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和县三大旋律奏响转型跨越发展强音

2012-02-23 09:36: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通讯员任军锋)全国黄土高原淤地坝安全运用现场会在永和召开;在甘肃召开的全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程现场会上,永和县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模式作为经验在全国推广;永和县荣获全省造林绿化先进单位……2011年,作为国家扶贫工作重点的永和县可以说是喜事不断、亮点频现。主要经济指标均以两位数速度增长,超过全市目标任务,特别是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位居全市第一,财政收入增幅、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位居全市第三,成功谱写了一曲贫困山区跨越发展、改善民生的富民曲。
以壮大三大产业为根本,发展产业富民。该县从实际出发,着力建设生态农业、新型工业、特色旅游三大园区,经济林建设3.2万亩,新建千亩精品核桃示范园3处,新发展管护重点村21个、示范户500个,管护水平进一步提升。在新型工业培育方面,按照“气化山西”的目标要求,加快煤层气勘探开发,投资2亿元,完成了18口井的钻探,预测可采储量为900亿立方米—1300亿立方米,2口井开始试采气,能源工业培育取得实质性进展,预计年产能可达20亿立方米。顺康醋业公司3000吨改扩建项目投产达效。成功吸引久兴源农副产品开发有限公司落户,该公司投资1100万元的一期工程竣工投产,红枣、核桃精深化加工水平明显提升。在旅游产业开发方面,围绕独特的红色文化、黄河风情、绿色生态旅游文化资源,启动开发特色旅游经济园区。投资1660万元,继续实施了黄河蛇曲国家地质公园起步区建设。完成了博物馆建设,馆内布展工程进入扫尾阶段。实施了乾坤湾石质山地造林绿化、乾坤湾流域综合治理项目,高标准完成了标志碑、百里蛇曲广场等配套设施建设,以红军东征永和纪念馆、黄河蛇曲国家地质公园、乾坤湾石质山地造林、于家咀黄河渡口为主的精品旅游线路初具雏形。
以基础设施改善为重点,优化环境利民。重点实施了城市建设、基础设施、民生工程三大项目,在城市建设上完成了《县城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完成了芝河河道治理一期、城区道路改造、县城集中供热三期、青少年活动中心配套建设、城区绿化等为重点的八大城建工程,服务功能不断完善,城市品位明显提升。坚持一手抓硬件投入,一手抓环境治理的原则,上下联动,全民参与,市容市貌明显改观,市民素质不断提高,“省级卫生县城”成功创建。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完成了30公里坡桑线路面改造、大宁—永和输电线路、城乡电网改造、南庄乡集中供水、通信基站建设等七大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制约永和跨越发展的“瓶颈”得到进一步缓解。特别是大宁—永和输电线路项目的实施,结束了该县无双电源的历史。
以改善民生为目标,强化保障安民。在突出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教育、医院、社保等方面下工夫。第一高级中学建成并投入使用,新成立了第三初级中学,撤并一所乡镇中学和16所农村小学。全县学校布局调整基本完成,资源整合基本到位。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高考中考创历史最好成绩,被评为全市“党政一把手教育工程综合评估先进县”和“教育工作先进县”。县医院顺利通过了二级乙等医院的验收,阁底中心卫生院完成改扩建并投入使用,医疗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明显提升。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全面实施了基本药物制度,实行药品零差价销售,乡村医务人员工资全额纳入财政预算。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8.41%,为参合农民报销医疗费用1038万元。计划生育工作再创佳绩,年度考核位居全省农业二类县第三名,获得“全市目标管理责任考核综合先进奖”,荣获“省级计生优质服务县”称号。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500人,城乡低保分别提高了300元和262元,新增低保对象360人,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农村危房改造全部完成,解决了500户农村居民住房安全问题。廉租房补贴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兑现补贴资金267万元,城乡居民收入明显提高。

  【责任编辑: 付基恒】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