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记者 柴云祥)2011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1833.8亿元,同比增长35%;完成工业增加值688.4亿元,同比增长23.6%;经初步测算,去年全市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3.61%,超省、市定目标0.11个百分点,节能降耗任务圆满完成。
这是一组振奋人心、提振士气的数字,是我市工业经济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在过去的一年里,向全市人民交出的一份硕果累累、春华秋实的成绩单。他们全面完成了各项工作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二五”的良好开局。
今年,是我市工业经济加快转型跨越发展、建设新型工业大市的关键时期,如何在今后的工作中发挥职能、狠抓落实,进一步促进全市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市工业经济主管部门责任重大、任务艰巨。
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记者见到了市经信委(国资委)主任王超。王超首先客观分析了目前面临的经济形势,他说:“纵观今年的经济形势,我们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又存在诸多不利因素,需要我们趋利避害、统筹把握。从有利条件看,煤炭资源整合煤矿兼并重组基本完成,复工复产步伐逐步加快。随着‘百里汾河新型经济带’建设的全面铺开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实施,市场需求扩大,将有效带动钢铁、建材等行业的发展,我市工业经济仍然具备较快发展的支撑条件;从不利因素看,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工业经济增速和效益下滑将影响工业经济正常运行。同时,项目落地的制约、节能降耗的压力都将对经济发展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为此,我们必须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坚守使命,勇于担当,统筹兼顾,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确保全市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王超信心十足地表示。
他告诉记者,今年全市工业经济以保增长、降能耗、调结构、促转型、保稳定为目标,以项目建设为抓手,着力抓好经济运行,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调整优化产业布局,引导企业整合重组,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两化融合,推进节能降耗,加快新型工业大市建设进程。主要目标是: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0%;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3.5%。下一步将围绕以上目标重点抓好工业经济运行、产业转型升级、工业园区建设、循环经济发展等几个方面工作。
“在抓好工业经济运行方面,保运行、保增长仍是我们的首要任务。”王超表示,要强化监测分析,及时掌握经济运行走势和主导产品的市场需求、价格变化情况。定期分析研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要强化有效调度,加强对原料煤的调度,确保煤基产业链的有序运转和重点企业的正常生产,优化电力、运力等生产要素的配置;要强化协调服务,搞好银企对接、煤焦对接、产销对接,对重点企业搞好跟踪服务,一企一策,分类指导;要强化督导检查,总结推广好的做法和经验,并积极为企业发展创造宽松环境。
王超分析道,产业转型升级是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素质的内在要求,也是建设新型工业大市的迫切要求,所以必须全力抓好产业转型升级工作。下一步将做好产业规划,结合我市产业现状和发展要求,重点做好钢铁、焦化、建材、装备制造、煤化工、新能源和新材料六个行业的产业发展规划,用规划引领产业升级转型;要推进项目建设,今年要实施130个工业转型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00亿元,80个项目竣工或投产,新增销售收入200亿元,项目落地率达到85%以上;要推进项目落地,积极帮助企业解决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立项审批、产能置换等方面的问题和困难,为项目落地创造条件。同时要储备一批技术含量高、带动面广,能发挥我市产业优势的大项目、好项目,积极争取对外合作的机会;要推进钢铁和焦化产业整合重组,加快整合重组步伐,打造“千万吨钢铁基地”,重点建设洪洞、襄汾两大基地和安泽、古县、尧都、乡宁4个集中区,鼓励企业以资金、产能、项目合作为纽带,推进产业联合重组;要推进“大企业、大集团”发展壮大,以项目建设和整合重组为抓手,重点培育20户企业集团。
在工业园区建设方面,要按照“突出特色、产业完整、功能齐全”的要求,重点将洪洞煤焦化深加工园区、山西曲沃生态工业园、翼城高端特钢工业园等20个园区建设成产业集中、特色鲜明、集约发展的平台。要启动全市工业园区总体规划编制工作,,结合“百里汾河新型经济带”总体规划,重点修订完善18个大型工业园区的专项规划,明确各园区的产业特色;要不断加大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和服务体系的建设,着力完善园区的加工生产、物流商贸、科技研发、综合服务等系统功能;通过项目入园、整合重组、园区招商等措施,在焦化、冶金、装备制造、煤电等行业打造一批销售收入100亿到500亿、具有综合竞争优势的工业园区。
“发展循环经济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实现节能降耗目标的重要途径。省人大通过了《循环经济促进条例》,并作为执法监督的重要内容。我们要继续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要求,在发展循环经济上取得新进展。”王超告诉记者,要以焦化、冶金、电力、建材行业为重点,进一步延伸煤—焦—化、铁—钢—材等产业链,实现全循环。要按照产品上下游链接、资源综合利用的要求,集中建设污水处理、中水回用、固体废物处理、热电联供等设施。此外,今年企业小循环的重点是推进企业清洁生产、内部循环项目建设,支持一批示范带动作用明显的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和工业循环经济项目。培育10户以上工业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全市工业固废资源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
节能指标是考核各级政府的约束性指标,近年来,我市在节能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随着部分高耗能项目投产,节能压力还会加大。王超表示,将进一步明确责任,实行能耗“三控”制度;加强节能基础工作,开展好能耗评估工作、加强综合分析、完善节能项目库、加大宣传力度,组织好“节能宣传周”活动;加强节能管理、淘汰落后产能、加强节能执法。
在加快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推进两化融合进程方面,要坚持高标准、高起点,抓好企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不断深化产学研合作创新,鼓励引导企业推进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研发,培育自主知识产权。今年要力争培育1户企业申报国家级技术中心,新增1户省级技术中心、5户市级技术中心,争取20个项目列入省技术创新项目计划,完成6项专利技术开发应用项目;要积极推进两化融合试点示范,以工业产品研发设计、生产过程控制、企业管理、市场营销、节能减排等环节为切入点,探索两化深度融合的有效途径。
“我们要努力做到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王超坚定地说,“要进一步坚定信心,振奋精神,以更加得力的措施、更加扎实的工作,为建设新型工业大市不懈努力。”
【责任编辑: 高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