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书记袁纯清提出的转型跨越发展思路,是指导当前我省发展的纲领性思想和工作部署。全省转型跨越发展,侯马怎么办?特别是对于曾引以为豪的市场而言,如何做到转型跨越发展是摆在侯马市各级领导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市场发展的历史。
侯马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少到多、从低到高。从批零兼营开始到综合与专业结合,生活消费品市场与生产资料市场、生产要素市场兼有,逐步形成了多层次、多形式、多种类、多元化发展体系,回顾其发展的过程,大体上可划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自发阶段(1980年——1985年)。这一阶段改革的春风徐徐吹来,一批具有灵活经营头脑的当地农民率先沿街摆摊设点,成为最早“吃螃蟹”的掘金人,形成了侯马市场发展的前身和雏形。侯马市由此制订出台了“集市贸易发展规划”,为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第二阶段:起步阶段(1986年——1991年)。外出参观、开阔视野、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是这一阶段的一大特点。通过努力,侯马市于1985年末至1986年初,建成了全省第一座封闭式、商场化的集贸市场——新田市场。后来该市场多次被评为“全国文明集贸市场”,成为全省、全国学习的榜样。1986年,结合侯马实际,该市又大胆提出“以贸易为龙头,以贸促工、以贸促农,贸工农全面发展”的经济发展战略指导思想,为侯马市场的全面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之后,又统一规划,扩建、改建和新建了晋都路、市府巷、风雷街等一大批市场,侯马市各类专业市场初见雏型。
第三阶段:发展阶段(1991年——1996年)。1991年4月30日,省政府办公厅发出《关于推广侯马集贸市场经验的通知》,指出侯马市场的经验对全省具有指导意义,值得推广。1991年5月—1992年9月,省政府先后两次在侯马召开全省市场工作现场会,对侯马建设发展市场的作法给予了充分肯定。
全省学侯马,侯马怎么办?对侯马来说,压力与动力同在,机遇与挑战共存。市委、市政府把握现实,立足长远,按照“巩固、完善、提高、发展”八字方针,朝着“大市场、大经贸、大流通”的方向,开始建设大型专业市场,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办法,对促进市场的迅速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1993年10月底新港服装批发城,生产资料交易市场,环球鞋帽大世界,五交化家电家具批发市场等大型市场也相继建成投入使用。到1995年底,全市共新建、改建、扩建、厂建、村建各类市场20个,累计投资1.2亿元。
第四阶段:完善阶段(1997年——2000年)。1997年,侯马市场的发展出现了危机。为了彻底扭转这一被动局面,侯马市下决心整顿市场,开展了声势浩大的万人大调查、大讨论;对15个行政执法部门集中进行专项整治;对所有个体经营户进行“遵纪守法,文明经营”教育。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关于优化生产经营环境鼓励招商引资的决定》《关于对市场实行封闭式管理“六不准”的规定》等一系列文件。一系列措施的实施,扭转了市场发展的被动局面,遏制了滑坡不利趋势。
第五阶段:提高阶段(2001年至今),也可谓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阶段。国务院关于管办脱钩的文件出台之后,按照“一稳定、二整顿、三发展、四繁荣”的工作思路,侯马市积极稳妥、卓有成效、有针对性地开展市场建设和管理工作。特别是侯马北方轻工城一期于2008年10月建成运营,提升了我市市场的档次和规模,大大提高了侯马作为物流重镇的地位。侯马市被国务院和工商总局推荐为“管办脱钩的先进典型”,新港服装城被命名为“全省文明规范市场”。
二、侯马市场的发展现状。
今天,侯马市各类专业市场占地面积已达68.7万平方米,其中占地百亩、成交额在亿元以上的市场有6个,均是山西乃至华北地区较大的专业综合市场。目前,从事经营的个体工商户近1万户,从业人员3万余人,市场经营的品种达2万余种,商品来自全国20个省31个市(县),辐射3省38市(县)。2010年市场成交额达75亿元,实现税收5000万元。
侯马市场的发展,带动了运输、餐饮、住宿等服务产业的迅速发展,转化了农村劳动力,吸纳了下岗职工,保证了社会稳定,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但也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是:
第一,从形式上看,侯马市的市场目前仍然是二级市场,也就是购销市场,生产加工建设基本是空白,发展后劲明显不足;参与国内和国外大市场、大流通、大商贸基础薄弱,没有建立外向型的市场基地;现款交易的结算方式简单陈旧,应建立现代流通的结算方式。
第二,在管理上看,沿袭过去以行政管理为主的模式,没有按照经济的、法律的、市场的手段进行有效的管理,以文代管、以罚代管仍然是主要方式。
第三,从组织上看,个体经营户属于松散经营,没有形成合力,市场竞争力不强,合作意识、团队意识、大局意识不强,经受不住经济的波动和市场的冲击;党组织的作用在市场中没有完全发挥出来。
第四,从信息上看,与国外相比,信息渠道仍显单一,并且重复建设,浪费资源。
三、侯马市场发展的未来。
根据市场发展实际,要使市场转型跨越发展,提高档次,参与国内和国际市场的大流通、大贸易,需要在五个方面下工夫。
第一,在完善功能上下工夫。应着力在市场主要功能方面下工夫,如交易、结算、储运、加工、包装、信息、安全、环境、卫生、后勤等方面提供优质服务。要建立信息联网系统,无偿为经营户提供市场信息,提倡规范的网上购销业务,并提供金融、代理、律师、咨询等方面的综合服务。同时,对市场内的经营户组织培训、交流、学习,以提高其竞争力。在加强市场交易设施建设的同时,注重与之配套的各种服务设施的建设。
第二,在生产环节上下工夫。要以北方轻工城为依托,积极向一级市场过度。充分利用现有的海关、商检、口岸,方略免税区等多种资源优势,积极参与到国际和国内市场大流通之中。
第三,在经营形式上下工夫。摸索与新型业态相结合的方式,寻求最佳经营特色。应向名牌市场、明星市场迈进、由低档商品批发零售向代理经营、特许经营发展,由市区向市郊发展,农产品要向“超市化”发展,形成有规模的市场群落。
第四,在电子商务上下工夫,减少经营成本,了解消费者的需求,使分散的物流系统得到高效的调整和整合。
第五,在行业管理上下工夫,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以市场为导向,在政府宏观调控前提下,在市场规划、发展进程、经营决策等方面为市场经营户提供全方位的指导、服务和监管,更好地促进本行业的发展。(朱占江 宁金斗)
【责任编辑: 邱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