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小学的学生在流失、流失,怎么办?不能让学校荒废了,但是谁又能让学校焕发生机?当这所学校的“头儿”可不容易,村里只能给一点微薄的补助,还得自己救学校,全盘以奉献为主。至于收获,那是一个未知数。
挑担
驱车进了洪洞县赵城镇,拐过两道弯,终于踏上一条土路。大约行驶三百米之后,新庄小学到了。
这是一所朴素的乡村小学,设施都已陈旧,但是干净、整洁,透出一股利索劲儿。校园里书声琅琅,绿影婆娑。
不一会儿,校长到了,一位四十多岁、身材适中的男子,名叫纪银善,一眼看上去就很朴实厚道,眉头带着坚毅。他的妻子跟着出来了,名叫郭梅平,身材瘦高,说话爽朗。两个人脸上都带着阳光般的笑容。
一壶苦荞茶,一碟小干果,采访就这样开始了。
掐指算来,纪银善接管这所小学已经近三年了。
三年前,纪银善还是赵城镇孙堡小学的校长,郭梅平则是城里南街小学的老师。两人都是公职人员,收入虽不十分丰厚,却也过得十分自在。
事情在一夜之间发生改变。就在2010年8月的时候,新庄村的村支书找到纪银善,村里的孩子都往外跑,眼看学校就不行了,能不能到咱新庄干?纪银善有些犹豫,干吧,肯定要出大力费大劲;不干吧,这是家乡的学校,村支书态度诚恳,自己也不能见难不帮,这可咋办?看到他面有难色,村支书说,你只管干,村委会大力支持你,出5万块钱支持办学。
经不住软磨硬泡,纪银善答应了这个请求。回去后,他和妻子一说,妻子也是实心眼的人,同意了丈夫的决定。夫妻本是同林鸟,当然是她先支持丈夫,撑起这个摊子。
同意归同意,头一次去新庄小学,郭梅平的心头还是阵阵发凉:学校里乱七八糟,光野草就有一丈多高;刚刚下过雨,办公室和教室里还滴着水;全校仅有65个学生,其中还有两个是脑瘴患者,目光呆滞,数都数不清。她心里打起了退堂鼓,这能行吗?此时,站在身边的丈夫默默地说了一句话,咱已经给村里撂下一句话了,一诺千金啊!梅平不说话了,两人拔草三天,又找人把房子补好,总算有个学校的样了。
新庄村80%的农民都外出打工了,孩子们都成为留守儿童。怎样把学校办成留守儿童的家呢,夫妻俩不停地合计着。
责任编辑:李甲
上一篇: 翼城少儿花鼓舞动美丽临汾
下一篇: 汾西县教科局:局长下乡查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