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5-23 10:26: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通讯员 院一楠)近年来,古县妇联围绕转型跨越、先行发展,大力实施妇女创业就业工程,把促进城乡妇女创业就业工作摆在推动妇女发展的突出位置,重点做大做强了手工艺制作产品,让手工艺制作这个美丽的产业在古县城乡妇女中开花结果。
瞄准一个项目。古县本地妇女擅长纳鞋垫、做布鞋等手工制作,而且经过多方考察,发现手工布艺越来越成为都市人们生活中的时尚,于是县妇联利用资源优势选中“十字绣”手工艺制作项目,加盟广州市洲艺贸易有限责任公司,为古县广大妇女的创业发展提供了平台,并迅速崛起,发展良好。此项事业的成功,除了县妇联的先导、引领作用,更重要的是得到了全县各个阶层的大力支持。古县县委、县政府从一开始就瞄准这个文化产业,给予了重点支持,把手工艺制作提升到县域文化产业的高度多次在相关会议上研究和讨论,并拨付资金用于技术培训。古县牡丹文化旅游节期间在张家大院旅游景点开辟出阵地展示妇女手工艺制作。
树起一个品牌。随着十字绣制作的被认可和广大妇女的积极参与,为了让“十字绣”这一手工艺制作走上良性发展之路,古县妇联经过多方协调,由农村妇女任俊风、张淑丽等10名妇女牵头于2009年5月成立了古县“俏春姑”手工艺制作协会,自此,古县第一个集研发、设计、培训、制作、营销为一体的纯手工艺文化产业诞生。“俏春姑”手工艺制作协会起步虽然晚,但是产业效益和辐射面却很迅速,协会不仅拥有临汾最大的十字绣制作精品队伍,还负责回收各类手工布艺协会的产品,丰富了产品内容,产品涉及床上用品、衬衣等产品达到30余种,舒适而且时尚。随着科技含量的增加,该协会已掌握了相关的软件操作技术,只要提供所需的图片资料,通过软件操作就能制作出相应的“十字绣”成品。目前,已经能够制作出古县本土久负盛名的“天下第一牡丹”十字绣和长6米、宽65厘米的十字绣《清明上河图》。同时,还掌握了硬、软裱装裱技术,可以根据消费者的需求进行相应的选择。为了让古县妇女手工艺制作越来越精湛,古县妇联在技术培训上加强服务,依托“俏春姑”手工艺制作协会,举办了各类技术培训班,全县5000余名妇女参与到手工布艺制作中,月增收达500元到1500元,成为古县实现转型跨越发展的一支生力军。古县手工艺产品正以强大的产业生命力走出县门,畅销国内外,成为古县文化产业的领军品牌。
创出一条新路。在看到十字绣手工艺可喜的前景后,县妇联又积极挖掘当地的手工艺制作,土布鞋、布老虎,不压耳枕、土布鱼等当地传统手工布艺迅速被挖掘、发扬。县妇联在资金、技术培训、营销上给予直接的扶持和服务,使手工艺产品逐步成为古县城乡妇女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各类布艺协会和手工艺制作基地应运而生,抱团发展。店上村张月玲以前靠收购布鞋底为生,现在,她成立了“春媳妇”土布鞋协会,组织200余名妇女从事土布鞋的制作。以张淑丽为首的“锦织”土织布协会辐射到县城、石壁村、店上村三个基地,产品供不应求。红梅布艺协会的养生保健枕、赵海秀的“巧姑娘”编织协会的手提包、车垫都成为新的亮点。目前,手工艺制作项目已成为古县闲散妇女和农村妇女家庭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产品远销北京、广州等城市,外销韩国、日本等国家,2011年营业额达到200万元。广大妇女通过制作手工艺,在协会和基地与姐妹们谈心、交流,对生活充满了信心,文化、文明素养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提高,成为一道亮丽的“绣娘”风景线。手工布艺制作最大特点就是妇女们在协会基地接受培训后,可以在自己家里制作,不受时间、地点的约束,被广大农村妇女姐妹称作是“没有围墙的工厂”,更成为广大城乡妇女创业就业的“零”门槛就业平台,也为煤炭资源县走低碳经济、生态经济探索出了一条成功之路。
【责任编辑: 高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