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近年来,在平阳大地上掀起了“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穿过大街小巷,新开的门店琳琅满目,创业形式层出不穷,有的经久不衰,有的昙花一现,作为这其中的一份子,岳师傅面来香”以其独特的经营理念拔得头筹,门店数量突破百家,成为大众创业浪潮中名副其实的弄潮儿。
“我是老板,可我更是厨师,岳师傅’的称谓提醒我时刻要回归本真。饭店里的菜品虽然都是香味四溢,但尚不及一锅剪子面来得浓郁,先吃面再喝汤,面来香由此而来。”说起“岳师傅面来香”这一名字的由来,岳更生意味声长地说。
“要把顾客的最后一点需求作为我们服务的开始。”秉承着这一经营理念,土生土长的尧都区人岳更生带着他的剪子面走出了山西,足迹遍布全国。从最初的毛头小子,到现如今的成功商人,回头望去,岳更生感慨良多。
剪子面来历: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黄河东岸的渡口住着一户人家,育有一位心灵手巧的女儿,年方16岁,取名巧姑。一家人其乐融融,巧姑从小在父母的严教熏陶下,学得一手剪纸花的绝技。她剪出的鸟兽花草,景秀山河精美绝伦,诸如“玉鼠娶亲、犀牛望月”等纸花更是不在话下。可是天有不测风云,父母先后得病去世,只剩巧姑一人。街坊邻居为巧姑找了一家富户子弟。
过门三天后新媳妇下厨房做饭,这是黄河岸边祖传的规矩。婆婆要考验新媳妇的手艺,就让巧姑做“手擀面条”让全家人吃。但娇生惯养长大的巧姑哪里会做饭的本领,做出的面条厚薄不均、粗细不匀,而且吃起来少盐缺醋,被婆婆骂了个狗血喷头。
好心的邻居大娘、大婶们见状纷纷教授巧姑做面条的手艺。巧姑为了感谢大娘、大婶的好意便剪了些纸花送给她们,婆婆见了怒斥道:你天天剪花、剪鸟,顶个啥用,有本事剪出碗面条让我尝尝。”骂者无心,听者有意,一个“剪”字提醒了巧姑,于是她下到厨房挖了两碗白面粉,用适量的水和成面团,稍醒后,揉成圆锥形,一手持面团,一手拿剪子麻利地由右向左一条条地剪入开水锅里。等面条煮熟捞入碗里,再配上绿豆芽和红萝卜丝浇上肉酱,趁热端给公婆吃。公婆一尝,拍桌叫好。婆婆笑了,巧姑乐了,一碗剪子面消除了婆媳之间的隔阂。
不久后,在黄河河东晋南一带的主妇们听说有了“剪子面”,纷纷前往渡口找巧姑学艺。后来这种剪子面又传遍了整个三晋大地城镇乡村的各家各户。
△理念创新——立足市场的根本保障
33年前,岳更生开了第一家饭店——昼夜小餐馆。那时,资金短缺,技术有限,凭借满腔热血,他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创业之路。请不起厨师就自己炒菜,雇不起会计就自己来“兼职”,此番经历不仅让他赚得人生的第一桶金,也让他彻底爱上了厨师这个行业。
厨师之路上的小试牛刀给了岳更生自信,也开启了他的成功之门。随着经验日渐丰富,饭店的规模越来越大,从喜凤酒家到唐宫酒楼,到后来的唐宫面来香,这些临汾人耳熟能详的饭店无不出自岳更生之手。
岳更生很清楚,要想在风云变幻的市场中站稳脚跟,具备核心竞争力是第一要素。众所周知,世界的面食在中国,中国面食在山西,山西作为面食之乡,在全国独树一帜。在纷繁复杂的面食种类中,刀削面满大街都是,手擀面也难以获得外省认同,倒是这剪子面既新鲜又符合大众口味。纵观市场上零星几家剪子面,做法均过于传统,鲜有特别之处。若是在汤料下下足了工夫,这不正是饭店的核心竞争力么?
就这样,从2000年到2006年,岳更生潜心调配剪子面汤料,各种调料配比不断调整,经历了无数次失败后,最终成功。2006年,他调配的剪子面荣获全国餐饮业科技创新一等奖。
△品质追求——获得认可的扎实根基
那么,这剪子面到底有何独特之处?为何能成为岳更生叱咤面食界的至上法宝?
