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老龄志愿公益协会:雷锋精神在尧乡大地上闪烁

2015-12-24 10:17:38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近年来,市老龄志愿公益协会本着“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为政府分忧,为社会服务”的宗旨,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在老年群体中开展文艺、体育、医疗保健等活动,成为尧乡大地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在今年召开的全国首届敬老志愿服务工作总结表彰大会上,市老龄志愿服务队荣膺“全国首届敬老志愿服务模范单位”,市老龄志愿公益协会会长郭艳香荣获“全国首届百名最美敬老志愿者”称号。

   

协会组织老年志愿者在社区开展义诊活动。资料图

    公益活动共筑和谐临汾
    “临汾老龄志愿者与雷锋精神同行”,这是市老龄公益协会一句响亮的口号,也是志愿者们身体力行的准则。一年四季,无论刮风下雨,各分队坚持给残疾、孤寡、患病老人理发、洗脚、剪指甲,给灾区、贫困山区老人捐款捐物,帮助社区行动不便的老人打扫卫生、洗衣做饭,给敬老院擦玻璃、扫地等,给老人们带来浓浓的暖意。
    今年以来,协会先后帮扶困难、残疾、孤寡、空巢老人332人,慰问困难老人128人,向政府申请救济特困老人15人,帮老人办老年证812个,向贫困地区老人捐衣物达两万余件,捐款数万元,举办敬老、助老、老年人知识讲座9次,向有关部门申请,给残疾老人发放轮椅2辆,帮助51名残疾人办理了残疾证。同时配合有关部门开展流浪救助、扶危济困活动。在2015年元旦春节期间,协会举行了慰问困难老人和空巢老人活动,由志愿分队调查、推荐,服务队逐户核实、上报,市老龄办抽查、批准,筛选出120户特困老人进行慰问,开展了“暖冬——陪孤寡老人过小年”的活动,志愿者走进老人家给老人洗衣梳头,给老人包饺子,共同度过快乐的节日。
    爱心善举传播志愿精神
    为了服务看病困难的老年人,协会牵头组织医疗单位退休专家组成老年志愿团,在市区平阳广场等地开展60余次献爱心义诊活动,还先后组织多名退休医疗工作者赴尧都区屯里镇、县底镇、枕头乡、段店乡、吉县等地进行义诊,前后接诊人员达3370人(次),并向当地老年人发放了万余元的常备药品。在双拥社区、康庄社区、迎春开发新村社区都有他们义诊献爱心的身影,其中最年长的医务人员已是80岁高龄,每次接受义诊的老年人多达百人。
    11月1日,协会收集了160件不同颜色、规格的毛衣,这些毛衣均是志愿者们亲自编织的,毛衣外包装上写着160位爱心妈妈的名字。“寸草寄香韵,温馨送爱真,谁言亲不在,衣锦暖身心。莫道孤儿无至亲,爱心妈妈寄深情,毛衣焕彩穿身上,温暖御寒如娘临。”带着志愿者们的声声祝福,毛衣被送至市儿童脑瘫康复中心和市聋儿康复语训部,感受到温暖的孩子们手舞足蹈,纯净的眸子放射出光彩,嘴里喃喃道:“谢谢奶奶……”

    文化活动营造艺术氛围
    今年,结合敬老月活动和新修订的《老年法》宣传活动,协会在各个基层社区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先后组织了“舞动临汾”广场舞表演大赛、山西省社区电视文化节临汾预选赛等。在第三届社区老年文化艺术节暨敬老月社区公益行活动中,志愿者们走遍了临汾城区的8个办事处48个    社区,参与人数达3万余人,125支老龄志愿服务团队共表演了300个节目,人数之多、水平之高前所未有。
    此外,协会还积极参与三八妇女节、五一劳动节、老体协纪念活动,组织志愿者中的舞蹈老师到街道、乡镇义务教授广场舞和各种健身项目,并定期深入各基层社区、敬老院、光荣院以及驻军部队、军休所巡回宣传演出,收到良好的社会反响。10月3日是第25个国际减灾日,老龄志愿者们走上街头,深入农村,配合市民政、地震局开展了以“提高抗灾能力就是拯救生命”为主题的宣传活动。11月10日,老龄志愿服务队组织千余人参加全国老年人健步走启动仪式,他们意气风发、英姿飒爽的身影,不但显示了良好的精神风貌,更对引领市民走出户外、亲近自然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市老龄志愿公益协会通过组织开展“银龄服务”义诊、社区老年文化活动等各类公益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共有30个先进集体和120名先进个人受到表彰。面对新形势下的挑战,他们依旧以“为政府分忧、为社会服务”为己任,大力弘扬“奋发有为、余热生辉、无私奉献、造福社会”的可贵精神,为推动全市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谱写新篇章。
    记者 李羿玫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