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无工不富。一个地方的经济实力如何,取决于当地工业经济发展水平,只有强大的工业支撑,各项事业才会跨越发展。我市作为一个典型的资源型城市,随着供给侧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环境整治力度的日益加大,工业经济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近年来,虽然我市调结构、去产能、上项目等多措并举,但受传统产业结构畸形、转型任务较重、环保治理攻坚等多方面因素制约,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很大,如何化被动为主动,变劣势为优势,从而实现临汾工业的全面振兴崛起?1月23日上午,记者专程走访了市经信委主任邰惠俊。
记者:邰主任,去年,在去产能和保护环境的双重压力下,我市工业经济增长依然实现了企稳回升,产业结构和增长方式都有所优化,确实难能可贵,你们辛苦了!据了解,今年经济预期指标更高,和去年相比,今年我们面临的形势如何,有哪些优势,如何保证各项指标的完成?
邰惠俊:说来惭愧,尽管去年我们采取了很多措施,付出很多努力,但由于种种原因,全市工业经济增长只有1%左右,欠年度目标2个百分点,拉了全省的后腿。今年工业经济预期指标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增长5%;煤炭产业增加值占比降低4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增长10%;万元GDP能耗下降3.2%;省级及以上技术中心企业在2017年基础上新增1户;开展产学研合作企业所占比重力争达到7%。
虽然各项指标较去年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我们有决心、有信心完成。因为,一是传统产业稳定向好。2018年,无论从中央、省里宏观调控,还是从市场来讲,煤焦冶电等产业出现大起大落的风险是比较小,整体会相对稳定;二是生态治理红利释放。2018年,深度治理的任务都已经完成,只要不出现重污染天气,企业生产基本都能够满负荷生产;三是项目建设潜力巨大。这两年,我市积累了一批像总投资145亿元的山西其亚有限公司240万吨氢氧化铝及60万吨高精铝板带箔项目、总投资102亿元的山西焦煤集团飞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年产60万吨烯烃项目、总投资61亿元的侯马北铜铜业有限公司年处理铜精矿150万吨综合回收项目等由于环保限批无法推进的大项目将在今年推进建设;四是政策环境红利释放。“六最”营商环境打造得越来越好,让广大企业家也放下了心,不但本地的华翔集团王春翔、安泽永鑫公司梁永梓这样的企业家,劲头十足,积极上项目转型升级,更多的外地企业家也要来我市投资建设。
所有这些,都为工业经济的振兴崛起创造了条件。
为完成今年的预期指标,我们将在以下几方面下工夫:
一是加强工业运行调度,确保我市工业经济平稳运行。坚持目标导向,层层分解落实年度目标任务。一级抓一级,层层传导压力,强化目标责任落实;继续开展干部入企帮扶活动,坚持一企一策,精准帮扶,切实解决企业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进一步完善经济运行综合协调、联合调度机制,协调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电力、运力、资金等困难问题。
二是项目推动,全面振兴我市工业经济。2018年计划重点推进总投资1181.6亿元的工业转型项目92个,计划当年完成投资152.6亿元,项目全部投产达效后可新增销售收入1027.6亿元,利税103.8亿元。其中,实施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类项目16个,当年完成投资33.6亿元;新兴产业类项目76个,当年完成投资119亿元。
三是全力打造我市军民融合产业园。以我市现有军民融合产业为基础,全力打造富有我市特色的军民融合产业园。2018年,我们将在加快推进以平阳重工、风雷机械等企业为龙头的侯马生态工业园区和以山西锻造厂为龙头,以舜达技术改造等项目为依托的翼城高端装备制造工业园区的同时,积极培养以华翔集团、沃特玛、飞虹纳米等企业为龙头,以华翔JDH项目、沃特玛电池、飞虹纳米等项目为依托的华翔军民融合产业示范园区,进一步争取培育更多的军民融合企业和产品,使我市在军民融合上实现新的突破。
四是多措并举,提升我市工业经济综合实力。促进工业绿色化发展。围绕工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理念,强化重点用能企业节能管理,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构建节能、绿色、低碳的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工业科技水平。进一步健全完善我市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体系。改进技术中心的认定评价工作,建立更加简化、定量化、公开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引导推动技术中心向物流、交通、文化等产业领域扩展,支持我市企业创建国家、省、市三级企业技术中心等平台建设。积极推动双创,鼓励企业利用现有国家及省级技术中心、国家及省重点实验室等各类创新平台,打造具有临汾特色的服务平台。大力推广“华翔模式”,弘扬“工匠精神”,让“双创”成为我市工业经济新“引擎”;加快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发挥信息化在企业生产经营模式上创新、提高产业组织效率、优化资源配置、带动新兴服务业上的优势作用,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记者:前不久召开的全市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坚持新兴产业培育和传统产业改造并重,加快构建“4+6+N”现代工业体系。那么,何为“4+6+N”?
