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市民:看病 我们该如何选择抗生素?

2015-12-31 11:06: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策划语:

  近日,一条与明星有关的消息在微信朋友圈广为传播,李冰冰在澳大利亚高烧16天,当地医生无法退烧,她最终选择回国治疗,住院输了大量抗生素及退烧药,高烧才得以缓慢退去的消息引起人们广泛关注及思考。

  严冬时节,是很多疾病的高发期,又到了输液、使用抗生素的旺季,以往,各医院门诊输液者人满为患,不仅病床一位难求,候诊大厅的椅子上都坐满了人,输液的场面蔚为大观。

  同时,很多医学文献相继曝出过度输液及滥用抗生素的不良后果,为了减少输液、制止抗生素的滥用,国家出台了相关规定,那么,我市的状况又如何呢?策划人:韩晓芳

  市民:对抗生素认知不一

  在日常生活中,抗生素甚至被不少人当成了“万能药”,但也有不少人谈抗生素色变,对其有强烈的恐惧和抵触心理。那么从国家实施相关规定后,市民生病后在治疗方法和治疗费用上有什么变化呢?12月8日,记者为此进行了调查。

  在调查中,接受采访的十几位市民,对抗生素有排斥心理的市民不少,其中有4位市民对抗生素持超警惕的态度,但也有少数市民认为抗生素有“百用”的功效。“我平时有个头疼脑热、发烧流涕,吃点感冒药、消炎药休息两天就好了。”市民王先生说,他家里常备阿莫西林、红霉素、头孢等抗生素类药物,只要感觉不舒服就吃两粒,病会好得比较快。

  “抗生素用多了会产生耐药性,对身体特别不好,特别是小孩和孕妇可不能乱用。”市民马先生说,在他看来,如果孕妇使用了抗生素类药品,会导致胎儿发育异常等一系列问题,因此无论如何也不能用。

  “我知道抗生素对人体危害很多,所以给孩子用药特别谨慎,前段时间,我家孩子高烧不退,医生给开的一些抗生素类药品,我担心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就没给孩子吃,每天用湿毛巾敷头给孩子物理降温,没多长时间烧就退了。”市民路女士说,她还特意去咨询了医生,医生告诉她只要按照医嘱使用也不会产生副作用,但她还是觉得抗生素能不使用就不使用最好。

  随后,市民张娟也感慨,之前感冒生病为了见效快,都是直接去医院输液,最少也得花费一二百元,现在知道了抗生素对人体的危害后,感冒咳嗽了就先多喝水注意休息,增加自身抵抗力,能扛过去就扛过去,病状的减轻速度比起以前输液的时候慢,但治疗费用却少了很多。“现在除非是一些流行性病毒必须输液,否则我不会轻易选择输液了,尽量做到能吃药就不打针,能打针就不输液。”张娟说,例如感冒初期的3—5天内,若单纯为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热、流清鼻涕、打喷嚏、咳嗽、嗓子疼等,是不需要应用抗生素的,对症吃一些感冒药,多喝热水,注意休息即可。

  记者 梁丽

  医生提醒:抗生素不可滥用

  “上火、感冒、喉咙痛,吃消炎药就没事了,我觉得中药治疗见效慢,一般不用。”尧都区张先生的这句话,或许反映了很多人的用药习惯。日常生活中,老百姓对消炎药来说并不陌生,身体不适时更是直接想到消炎药,同时,还有更多的人在生病时,自行服用消炎药,到医院就诊时,明确要求“要输液,要用抗生素,这样好得快”,把消炎药当做“灵丹妙药”,甚至用消炎药来预防疾病。

  其实,消炎药是老百姓对抗生素的一种“俗称”。那么,这种用药观念对吗?近日,记者走访了我市中医院,了解了中药与西药抗生素在防治疾病方面的异同。

  “人们平时一旦发生感冒、腹泻、咳嗽等较小的疾病时,马上就会应用抗生素治疗,觉得这样疾病很快就会去除。然而抗生素的滥用,导致越来越多的病菌开始产生耐药性,没有一种抗生素能抑制或者杀灭所有细菌。”内科主任医师付新玲说,就感冒而言,90%的都是病毒性感染,其实根本就不需要使用抗生素类的药物。

