,一年后,这里已发生了沧海桑田般的巨变。相信随着市第二污水处理厂的建成投产,我市的环境保护建设也将跨上一个新的台阶。
(记者 李晓琳)
来源:临汾日报
【责任编辑: 贾亮】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