邰惠俊:“4”是指:煤炭行业、钢铁行业、焦化行业、电力行业这四大传统行业。“6”是指:现代煤化工产业、现代装备制造、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新医药(食品)产业、节能环保产业这六大新兴产业。“N”是指:大数据、云计算、生物科学、遥感遥控、空间科技、通用航空等高新产业。
记者:如何来构建“4+6+N”现代工业体系?
邰惠俊:一是大力推进传统产业集群、集约、集聚发展。我市传统产业存在产能过剩、装备落后、规模小等方面的问题,因此,我们认真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立足传统产业升级,重点在钢铁、焦化行业发展一批像洪洞赵城煤焦化深加工园、尧都区贾得工业园为核心的尧都—襄汾焦化集聚区、古县—安泽焦化集聚区及曲沃、襄汾两个钢铁基地等核心竞争力强的集聚区,提升产业水平,优化产业结构,做大做强传统产业。利用“两化融合、互联网+、工业云平台”等先进信息技术,促使传统产业“量不增加”但实现“质的提升”。
二是培育发展六大新兴产业。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立足产业基础,坚持把战略新兴产业作为推动转型升级的突破口,推动六大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
现代煤化工产业,围绕“醇、烯、气、苯、油、氨”等产品,发展精细高端化工。
现代装备制造,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加快两化深度融合,用信息化、“互联网+双创+智能铸造”改造传统铸造业,大力发展精密铸造。
新能源产业,按照“安全、绿色、经济”的要求,积极推进风电、光伏发电、生物质能发电和煤层气开发利用等新能源产业,争当能源革命排头兵。
新材料产业,重点发展铜材加工和海绵钛、钛合金及深加工等高端金属结构材料产业。做大做强特种金属功能材料。推动翼城甲阳国际中控纤维膜等项目尽快落地建设。
新医药(食品)产业,以道地中成药为特色、以专利特效药为拳头、以新药研发为重点,扶持旺龙药业、云鹏制药、宝珠制药、亨瑞达制药等龙头企业。
节能环保产业,按照“高碳产业低碳发展、低碳产业绿色发展”的理念,着力实施节能重点技术装备和产业示范、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装备示范工程、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示范、清洁生产示范等工程。
三是积极发展前沿产业。积极发展大数据、云计算、生物科技、遥感遥控、空间科技、通用航空等产业。重点推进晋南北斗导航项目,拓展发展卫星及其应用产业;推进临汾市大数据产业园项目建设,拓展发展大数据、云计算产业;实施山西华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互联网+”协同制造机加工智能化工厂升级建设、材料成型工业自动化及信息化技术改造、基于多阵列喷印增材制造智能3D打印铸造装备产业化等项目,提升我市工业发展层次。
在与记者交流中,虽然邰惠俊一再谦虚地说,自己还处于学习阶段,一些专业知识还没完全弄懂,但记者发现,许多数据,他却能脱口而出,而且丝毫不差。每一项工作,他如数家珍,胸有成竹。采访中,记者还发现,这里工作人员紧张有序,办公秩序有条不紊。我们有理由相信,用不了多长时间,我市工业经济一定会走出低谷,实现全面振兴崛起。
记者 高秀云 柴云祥 卢婷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