  付医生告诉记者:中医是根据病人的舌苔、脉象、临床症状采取因人而异个体化的治疗,但有些病适合中医治疗,有些病则是西医治疗或者中西医结合进行治疗。如遇有些疾病患者必须使用抗生素时,首先要通过测试血常规,了解是病毒性还是细菌性,再采取相对应的药方进行医治。”

  对于,西医使用抗生素和中医治疗到底哪样见效快,对身体危害小?记者又采访了中医院住院部擅长中西药结合给患者治疗的李娜医生,李医生说:“举两个很简单的病例,6岁女孩晓红(化名)患有抽动秽语综合征,西医看就是补充维生素等营养素,疗效不明显,但中医则采取喝中药、温针、耳针、走罐等方法,治疗效果显著;再比如因脑梗住院的病人,测试血常规偏高,就得先使用一些甲类抗生素后,再使用乙类抗生素(一般情况都只用甲类)。这些都是根据患者的病情而定,所以中医、西医治疗各有利弊。”

  李医生建议,如市民遇感冒、发烧、咽喉炎、头痛等常见病、多发病,除了需要对症治疗,还需根据其发病原因进行根治,最好不用抗生素类药物,尽量少输液,平时没事可以多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以减少疾病的发生。

  记者 丁莹

  医院:与每个大夫签订合理用药责任状

  据临汾市人民医院医务科主任乔长英介绍,抗菌药物是人类最伟大的药物发现之一,自应用于临床以来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挽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但是由于抗菌药物大量滥用,特别是不合理应用,增加了药物不良反应,浪费了宝贵的医药资源,更为严重的是细菌耐药迅速产生和蔓延,细菌性感染面临无药可用的可怕局面。大量研究表明,耐药感染导致患者住院时间延长,病死率增加,医疗费用大幅上升。为此,世界卫生组织提出“抵御耐药性——今天不采取行动,明天就无药可用”的主题。2013年,世卫组织和美国疾控中心无奈地宣布“抗生素时代终结”。因为在过去30多年里,人们再也没有发现过任何一种新类型抗生素。这意味着不久以后,医生面对超级细菌感染将无药可用,意味着常见的气管炎或皮外伤等都有可能再度致命,意味着人类朝着“完全不可治愈的感染”又走近了一大步。

  乔长英说,为了保证合理用药,国家卫计委先后发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明确提出了53种疾病不让输液,同时,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第二十九条规定:医疗机构应当控制门诊患者静脉使用抗菌药物比例,门诊抗菌药物处方率<20%,村卫生院、诊所和社区卫生服务站使用抗菌药物静脉输注,应当经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核准。

  抗菌药物分为三级:非限制使用级、限制使用级及特殊使用级。各级医疗机构医师开具抗菌药物由具有相应处方权的医师授权开具。临汾市人民医院严格按照国家卫计委的指标进行检测,门诊处方抗菌药物比例<20%,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40%,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40DDD,一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30%,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控制在术前0.5-2小时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不超过24小时,全院药占比≤35%。根据上述指标,结合各科室特点,将各项指标分解于各科室中,且签订“合理用药责任状”。对临床药学专业人员每月进行检查统计点评,医务科将合理用药作为科室考核项目,对合理用药存在严重问题的科室和个人,将给予警告、限期整改、暂停处方权、通报批评、召集科室第一责任人诫勉谈话等处理,对合理用药先进科室和个人年终评优评先优先考虑,晋职晋级优先。

  临汾市中心医院院长贾爱芹说:“滥用抗生素是超级病菌产生的主因,制止抗生素滥用更需要社会共识,医院要管控,患者也要配合。只有全社会对此有个清醒、正确的认识,安全救治、合理用药才能得以更好地实施,抗生素类药物才能更好地为民众的健康保驾护航。”

  记者 韩晓芳

 

     

责任编辑:张茜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