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非遗协会举行第二届会员大会
临汾新闻网讯 (记者 卢凯)5月13日,临汾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召开第二届会员大会,会议回顾了上一届协会的工作,并对今后的工作做了安排部署,选举产生新一届会长、副会长,启动临汾文化产业网。
众所周知,临汾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在漫长的岁月中,勤劳的祖先们创造了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之繁多、形式之多样、内容之丰富,在全省、全国都名列前茅,被授予“锣鼓之乡”梅花之乡”和“剪纸之乡”。
自2010年协会成立以来,非遗协会协助市非遗中心完成了各项非遗保护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按照“不漏村镇、不漏项目、不漏种类”的工作要求,普查人员深入农村、深入田间、深入农户,切实掌握了我市文化遗产的种类、数量、分布情况、生存环境、保护现状,总结了许多宝贵的经验;鼓励项目保护单位做好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陈列馆)展示工作,把其作为我市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收藏保护、宣传展示、学术研究、人才培训的阵地和窗口,建立可行的文化遗产保护和对外展示运行机制;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形式,加强对现有人员的专业培训,不断提高非遗保护队伍的工作水平;积极协助非遗中心开展交流展示、学术研讨活动,引导和鼓励个人、集体和民间组织共同参与我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截至目前,我市已经成功申报晋南威风锣鼓、翼城花鼓、平阳木版年画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1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114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31项。
新当选的协会会长刘松江介绍,协会将继续协助非遗中心做好非遗宣传活动,做好对非遗传承人的保护计划,逐步扩大非遗传承人群的参与面,提升非遗传承人的总体素质;推进项目传承发展,使传统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实现非遗项目的良性传承和发展。
副会长张怀玉告诉记者,新启动的临汾文化遗产网将更好地展现我市非遗项目和产品的独特魅力,利用O2O线上线下运营模式,为商家和非遗项目提供优质高效的平台,为消费者提供省时、省力、省钱的交易体验,带动我市非遗项目和产品走出山西,走向全国。
责任编辑:张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