“在传统的面馆,特色菜品是用餐的重头戏,在我的饭店可不是这样。我要打破这种用面食作为用餐到最后的主食补充,反其道而行之,让剪子面唱主角。”岳更生自豪地说。翻开“岳师傅面来香”的菜谱,里面大多是家常豆腐、辣子白、醋熘土豆丝等家常菜,虽说道道美味,但若与剪子面的汤料相比,尚不及其四分之一。先吃菜,再吃面,后喝汤,面来香。
仔细观察“岳师傅面来香”的剪子面,制作的方法特别,剪出来的面形也与众不同,其形状与常见的剔尖面相似,具有筋道爽韧的特点。制作剪子面也很讲究技艺,不练上三五年的工夫,出不来一道“漂亮”的面。面形的均匀感最考究师傅的功力,将面粉加入水和成硬一点的面团,饧面20至30分钟,再把面团揉成圆锥形状,左手持面团,右手拿剪子,剪时从头剪起,由前向后把面剪成两头尖、中间带槽的面条即成剪子面。加入精心调制的调料,一锅香喷喷的剪子面就诞生了。
从2006年研制出剪子面的汤料配比至今,岳更生仍在不断探索,改进调料、调整配菜,他力争用品质上的不懈追求,来获得消费者最大程度的认可。
△经营创新——企业发展的生命力
有了核心竞争力就有了立足点,紧接着,岳更生决定要在饭店经营方式上寻找突破口,保持企业发展的长久生命力。在岳更生看来,创新经营理念恰恰就是连锁店枝繁叶茂的肥沃根基。顾客用餐总会考虑到饭店的总体价格、菜品特色、用餐环境、上菜速度以及便利程度,除了稳住剪子面这一特色招牌,再把这些要求尽量满足,客流量一定会大大增加。
凡是去过“岳师傅面来香”的消费者,都会发现四周的墙壁是印着“岳师傅面来香”字样的专用壁纸,餐具上也有独特标记,中式与欧式相结合的装修风格更是满足了各个年龄阶段消费者的审美需求。在陕西、宁夏、甘肃、青海、北京、上海等地的面馆,当地的风土民情也都被巧妙地融合在其中。几乎在每家饭店,都会看到面点师傅站在透明的柜台前,一手持面一手拿剪刀,向顾客展示剪子面的制作过程,让消费者都能吃得放心,看得舒心。这些细节上的精益求精,让顾客感受到饭店的专业与用心。
为了让价格更易被消费者接受,岳更生在菜谱上也下足了工夫,每道菜均不超过36元是一大标准,家常菜价格低于其他饭店是普遍趋势。“这是一家卖特色剪子面,热菜和凉菜都很平价,要让老百姓都能吃得起,都能吃的有面子的面馆。”在一次分享成功经验的课堂上,当岳更生将这一理念提出时,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目标创新——企业成功的不二法则
“剪不离面赛闪电,面团围着剪刀转。根根落入鸡汤里,恰似银鱼白浪翻。陈醋肉酱浇热面,过瘾辣子加葱蒜。好吃不怕大肚汉,胜似神仙过大年。”从一家到两家,再到全市,乃至全省、全国,岳师傅面来香”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短短几年间遍布全国各地,荣获了无数荣誉证书。2013年,其制作的世界最大“八合御锅”获世界记录协会认证。现如今,岳师傅面来香”成了岳更生最耀眼的招牌。
采访到这里,岳更生谈起了对公司未来的憧憬。令记者意外的是,他的终极目标不是让“岳师傅面来香”在全国大小城市落地生根,也不是让公司获得更大的盈利,而是希望“岳师傅面来香”努力成长为中国特色面食第一品牌,做中国最好的面食调味品生产商。“汤料是我的核心竞争力,让汤料获得批量生产,摆上超市的货架,走入寻常百姓家,让大家足不出户就能吃上正宗的岳师傅剪子面,这才是我最大的成功。”岳更生说。
中国有句老话“民以食为天”。
餐饮行业,是一个永不凋零的朝阳事业,在这条追寻理想的道路上,岳更生背负着发扬山西特色面食魅力的重大期望,致力于研制更多健康营养美味的面食汤料,向着打造“家门口的第二个厨房”这一目标不断努力。
岳更生说,回头看看,岳师傅面来香”发展至今,也同样经历无数挫折与失败,在充满泥泞和风浪的道路上,不断摸索,不断尝试,一次次迎接挑战,一次次克难攻坚,一次次获得成功。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来说,专业人士”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市场历练中培养成长的。希望仍在创业路上风雨兼程的年轻人,都能抓紧“创新”这一发展引擎,力争成为行业的领军者,成为经济发展大潮中的佼佼者。
记者 弓佩玉
责任编辑:张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