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人到老年,随着年龄增长身体逐渐老化,机体功能减退,如老花眼、听力下降、行动不便等,都是老人正常生理方面的改变,与此同时,也会发生心理方面的改变。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老年人是家庭乃至整个社会的财富,而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关系着晚年生活的幸福。
78岁的杜奶奶说,自她老伴去世后,她的生活状态发生了很大改变。从长期紧张、有序的生活状态转入到松散、无规律的生活状态,让她无法适应。儿女们各奔东西,回家的次数少之又少。十几年来,她一个人像无头苍蝇一样,东家碰碰、西家靠靠,孤独凄凉之情油然而生,很难融入到社交圈中。
市民吴女士说,她的母亲60岁出头,因为心理变化和情绪变化,家里人受尽了“折磨”。“我妈像监工一样,每天看着我们做家务,不是这不好就是那不对。本来每个人做事的习惯和方法各有不同,她却要求如她所愿,多一分少一分都会争辩,很多时候说话特别不中听,不理解人,全以自我为中心,别人的所想所为都是万般不是,她才是对的。没办法,家人只好少与她争论,以前她不是这个样子。”老人面对衰老,以及伴随着衰老而来的权利和能力的丧失,会产生众多心理压力。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曹昌平提醒老年朋友,为了保证生活质量,活得轻松快乐,就必须避免以下几种不良心理:幻想心理、抑郁心理、怕孤独心理、偏激心理、多疑心理、怕死心理。
老年人如果发现自己有类似症状就应及时调整心态,做到正确对待人生,科学看待生命,树立积极的生存意识。如果想继续服务于社会,老年人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寻找适合自己的岗位,要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存在的价值,加入到多数人的活动中去,加强人际交往,缩短与他人的距离,避免自我孤立,就可以克服或远离这些不健康的心理。否则,这些不良情绪会使身体每况愈下,后患无穷。
“这些不良心理带来的压力若长时期得不到缓解和消除,那么就会产生多方面的不良后果。首先是对身心健康的影响,如心脏病、冠心病、头晕等,都与心理紧张和心理压力有关;其次,心理负担过重所引起的各种不良心态,也会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心理压力产生时,如果不作调适与疏导,就会产生不良反应。”曹昌平说,除了这些心理特点,还有一些老年人的心理冲突矛盾造成了自身心理问题。比如,角色转变与社会适应的矛盾,老有所为与身心衰老的矛盾,老有所养与经济保障不充分的矛盾,安度晚年与意外刺激的矛盾。
那么,怎样解决老年人心理方面的问题呢?曹昌平建议道,从个人方面来说,老年人应该培养业余兴趣爱好,多运动,勤于学习,科学用脑。从家庭方面来说,老人要有精神寄托,子女在赡养好老人的同时,也要对老年人有爱心,想想老人需要什么,不仅有赡养老人的义务,还要让老人的晚年生活发自内心的快乐。丰富老人的精神生活,让老人融入社会。“现实中有很多儿女远离父母,没有时刻关注老人的日常生活情况,因此,很多老人沦为‘空巢老人’独居老人’,长此下去,精神生活会出现问题。” 记者 梁娟
责任编辑:席沛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