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大潮呼唤“弄潮儿”
——我市2015秋季人才招聘会侧记
临汾新闻网讯 在“互联网+”概念不断涌现的当下,各行各业都进行着相应的改革与创新。人才招聘亦是如此——从线下的人才市场,延伸到了线上的各类招聘网站、公众平台以及APP等。
10月16日、17日,我市举行了为期两天的秋季人才招聘大会。招聘大会上165家用人单位提供的12000余个就业岗位,吸引了大量求职者前来应聘。在气氛火爆、人头攒动的招聘现场不难发现,众多企业的招聘信息里都或多或少地融入了“互联网+”元素,不断升级的招聘模式,使招聘与求职更为高效。
微信平台助力招聘
10月16日上午9时许,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大楼前已是人头攒动。大楼前的空地上,10余顶红色的帐篷一字排开,大幅宣传海报、各类招聘展板让人目不暇接,设置在大楼内的招聘大厅里,前来求职的人员同样络绎不绝,各个招聘企业的展位前都挤满了人,坐在展位里的工作人员忙着接待前来咨询的求职者。
“转了一圈儿,有两个公司我觉得还不错,就填了应聘报名表。有一个公司的招聘人员让我下午直接去公司面试。”在一个展位前填表结束后的原洪涛接受采访时说,但是那家公司不久后将搬到离市区相对较远的上靳村,对于他来说,“上下班的交通成为一个大难题。”
原洪涛告诉记者,他就读于山西师范大学,是一名大四学生。之前他在微信公众号上看到招聘会的信息,所以和同学一起到现场来看看有没有比较满意的企业和岗位。
原洪涛所说的,即名为“临汾市人才市场”的微信公众平台。记者打开这一微信公众平台发现,其中发布了众多招聘信息,信息包括了企业简介、招聘人数与要求、薪资待遇以及企业地址、联系方式等详细内容。
市人才市场副主任陈新华表示,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应用和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习惯于通过手机来获取信息。面对这一趋势,市人才市场借助微信公众平台这一全新载体,为企业招聘和个人求职搭建双向选择的平台,更好地为企业和求职者服务。
网上求职逐渐升温
招聘网站、微信、APP等线上招聘方式由于不受时间、场地等限制,受到众多年轻求职者的青睐。
“我现在的办公室文秘工作就是在网上找的。网上的招聘信息特别多,而且能筛选出自己想要做的工作,不用像现场招聘这样一家一家挨个儿找。”26岁的薛慧说,“今天路过这儿就来看看,如果有合适的就跳槽。”
薛慧拿出手机打开智联招聘APP告诉记者:“我之前在这个软件上看到一个公司招聘经理助理。刚才在招聘会现场看见这个公司也来现场招聘了,就详细问了问情况,工资待遇方面比较让我满意。”
随后,记者又在现场随机采访了多名年轻求职者,大多受访者的手机中都安装了智联招聘、前程无忧、安心找工作等求职手机软件。在他们看来,这些软件为他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不仅省时省力,而且可以拓展求职的广度。
“在这些软件上搜索自己喜欢的工作,就能看到全国各地的招聘信息。有些大型企业可能不会来临汾进行现场招聘,但在网上都会发布招聘信息。”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毕业的黄勇国接受采访时说,“我这两天正和家人商量着要不要到太原工作。因为我在智联招聘上看到,恒大地产集团太原分公司招聘暖通空调设计师,我正好满足任职要求。如果在临汾还是找不到专业对口的工作,我就在网上给这家公司投个简历试试。”
线上线下融合招聘
线上招聘在受到求职者青睐的同时,也赢得了越来越多招聘企业的“好感”。
“很多求职者前来咨询,我们现场工作人员有限,只能简单介绍一下公司的基本情况、岗位要求和工资待遇。”招聘会现场,国泰精密机件(无锡)有限公司的史女士向记者介绍道,“如果求职者和我们达成初步就业意向,我们就建议对方扫一扫宣传海报上的二维码添加公司微信公众号,让求职者有更多岗位选择。”
在当天的招聘大会现场,像国泰精密机件(无锡)有限公司这样的外地企业有20余家。
陈新华告诉记者,由于受全国经济下行影响,我市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受到冲击,无法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面对这一现状,市人才市场及早准备,派出精干力量成立两个工作组,前往江苏省部分地市,与当地人才市场及用人单位进行沟通接洽,最终成功吸引南京、苏州、常熟、南通等地的用人单位前来“招兵买马”。
史女士表示:“毕竟我们公司不在本地,很多来现场的求职者不了解公司情况。通过公司微信公众号、网站等,一来能让求职者有了更多用人岗位的选择,二来也可以间接起到展示企业形象、推广企业品牌的作用。”
尽管线上招聘有着诸多优点,但很多企业招聘代表均表示不能放弃现场招聘这一方式。可胜科技(泰州)有限公司工作人员说:“比方说我们企业提供的操作工这个岗位,很多从事这份工作的人不会使用网上应聘,还得通过现场招聘的方式来满足用工需求。”
记者 卞志强
责任编辑:秦芳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