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汾张如侠:不忘初心 夕阳生辉

2017-11-21 22:24:14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2013年初,襄汾县关工委领导班子调整,张如侠被任命为副主任。自此,他全身心投入关爱到青少年的工作中,谱写出一曲绚丽的夕阳华章。

  张如侠出身于革命干部家庭,从小传承了家庭文化基因,在他身上彰显的最大美德就是一以贯之的“忠”。何谓忠?他说,一个人必须对他人、对集体、对民族、对党和国家尽忠职守、尽心尽力、竭尽所能,才称得上“忠”。他还说,有无忠心,这是做人的底色,更是共产党人的本色。忠诚于党,把一切奉献给党,牢记宗旨,不忘初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在县关工委领导班子里,张如侠分管组织建设,这也是关工委工作发展的内在需要。

  为此,张如侠逐一深入乡镇、机关、学校、社区,与基层领导共同研究建立组织机构,在半年时间内,在全县13个乡镇建立起了关工委机构。乡镇书记兼任关工委主任,分管组织宣传教育的副书记或副乡镇长任常务副主任,吸收“五老”代表、团委书记、妇联主任、联合校长、派出所所长等为委员。

  在农村,348个行政村都成立了关工委组织,村党支部书记兼任村关工委主任,除有关人员参加外,还吸收了一定数量的“五老”人员。在教育系统,县教育局与各中小学以及部分企业成立了关工委组织,将关爱下一代的触角延伸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各级关工委基本上都做到了“七有”,即有组织、有牌子、有办公室、有活动场所、有活动经费、有制度、有档案资料,为全面有效地开展关心下一代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张如侠曾在县委组织部从事干部工作多年,对全县人才分布情况了如指掌。他抓住乡镇换届的有利时机,把刚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的、相对年轻、富有工作经验、热爱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同志充实到班子中来,尤其重视从“五老”中选拔骨干,把想干事、能干事的“五老”人才吸引进来,优化队伍,壮大力量。目前,全县“五老”队伍已发展到近6000人,张如侠认真细致地为这些“五老”同志建立档案,详细记载了他们曾在国家革命和建设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实践证明,这些老同志具有政治、威望、时空、经验、亲情五大优势,在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方面发挥了其他人员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全县关心下一代工作一年一个新变化、一年一个新台阶,走在全市前列,县关工委连续4年被临汾市关工委和山西省关工委评为先进集体。

  襄汾县关工委坚持从青少年实际出发,突出地方特色,创造新的亮点,一班子人有分工有合作,齐心协力,九牛爬坡各自出力,涌现出不少好典型。张如侠负责编辑《五老情缘》一书,从确定入编对象到落实采写人员,他对每位“五老”的模范事迹都认真核实、严格把关,最后入编关爱先进集体7个、先进个人44名。在先进集体中,有西贾乡东毛村关工委、南辛店乡贾罕村关工委,这两个村关工委都建有爱心助学基金会,把捐资助学行动落到了实处。“五老”先进典型有拿出自己的工资资助贫困学生的退休干部胡文焕、给失亲儿童买文具的襄汾县卫生局原副局长刘学智,亲赴大同、河南等地解救本村误入传销魔窟的两名青年的大邓乡赤邓村党支部书记张洪生,坚持办家长学校5年的南辛店乡贾罕村原党支部书记武永贤等。44名“五老”先进典型有一个共同特点,即紧紧围绕为青少年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受到各界人士的点赞。《五老情缘》一书的推出,使老典型焕发出新风采、新典型展现新作为,形成了学先进、赶先进、争先进的良好氛围,全县关爱工作更加出彩、亮点纷呈。

  在全县基层创建“五好”关工委工作中,张如侠把“五好”内容和标准具体化,在验收合格关工委时,他要求很严,绝不敷衍,不降低标准,不凑数字,成熟一个验收一个。

  对不合格者存在的问题,他则一律当面指出,使全县创建“五好”关工委工作健康有序、卓有成效地不断推进,目前全县基层“五好”关工委达到了122个。

  张如侠待人诚实、生活朴实、作风求实,分管的多项工作走在全县的前列,受到县委表彰,被授予“老有所为先进个人”荣誉称号。(房桂花 曹文敏


     

责任编辑:姚建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