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滨河西路北延工程主干道顺利通车

2010-08-09 08:31: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滨河西路北延工程现场。 范鹏力 摄


新颜振奋人心,旧貌历历在目。曾经几年乃至上世纪的十几年里,这一路段年久失修、老化严重,路面坑洼不平、尘土飞扬,行人和机动车行驶困难,道路照明、路面排水、配套绿化等设施严重缺失,沿线群众的出行深受影响。“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是真实写照。每逢雨天,过往司机更是苦不堪言。
取坑洼泥泞而代之的崭新大道,就是我市重点工程之一:滨河西路北延工程。
自2009年8月开工建设以来,工程全线两个标段精心组织、科学施工,累计投入人力500余人,各种施工车辆百余台。建设者们上下一心、克难攻坚,日夜奋战在工地一线,保工期、保进度、保质量、保概算、保安全,项目建设稳步推进。
滨河西路北延工程指挥部常务副总指挥胡玉贵信心十足:“截至今年8月10日之前,确保实现主干道顺利通车。”
眼前这位常年奔波在建设工地现场,被毒辣的日头晒得黝黑的中年人,是我市建设系统一名不折不扣的“老将”。从1997年的鼓楼南北街改造,到2003年的向阳西路、五一西路,再到2007的高速引线、锣鼓大桥建设,一直到如今的滨河西路北延工程,胡玉贵不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更为我市的道路交通网络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
工程的概况包括各项细节,胡玉贵了然于胸,4公里的路段,来来回回的巡查,他数不清走了多少遍。
胡玉贵介绍,滨河西路北延工程位于尧都区刘村镇,在原大运二级公路基础上兴建。2009年被市委、市政府确定为全市重点工程。该工程南起锣鼓大桥,北至309国道,途经马务、南芦等4个村庄,全长4280米,是河西城市交通建设的一条主干道。主要建设内容包括路基工程、路面工程、综合管道、市政管线、路灯照明、人行通道及道路绿化等配套工程。道路总宽72米,其中机动车道28米,分双向8车道,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之间各有8米的绿化带;非机动车道各5.5米,人行道宽各4.5米,人行道两侧各设宽4米的绿化带。
即将通车的大道宽阔、平坦,离不开广大建设者们在将近一年的时间里付出的艰辛。
不论是烈日当头,还是暴雨如注,在这条4公里的路段上,几乎随时可以看到工程科长尉红生的身影。他曾有过这样一段常人无法企及的历史:路基施工最为关键的时期,作为肩负工程管理职责的尉红生连续值守七天七夜,吃住都在工地现场。在工程突破一个重要节点后,尉红生由于长时间的高温工作,疲劳过度,身体机能失衡,右胸腔部位如同针扎住进了医院。尽管如此,尉红生还是牢牢牵挂着工程的建设。
经常是一个电话,他就拔掉针头赶到工地处理各种突发情况。
“只要工程能顺利,咱自己不算啥。”这就是尉红生,面对记者的采访他总是摆手表示:“没啥,应该的。”
“干得多,说得少”,是指挥部的人对尉红生的评价。
指挥部常务副总指挥胡玉贵开玩笑道:“如果要我说谁是最可爱的人,那么我说以尉红生为典型的建设者就是咱最可爱的人。”
在指挥部,工程建设人员们在开玩笑时常有诸如“以黑为美”这样的互相调侃。但我们似乎看到,那一张张黝黑的面庞后面隐藏着的,是建设者们为了这项工程无数次在烈日下的挥汗如雨,往来奔波。
8月1日凌晨1时,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席卷我市。尽管时值深夜,空中电闪雷鸣、暴雨如注。一标段项目经理张会青还是毅然披上衣服赶到工地巡查。
“道路工程配套的排水系统正在建设之中,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就怕暴雨引起积水毁坏路面,所以不亲眼看一看心里总不踏实。”朴实的语言,折射出张会青高度的责任感。
也正是由于此次巡查,避免了一次险情的发生。当时三公里的路面存有积水,张会青紧急上报工程指挥部,凌晨5时又及时组织设备及人员进行排水,确保了在建工程的安全无损。
每一项工程的顺利推进都离不开建设者的齐心协力,每一项工程都会出现各种“难关”依靠建设者们全力攻克。
南芦村路段路基必须在沙层上做怎么办?北芦村路段地下水位高,路基偏软怎么办?工程全线的基础是原大运二级路,新旧交叉,路基有可能不均匀下沉怎么办?
工期要保证、质量更要保证,指挥部立即组织有关专家进行实地测量、组织论证,加班加点研究可行方案,建立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
各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增加技术力量和人力资源,合理安排工序,完善施工条件,保证了工序之间流畅连续,不窝工、不间断,人力资源合理调配。
该项目工程得到了尧都区委、区政府,刘村镇党委、镇政府,特别是沿线群众的大力支持,推动了工程建设的稳步推进。
一年时间,转瞬即至。滨河西路北延工程的全线通车在望。
该项目工程的顺利竣工,将对促进我市经济发展,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道路综合服务能力,塑造城市新形象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将对我市改善区域交通条件,带动沿线市政管线、电力、通讯等其他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增强经济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区域发展的优势起到积极作用。

(记者 柴云祥)

来源:临汾日报

 

  【责任编辑: 贾亮】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