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隆重的仪式,没有奢侈的张扬,7月3日上午,绵绵细雨中,市区五一路改造工程全面竣工,全线通车。
“改造后的五一路,路宽敞了,车通畅了,街整洁了,我们的心情也跟着好很多。”居住在五一路的张大爷晨练归来,站在平阳南街和五一路十字路口,看着南来北往、穿梭有序的车流怎么也舍不得离开。
“你看,这红色的公交候车站古色古香的,门面店铺全都装修的整齐划一,连公厕都是一流的,我们的城市真是越来越美了……”五一路上一家商铺的老板娘乐呵呵地说。
“路宽了,尤其是十字路口,宽阔了很多,这下就不会再堵车了。”行驶在五一路上的一位出租车司机对道路通畅感触最深。
五一路是我市的一条交通主干道,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基础设施趋于老化,路面毁损严重,交通拥堵现象时有发生,已不能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的需求,为进一步提升道路功能、改善出行环境、优化城市形象,市政部门于4月15日开始对此路段进行改造。按设计要求,五一路改造工程东起迎春南街,西至鼓楼南大街,全长1700多米,工程主要包括道路工程、排水工程、煤气、通信、供热、供水及绿化工程,工期为3个月。改造后的道路宽33米,双向四车道。
五一路改造工程开工不久,市委副书记、市长罗清宇就亲临工地现场调研。他指出,市区道路改造项目是城市基础工程,也是民生工程、民心工程,事关城市整体形象及广大市民的安全方便出行。道路改造各相关部门在建设过程中要紧密结合实际,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把道路改造与城市绿化结合起来、与市政设施配套完善统一起来,不断优化细化设计方案,树立精品意识,严格施工,精心施工,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全面提升道路功能,充分展示城市形象,为人民群众创造畅通、便捷、和谐的交通环境,更好地服务发展、服务民生。
作为此次五一路改造工程项目的主要承担单位——临汾市市政工程有限公司,自4月15日进驻工地以来,便进入了紧张忙碌的施工。为了保证工程顺利推进,他们抽调精兵强将成立项目部,组织了300余人的专业施工队。项目部认真分析工程建设情况,分解任务,查找难点、重点,筹划解决办法,并针对性地制定出对策和措施,将施工任务分解细化。
五一路沿街门店多、居民巷口多,项目部要求,各项工程在保证质量安全和不扰民的前提下,人员倒班、设备连续作业,最大限度加快工程建设速度。在合理规划和统筹安排下,工程开工仅一个月的时间就完成好了整个道路的地下排水及各种官网的铺设,为路基和路面的施工抢出了时间。6月30日下午16时,记者在五一路施工现场采访时,见到市长助理、市住建局局长宿青平时,他正在现场检查督促工作。“该路段的交通压力太大了,施工也要为市民着想,我们想尽各种办法加快施工进度,这样交通就能畅通一些。”随行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为了保障工程顺利实施、如期完工,宿青平局长三天两头就出现在指挥部和施工现场,听取汇报、查看工程、询问困难、解决问题、提出要求、督促进度。
在五一路改造工程施工过程中,项目部始终坚持以安全、文明施工为突破口,全面抓好施工现场管理,为了让广大市民及时了解工程情况,项目部特意制作了效果图,并设立公示牌。工地上,蓝色围档、黄色警示标志、红色的文明施工标语醒目而温馨;绿化洒水车在工地间来回穿梭,形成了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为了方便周边居民住户,他们还修设了便民通道,搭建便民桥,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质量是工程永恒的主题。施工中,如何杜绝“一年修、二年补、三年开肠破肚”的质量顽症?指挥部有高招:多管齐下、严格把关。一是做足制度关。指挥部一成立,就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和处罚标准,规范管理,严格执行;二是严审设计关;三是严把材料关,不合格的材料一律不准进场;四是严控检测关。所有工序要严格执行“三检”制度,自检、监理检测、指挥部抽检后,再经技术员验收,最后监理方签字验收。一道工序不合格,必须返工整改,否则不允许进入下一道工序;五是责任到人,实行精细化管理。所有工序都责任到人,记录备案,确保事事有章可循、有据可查。
5、6月份,持续高温,而工程要求时间紧、任务重,为了确保进度,两个多月来,所有的工作人员和建设者们顶烈日、冒酷暑,克服重重苦难,始终奋战在工程一线。指挥长赵成江、总工程师李玉升,开工以来以工地为家,日夜奔忙在工地上,哪里施工紧张,他们就会出现在哪里;哪里需要协调,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用家人的话来说,“他们已经彻底把自己交给了工地。”
正是在全体建设者的艰辛努力和辛勤付出下,五一路改造工程提前半个月顺利竣工。
车流畅通,人来人往,人们的微笑里,洋溢着对明天的美好憧憬和希望。(本报记者 李晓琳)
【责任编辑: 邱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