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隰县以大干跨越为主旋律,坚持“366”发展战略,深入开展梨果提质年、工业提效年、城市建设年、财政翻番年、开放招商年“五个年”活动,全力实施重点项目工程建设,掀起了一轮又一轮建设热潮,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注入了不竭动力。
创优环境“招项目”
“作为山区贫困县,在县级财力十分匮乏、建设资金严重短缺的情况下,要实现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大发展,我们必须穷则思‘干’,穷则思‘跑’,穷则思变,下大力气招商引资和上项目,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重要载体和强大支撑。”隰县县委书记王天郎深有感触地说。
借船出海,破解制约发展的资金“瓶颈”。今年以来,隰县深入开展“开放招商年”活动,抢抓政策机遇,持续优化发展环境,抢占招商引资“制高点”。他们多措并举,勇于“走出去”、善于“引进来”,加强与国内外知名企业的交流合作;鼓励支持本地企业和投资者解放思想,大胆投资,联合投资;打造开放平台,完善优惠政策,积极为投资者出谋划策、破解难题、提供服务;营造良好环境,创造高效的政务环境、公正的法治环境和诚信的信用环境,使隰州大地成为人流、物流、商流、信息流的涌动之地、汇集之地、畅通之地、兴旺之地。在中国·隰县第二届梨花节期间招商引资取得丰硕成果,成功签约16个项目,总投资达55.5亿元人民币。
以此同时,全市“环境建设年”活动开展以来,该县以打造“发展环境最优县”为目标,千方百计筹措资金近2000万元,全面推开整治活动,全面完成了城乡垃圾清理大会战,为全县人民营造了干净整洁、舒适宜居的城乡环境,获得全市“环境建设年”活动第一阶段“流动红旗”。
借势精谋“上项目”
机遇总垂青于有准备者。隰县围绕县内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旅游资源,大上项目,快上项目,使这些资源优势尽快转化为经济优势和竞争优势。在项目选择上,无论是过去几年的还是今年的重点项目中,都是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农业项目指向全省果业强县和优质果品生产基地,以现代化农业和农民增收为目标;工业项目虽然比例最少,却是利于最大限度发挥当地的煤炭、煤层气、白云岩、大理石、花岗岩等矿产资源,以及引进、扶持和培育规模、效益、潜力看好的工业企业,以转型振兴为动力,以现代工业为目标;市政建设项目、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社会事业项目,单个比例大,总计比例最大,涉及面最广,覆盖面最多,指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短板”、“瓶颈”、“弱项”、“欠账”,以最大限度扩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范围为目标。今年该县实施的99项重点项目,总投资100个亿。这99个项目中必须完成73项,启动实施12项,争取立项13项。有工业项目8个,农业项目24个,社会事业36个,市政建设23个,基础设施建设8个。
在认真做好项目建设的同时,隰县立足县情和地方特色优势,以大规划谋划大项目,积极做好项目的前期工作,把各类建设项目纳入国家、省上的有关规划中。同时,严格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合同制、招投标制、监理制、公示制等“五项制度”和工期、合同、概算、质量和设计等“五项管理”,坚决杜绝“半拉子”工程和“豆腐渣”工程。
实干氛围“建项目”
项目推进,关键在人,关键在机制。在项目实施中,该县将坚持每月召开一次项目推进会,一月一督查,一月一通报,一月一排队,紧盯硬逼,加快进度;县级领导牵头包联,实行“一月三约会”制度,真包真联,亲历亲为,靠前指挥,现场办公,解决问题。县政府和项目单位签订责任状,项目单位要排出进度表,细化责任,精心组织,加大力度,强力推进;县人大、政协定期或不定期组织代表、委员,对重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视察,加强监督;进一步健全完善项目建设综合考评办法,奖优罚劣,严格兑现,确保项目强势推进,如期完成;连续开展项目建设十大功臣评选活动,让先进的有荣誉、一路领先,让落后的有压力、不敢懈怠,以项目建设的新成效打开转型跨越的新局面。截至目前,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全县99个重点项目,其中必须完成的73个重点项目中,已有18个已经完成或基本完成,其他达到月进度要求的占到91%。预计上半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个亿,同比增长50%。
今年以来,隰县的广大干部群众真抓实干,改进作风,大力发扬“敢为人先、艰苦创业、众志成城、决战绝胜”的隰县滨河路精神,采取“白加黑、五加二”工作法,快马加鞭,发扬为发展流血流汗的精神,奋战在重点项目建设工地,确保了一项项重点工程稳步推进,一项项利民实事相继兑现,使得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人民群众幸福指数进一步提高,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是一幅幅由重点项目构成的恢弘图景:连续4年开展“项目年”活动,实施项目总数达313个,总投资305个亿。这一段时期成为隰县历年来投资规模最大、实施数量最多、发展变化最快的时期。主要经济指标连续三年保持两位数增幅,经济社会发展指数在全省提升到87名,前移29名。“一县一业”、“一村一品”格局基本形成,全县梨果面积发展到30万亩,产值3个亿。山西正佳煤业、午城酒厂、隰州天天饮料等一批重点工业企业,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一期投资13个亿的黄土工业循环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省发改委已经下发批复。全面实施“大县城”战略,北城新区初具规模,建成了20里滨河大道和20里紫川河文化经济走廊,县城面积由原来的6平方公里扩展到12平方公里,“四大纵六大横”的城市框架初步形成;去年城镇化率在全省119个县市区中排名第57位……
“在重点项目建设的强力推动下,全县的传统产业正在踏上了转型发展之路,新兴产业正在逐步做大做强,产业结构得到了优化,产业素质获得了提升,正在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和重要支撑。”隰县县长李强信心百倍地说。
大干跨越正当时策马扬鞭新征程。如今的隰县,道路宽了,街面净了,路灯亮了,环境美了,楼宇高了,百姓乐了……这一切都在昭示着一个事实:重点工程项目建设正在挺起隰县经济发展的脊梁,成为转型跨越发展强大引擎。
【责任编辑: 】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