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朵盛开的“和谐之花”

2013-07-11 09:35:34 来源:临汾新闻网

    她是一个90后女孩,却没有90后孩子身上的娇气、自我,凭借着踏实、勤奋、进取,她正在描绘着自己精彩的人生。
    她,马彩霞,1991年出生在翼城县一个艺术家庭,肥沃的艺术土壤让她汲取了丰富的营养。8岁时,马彩霞就对唱歌跳舞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她妈妈说:“高兴时,下雨天都要打着伞在院子唱唱跳跳。”13岁那年,父母将她送到临汾艺术学校学习戏曲,临别时,父亲握着她的小手叮嘱说:“戏曲行当,一定要耐得住寂寞,要能吃得大苦。”懵懂的她用力地点点头。
    在临汾艺术学校,马彩霞度过了充实的5年。
    班主任贾中领老师见证了她的成长经历。据贾老师介绍,刚入学时,马彩霞比同龄的孩子都懂事,贾老师“封”她为小班长,两年后,马彩霞“荣升”为年级大班长。在与老师、同学相处中,马彩霞十分懂得关心他人,善于团结同学,办事认真负责,成了班主任得力助手。
    学习方面,也鲜有像马彩霞那样刻苦的孩子。“学戏曲表演,腿功、腰功、唱功样样都得下工夫,绝大部分孩子都吃不了这些苦。马彩霞却表现出很强的上进心和自制力。一个动作,别人做三四次,她做十几次,就连课间10分钟,她都不愿浪费,一个人在角落里专心琢磨。周末时间同学们出去逛街游玩,她却甘愿舍弃。”贾老师自豪地说:“她是我的学生,也是我的爱徒。毕业5年了,如今开班会时,我还经常提起她,让现在的学生以她为榜样。”2008年5月,经人推荐,马彩霞成了洪洞大槐树景区艺术团里一名演职人员。又一个5年过去了,在大槐树景区的表演舞台上马彩霞已经是如鱼得水。
    大槐树景区游客接待量大,演员们每天要演十多场,马彩霞从不叫苦叫累,像一只快乐的小鸟飞来飞去“赶场子”。
    学校期间练就的本事在这里发挥了大作用。为了节目的需要,她还在戏曲基础上学会了打鼓、舞蹈、唱歌等技能,能吃苦、爱学习,让她成长为景区艺术团名副其实的“多面手”。
    去年中元节(8月31日)前夕,公司领导通知艺术团,中元节那天将有1500多名外地游客前来祭祀、参观。要求演出一定要精心组织,节目编排必须出新意,尤其是《大槐树的故事》这首歌,公司要求重新编排舞蹈,人数也从平时的4人增加到8人。领导亲自指定马彩霞挑担子,她怀着忐忑的心情答应了下来。
    从接到通知那天算起,距离演出只有短短5天。马彩霞回忆说:“说是5天,其实,留给我们的创作时间只有2天,大家又不是专业跳舞演员,编排好了,还得一起彩排、磨合,我当时心里根本没有底。”但是,她还是迎难而上了。
    为了尽快进入创作状态,马彩霞舍弃晚上休息时间,带着耳机听MP4,搬着笔记本电脑看碟片,各种舞蹈动作在头脑中翻飞,手中的圆珠笔刷刷地在纸上滑动着。一遍遍地构思一遍遍地修改,不知不觉一个通宵过去了。宿舍里没网线,第二天白天,马彩霞演出的间隙抽空到景区酒店附近,使用无线网络舞蹈视频下载到手机上观看。整整两宿都没合眼,新创作的舞蹈总算有了雏形。又经过三天的彩排,一个成熟的歌伴舞节目如期登台亮相了。当舞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时,马彩霞笑了,笑得很开心。
    2012年,公司举办的元旦晚会上,因为饰演一名残疾人,马彩霞必须将腿和脚踝绑起来,为了保证舞台效果,她整整坚持了两个小时。演出结束后,工会主席亲自上台给她揉腿,并由衷地赞叹道:“小马年级小,志气可不小,将来一定有前途,我为你加油!”景区演出忙,家住翼城的她每年只回去一次。去年的寻根祭祖节上,父母太想念女儿了,执意要来洪洞看望她。演出的间隙,马彩霞见了一下父母。“吃住都好,发展也好,和大伙儿关系也很好,你们就放心吧。”就搭了几句话,又匆匆登上了舞台。马彩霞不是不想念父母,她非常珍惜现在的生活。她告诉记者:“我还小,每一次登台表演对我来说都是难得的锻炼机会,我要为自己积累舞台经验,为我的人生积累更多的财富。”工作至今,马彩霞4次获得“先进工作者”称号。2012年,她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又获得了“十大道德楷模”、“党员先锋”、“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公司领导盛赞她是洪洞大槐树景区一朵盛开的“和谐之花”。记者陈华
   

责任编辑:付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