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已经明确,创建园林城市势在必行。但是,我市园林城市该如何创建?方向是什么?创建重点在哪儿?这是摆在我们面前、也是我们急需解决的最主要的问题。
园林城市创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城市的各个方面。《山西省园林城市标准》单就园林绿化建设就有41项考核指标。目前,一些城市在园林城市创建方面存在着片面认识,或者说急功近利,只是一味地去“平衡”指标来满足考核要求,园林城市应有的功能没有充分体现,这样的园林城市也只是理论上的园林城市。所以,我们应该避免类似的问题,在集中力量查漏补缺的基础上,扭住“牛鼻子”,抓住关键节点,集中精力主攻薄弱环节,以重点突破之功,取整体推进之效。
那么,什么是我市园林城市创建的关键点?我市园林城市创建又应该从哪儿寻求突破呢?
首先,统筹安排,合理布局,建立一个切实可行的绿地系统规划,这是创建园林城市的前提。规划是城市建设的纲领,园林绿化建设也是一样。创建园林城市不是多种几棵树、多建几块绿地的问题,而是一项综合工程。既然是综合工程,就必须以规划为纲领,才能杂而不乱、有条不紊地开展下去。绿地系统专业规划是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依据,是对各种城市绿地进行定性、定位、定量的统筹安排,是创建园林城市的否决条件之首。由此可见,绿地系统规划在园林城市创建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因为即使一个城市的绿地指标达到要求,但如果其规划布局不合理,那么它也很难满足城市生态的要求以及市民休闲娱乐的要求。反之,如果一个城市的绿地不仅总量适宜,而且布局合理,能与城市的总体规划紧密结合,真正形成一个完善的绿地系统,那么这个城市的绿地系统将在城市生态的建设和维护以及为市民创造一个良好的人居环境,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起到城市其他系统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所以,要创建园林城市,首先是结合实际修编完善绿地系统规划,突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把老城改造与新区开发有机结合起来,留足空间,合理布局,注重绿量分布和花草树木的合理搭配,形成统一和谐的生态建设体系。
只有按照绿地系统规划有计划、分阶段地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园林城市创建才有章可循,园林绿化建设才具有科学的延续性和系统性。
其次,解决“瓶颈”,补齐“短板”,使百姓最关注的突出问题得以解决,这是创建园林城市的重点。著名的“木桶定律”中讲到,决定木桶装水多少的不是最长的那根木板,而是最短的那根。
从“对标”的差距以及百姓的呼声来看,市区城市中心区公园绿地不足是影响我市园林城市创建的“短板”,只有把这一问题解决好,我们的园林城市才会名副其实,才会是市民喜欢和拥护的园林城市。也只有把这一问题解决好,市民才能真正看到园林城市创建发生的变化,也才会真正享受到园林城市创建带来的实惠。因为,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们在基本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后,人们希望不只是居者有其屋,而且还希望其生活、工作的环境在心理和生理上的舒适程度达到最优化。所以,改善环境、获得更多的精神满足和审美享受逐渐成了一种普遍需求。而公园绿地在现代城市中除承担着减轻污染、改善环境质量的作用外,能满足市民散步休闲、锻炼游憩,更有视觉上的美感和精神上的幸福感。
城市中心区、老城区是人口最密集的地方,是市民生活工作学习的主要场所,也是体现城市功能、城市形象的重要区域,同时还存在着住房、交通、基础设施等建设滞后于城市发展的问题。住房危旧、交通拥挤、设施不全、绿地奇缺就成为城市中心城区所面对的共性问题。为避免城市发展中一味地“青睐”新区、“冷落”旧城,《山西省园林城市标准》就中心城区绿化建设有一个硬性指标,城市中心区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要大于60%,也就是说,城市大于60%的区域要满足市民出行500米可享受到公园的要求。
创建园林城市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市民的幸福指数。我市中心城区缺乏综合公园,街头游园也是寥寥无几,市民的幸福指数难免被打了折扣。
加快城市中心区公园建设,这是提升市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的需要。我们必须通过规划建绿、拆墙透绿、拆违建绿等一系列有效措施,在城市中心区着力进行各类公园和街头游园建设,将一些已外迁的机关单位原址建成公园。这样,就可以在短期内集中力量建设几个投资少、见效快、品位高、绿量大、功能全的公园或游园,从而大幅度提高城市人均公园绿地指标,满足市民游憩活动的需要,基本做到城市居民出行300米见绿、500米见园,提高人民群众对城市中心区绿化工作的满意度。
第三,加强管理,科学养护,为绿化苗木的健康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这是创建园林城市的保障。管理养护在园林绿化建设中十分重要,所谓“三分栽植,七分管理”就是说高效的管理和科学的养护是巩固和提高园林绿化建设成果的关键环节。园林绿化不同于建筑和市政工程,竣工验收就可以达到最佳状态。
绿化工程的竣工验收只能说明植物种植成活,达到体现设计的基础和雏形,还必须通过精心管理和养护,才能使其生长茂盛,取得预期的绿化效果,才能给人以愉悦的心情、美的享受。尤其是很好的管养可以提高广大市民的惜绿、护绿意识,激发其参与支持园林城市创建的热情,从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最高境界。
随着园林城市的创建,对园林绿化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在加大日常巡查和执法检查力度、杜绝各类损绿毁绿事件的发生以及通过建立科学的养护机制、提高养护水平、保证绿化植物正常生长和景观效果的基础上,必须创新管理模式,引进高科技管理手段,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当今,地理信息系统、遥感系统、全球定位系统(3S)三大技术得到飞速发展,已经深入到各行业和各领域中。尤其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等领域影响深远而巨大,园林绿化作为“活的城市基础设施”,以3S技术进行管理具有很多优点,可实现园林绿化家底数据的可视化、动态化和精细化管理,提高园林绿化综合管理效率和水平,使园林绿化走向科学化、规范化管理之路。
第四,全市动员、全民共创,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浓厚氛围,这是创建园林城市的关键。园林城市创建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工作量大,不仅涉及到各个职能部门,还涉及到广大市民。一方面,人民群众希望我们通过不懈努力来持续不断地改善他们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另一方面,创建园林城市对广大市民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果离开大家的共同参与是绝对不行的。但是,目前我们还存在着单位和小区的增绿美化意识淡薄、创建积极性不高、市民参与氛围不浓等问题。为此,对责任单位要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在政府的统一组织下,使其全力以赴完成各自职责范围内的各项任务。对于社会公众,要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和引导,提高其植绿、爱绿、护绿意识,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参与园林城市创建的积极性,做到全民参与、全民共创,形成一种“上上下下齐动员,全民参与搞创建”的良好氛围。这样,才能为创建园林城市营造浓厚的氛围,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使园林城市创建更具有深度和活力。
创建园林城市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我市园林城市该如何创建,在具体实践中还有许多实际问题需要我们悉心地研究和落实。只要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明确园林城市创建的指导思想和核心意义,抓住影响我市园林城市创建的突出问题,充分调动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我们就一定能够创建出名副其实的园林城市,也一定能够创建出市民认可和喜爱的园林城市。
市园林局局长 孙宣东
【责任编辑: 刘静】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