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发展,家长们对孩子的教育越来越重视,个个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在这种强烈要求下,一种新生事物应运而生,美其名曰“辅导班”。
以前的孩子,一般重复着“学校——家庭——学校”两点一线的生活,对于“辅导班”这个概念基本上没有什么印象。如今,辅导班如同雨后春笋,一点一点走进了人们的生活之中,以舞蹈培训为主,声乐、书法、乐器、武术、课程同步辅导,不一而足,尤其以寒、暑两假更甚,呈愈演愈烈之势。对于家长而言,如何选择辅导班,颇费一番思量。
就笔者分析,家长送孩子上辅导班,无异于是基于四种情况:一者,家长双方为双职工,尤其是在假期,孩子放在家里不放心,于是送进“辅导班”,全当进了“托儿所”;二者,随着高考对艺术特长生的“优待”,艺术类考生的文化课分数线比普通考生低出一百多分,不少文化课成绩不太理想的考生便想通过“艺术”这个捷径挤上独木桥;三者,家长本无此意,但看到周围的孩子都进了“班”,自己孩子不进,脸上挂不住,于是乎“追赶潮流”;四者,孩子的确有这方面的特长,而且喜欢这一行,不如早早地接受培训,早施肥早结果,如今不都讲究“童子功”么?
辅导班火了,几乎所有适龄儿童,都在辅导班有了学籍,而且日渐呈现两种发展趋势,一是年龄段扩展。下至六七岁,上至十一二岁,辅导班真正成了孩子们的第二课堂,而且随着高考艺术特长生的走火,一大部分企图走捷径的“大儿童”也入了辅导班;二是“全能化发展”。不少孩子参加了不止一个辅导班,上午英语,下午数学,晚上舞蹈,在各种各样的班里“遨游”,简直没有一点喘气的机会。难怪有的孩子讲,放假比平日上学更忙更累。
诚然,辅导班的火热,可以疏解孩子的学习压力,有助于孩子的全面发展,但过于火热的局势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不能不引起社会各界尤其是孩子家长的深思。一是辅导班教学质量有待于提高。为了扩大生源,不少辅导班在招生宣传时对其功效夸大其辞,“一天见效,一个月速成”,而实际的效果却令人不敢恭维,甚至于有的辅导班在教学质量和学生管理上存在安全隐患。二是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寒、暑两假,本来是对孩子的放松和调整,以利于下一学期轻松上阵,但“比平时上学更忙更累”的假期,很难让人料想会对孩子起到什么样的积极作用。试想,当看到过多的孩子们背着大琴盒、大画夹奔波于城市之中时,让人感到的将不是欣慰,而是由衷的沉重;三是容易助长家长的攀比之风。你上“班”,我也上“班”,你上一个,我上两个,你的辅导班一学期500元,我的一学期800元,如此以往,攀比之风应运而生,家长疲惫不堪,孩子苦不堪言,完全背离了办辅导班的方向。
辅导市场如火如荼并非坏事,关键在于如何引导。在上辅导班之风日盛的当下,对于一般的家长而言,“任凭风吹浪打,我自岿然不动”,达到这种境界需要很大的难度。但不难的是家长在选择是否上辅导班时,一定要尊重孩子的意愿,尊重教学规律,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宽容,力争给孩子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家长轻松了,孩子减负了,才能皆大欢喜。(李天武)
【责任编辑: 高卓然】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
上一篇: 如何帮助孩子顺利过渡到高中
下一篇: 一切为了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