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通讯员 单少华)近年来,安泽县按照“粮走品牌路,大栽核桃树,合作强畜牧”工作总体思路,以稳定粮食生产,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为原则,重点发展设施农业、有机蔬菜、优质核桃、高效畜牧、无公害食用菌和小杂粮等特色产业,努力构建具有安泽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新格局。
在科技调产方面,该县在着力建设府城有机蔬菜、冀氏高产玉米、和川高科技养殖、杜村特色养殖和飞岭循环农业五大示范样板和沁河沿岸万亩自流灌溉暨农业科技调产示范区的同时,在府城、和川、良马3个乡镇32个村建成了两个省部级和1个市级万亩玉米高产创建示范片。2010年该县粮食播种面积达到36.18万亩,粮食总产量达到1.059亿公斤。同年12月安泽被确定为全国绿色食品玉米标准化生产基地。该县着眼发展低碳经济的大趋势,把核桃产业作为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以“每年一万五、三年五万亩”为发展目标,在全县7个乡镇2010年共栽植优质核桃1.8万亩,新育核桃苗275亩。并积极引进和培育一批市场占有率高、市场竞争力强、辐射带动面广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和营销组织,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该县与山东省寿光蔬菜产业集团合作,共同打造山西乃至华北地区最大的蔬菜产业基地,力争3年达到5万亩,5年达到10万亩,仅此一项全县农业人口人均1.5亩,人均增收达7000元,目前,飞岭湾里20座第五代日光温室正在筹建。该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吨粮田变成万元田,促使蔬菜进川、玉米上山,构建现代农业产业新格局。
同时,该县依托全国连翘第一县,野生面积达70万亩,年产量达到400万公斤的优势,投资143万元建设日产5吨连翘加工项目。截至2010年底,该县发展果树1300亩,总面积达到1.267万亩,总产值为360.6万元;发展桑园500亩,总面积达到1000余亩,总产茧量达9.25吨,总收入达33.3万元;发展中药材2.85万亩,总面积达到9.68万亩;发展小杂粮3万亩,总面积达到4万亩,育钙果苗150万株,新发展基地500亩。
在科技推广方面,该县紧紧抓住国家加大对农业投资力度的机遇,大力实施测土配方施肥、中低产田改造、筹建农业有害生物预警和控制区域站和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2010年该县完成土样采集1377个,化验土样1377份,发放配方施肥建议卡4万份,印发《安泽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手册1.6万本,测土配方施肥总面积30万亩。对司马、英寨两村中低产田进行改造,平田整地498亩,打机井4眼,铺设低压管道7709米,新增灌溉面积954亩,新增蔬菜种植面积2000余亩,极大改变了农业生产条件,促进了当地农业调产和农民增收的积极性。同时,认真落实国家农机具补贴政策,努力提升农机现代化进程。2010年该县完成农户购买654台农业机械,农机总动力达到12.73万千瓦,各类农机具保有量达到2913台;完成机耕20万亩,机播16万亩,机收1.6万亩,农机作业服务组织达到61个,农机大户达到7个,以农机大户为龙头,组织跨区作业队,赴河南、夏县等地参加农田作业,跨区作业面积达到4.6万亩,收入11万元。
在增强服务效能上,该县以健全以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龙头企业为骨干、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的多元化服务组织体系,努力为各类经营主体提供公益性与经营性相结合、专业性与综合性相协调的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积极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公司+基地+农户”等产业化组织模式,农民与企业(公司)利益联系更加紧密,产销一体化的经营链条进一步延伸。2010年,该县建成了年饲养肉牛1000头的和川镇车道村和东洪驿村两个肉牛规模健康养殖小区,一个千只标准化波尔山羊舍饲圈养工程和一个年出栏两万头商品育肥猪工程。在建设特色规模养殖的同时,积极为该县黄牛、肉羊、猪等品种走出安泽走向全国办理了通行证。东喜猪场、大西沟牧场、天乙生态养殖园区、晋南黄牛合作社等6家畜产品及产地无公害认证已完成。目前,各类规模养殖小区19个,各类规模养殖户达到124户,各类养殖专业合作社47个。
在提升生产能力上,该县把培养新型农民作为首要任务。积极引导广大农民群众破除传统农耕文化的束缚,接受现代农业发展理念,努力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以农村实用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为支撑,大力普级优质高产良种应用、无公害瓜果蔬菜生产、测土配方施肥、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三沼”综合利用、玉米机收、秸秆还田、土地机耕深松“八项”实用技术,整合农牧、扶贫、林业、科技、农机、供销、社保等部门的教育培训资源,大力实施“阳光工程”、“雨露计划”、“科技入户”和“百千万”农民培训工程,通过专题培训、以会代训、电视教学和组织农技人员深入乡村,对农民进行现场技术指导等方式,培训两万余人,提高农民技能素质,使更多的农民成为“土专家”、“田秀才”、“致富能手”和“小康带头人”,发挥好他们在改变生产方式、提升生产能力、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的主体作用。
【责任编辑: 付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