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市民:寒假子女“归” 矛盾跟着来

2018-01-23 21:08:02 来源:临汾新闻网

    核心提示 高高兴兴盼儿归,怎料开心变“闹心”。连日来,随着各大高校陆续放假,思子心切的父母们,终于盼到了“开心团圆”的美好时刻。然而,记者走访发现,刚刚回到家的大学生们,由于颠倒的生物钟和乱了节奏的饮食习惯与老爸老妈起了冲突。

    沉迷“电脑”“黑白”颠倒

    说起宝贝儿子,家住市区向阳路食品小区的王女士,不禁打开了话匣子。

    “日盼夜盼总算盼到了寒假,可谁知,刚进门还没好好和我们说上几句话,就抱着电脑和手机没日没夜地折腾。稍微多说几句,就是一脸不高兴。”看着整天窝在家里“忙碌”的儿子,王女士着实感到无奈。

    据王女士介绍,她儿子在西安读大学二年级,前几天放假回家后,除了第一天还和父母聊聊家常、说说贴心话外,接下来的日子,几乎每天都是凌晨两三点才睡,这一觉起来就到了日晒三竿的时候了。

    王女士无奈地说,原本想着和儿子好好沟通、交流一下今年一年的学习与生活状况,可如今,总有一种人在眼前、心却疏远的感觉,不禁有些难受。

    各种聚会 早出晚归

    一谈到放假回家的孩子,家住市区解放东路输电工区家属院的李女士有感而发。

    “眼看着临近年关了,总想着心心念念的女儿放了长假,能帮我一起收拾、整理家务了。

    但从进门撂下行李箱的那一刻起,女儿便全面开启了‘清早打个招呼就走,夜晚钻进被窝就睡’的假期模式。”李女士说,她女儿在北京读大三,每年暑假、国庆等假期基本很少回家,而是选择在外地游学或勤工俭学。因此,寒假回家,作为父母亲格外期待与孩子促膝谈心。

    “我们也知道孩子大了,朋友圈越来越广,尤其是寒假期间,五湖四海的同学都回来了,平时难得凑在一起,大家开心一聚也很正常。不过,在家里和住宾馆的客人一样,进来出去总是只露个脸,咱这父母的心里也感到有些失落。”李女士说,本来计划每天给女儿做做家乡的特色菜,可孩子早出晚归连品尝的机会都没有,不免心中有些难过。

    换位思考 彼此理解

    开开心心享团圆,子女、父母多包涵。我市从事心理学研究的刘老师表示,针对以上家庭出现的这些问题,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家长与子女相互包容,换位思考,彼此多一份理解。

    “由于大学校园的生活节奏相对比较慢,很多学生在作息时间上也比较自由,因此,回到家中,难免出现松散、随意的生活状态。而作为父母则希望利用难得的假期,与孩子多一些沟通与交流,多一些陪伴与互动。”刘老师建议,作为孩子,应当多多体谅父母的不易,主动承担一些家务活儿,少一些“游戏”与“聚会”。同样,作为父母,也应当将孩子视为朋友,尽量寻找共同话题,多一份理解与沟通,让家庭关系更加和谐、温馨。

    记者 成华


     

责任编辑:付基恒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