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通讯员 李益民 李晓鹏)近年来,浮山县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强化文化市场管理,加大文物保护力度,积极开发文化旅游产业,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为推进县域文化事业蓬勃发展,促进县域经济“转型、安全、和谐发展”提供了强劲的精神动力和良好的文化条件。
加强文化设施建设,整合开发特色文化产业。文化体育活动中心建设项目作为浮山县加强文化设施建设的一项重点工程,工程总投资7000万元,建筑面积1.4万余平方米,包括文化馆、图书馆、群众文化体育活动广场等多个馆室,目前一期主体工程已经完工。
该县实施了农家书屋全覆盖和村级文化活动场所全覆盖工程,对已建成的69个农家书屋增配图书、音响制品等设施,对已建成的140个村级文化活动场所配备了投影仪、有源音柜、书柜等文化活动器材,基层文化活动场所的设施得到显著改善。
浮山县历来注重县域内优秀民间民族文化的抢救保护工作。1993年,该县被文化部誉为“民间剪纸艺术之乡”;浮山架子鼓连续两次获得全国鼓艺大赛金奖;2004年,浮山木偶在第六届中国民间艺术节荣获金奖。此后,他们又积极组织进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申报,浮山剪纸、浮山架子鼓、浮山木偶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时他们建立了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引导培育优秀民间艺术产业化发展,创收盈利,逐步实现优秀文化自我保护、自我发展。
加强文物保护工作,传承弘扬历史文化。浮山县唐代石构建筑老君洞,2006年被定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为对这一极具有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的历史遗迹进行开发保护,他们积极申报争取老君洞纳入国家级文物保护项目,并通过国家文物局专家审定。完成了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清微观的修复方案和规划方案。完成了《三晋石刻》(浮山篇)的初稿审定,并准备印刷出版。这对弘扬石刻文化,碑刻古籍整理具有存史和抢救的双重意义,更是惠及后代的一项文化壮举。
加强文化旅游开发工作,旅游产业健康发展。浮山县立足深厚的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着力打造了多张文化旅游名片。相传浮山为尧王休闲避暑圣地,近年来,该县在原有的尧王像、承天门等景点的基础上,投资2600万元实施了尧天森林公园景区建设,加快打造综合性的尧文化旅游景点。
太皇峪生态旅游区位于浮山县寨圪塔乡境内,景区内森林覆盖率达62%以上,号称“临汾盆地的天然氧吧,平阳古城的避暑山庄”。太皇峪蕴藏着丰富的人文和革命历史资源,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太古时期泰皇伏羲氏曾与族人聚居于此,故取名泰皇峪,后演变为太皇峪。抗日战争时期,朱德、彭德怀、邓小平、左权、任弼时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在这一带留下了光辉的足迹。
近年来,浮山县依托太皇峪深厚的人文与历史积淀同太皇峪休闲度假结合起来,累计投资5000余万元,实施打造了太皇峪生态文化旅游区。
此外,浮山厨师遍布三晋、特色面食名扬全国,形成了独特的餐饮文化。浮山厨师已与浮山剪纸、锣鼓、木偶成为了浮山特色旅游文化的靓丽名片。
【责任编辑: 刘静】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
上一篇: 乡宁县用“四坚持”强化教师管理
下一篇: 当国旗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