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千叮咛,万嘱咐,妈妈送我踏上求学路。一路上,说起的话太多,妈妈的话滋润着我心田。千叮咛,万嘱咐,妈妈留步,一盏灯火伴着我往前走。千叮咛,万嘱咐,妈妈留步,一把雨伞撑起了我的路……”日前,央视中学生频道《魅力中学生》栏目在洪洞县举办首届魅力童星才艺大赛,由临汾市特殊教育学校的师生倾情原创、编排、演绎的歌伴舞《慈母心》感人肺腑,提琴演奏自然流畅,朗诵催人泪下。《慈母心》在53个节目中脱颖而出,以9.90分的好成绩获得第一名。
母爱是纯粹、细致的,简单自然,然而她又是苦涩、伟大的,鞠躬尽瘁,无论多苦多累都不求回报。这个节目之所以能打动人心,其中浸透着多位老师的心血,融入了她们对学生慈母般的爱。
在校老师悉心教导
特教学校的孩子们或多或少都有一些身体上的障碍,排练时,盲生看不见,聋生听不到,难度可想而知。虽然上天给了他们不公平的待遇,但是他们选择了不放弃。他们认为,不管结果如何,只要努力就问心无愧。
6个聋生学会舞蹈用了半个月时间,不是动作学不会,而是因为她们听不见,找不到节奏,所以,6人动作整齐划一成了大难题,最后,大家总结经验,通过木地板的振动频率从中感受节奏。孩子们累得满头大汗,每天晚上十点才回宿舍,第二天早上5点50分跑操、早读、上课……
不过,排练中还是出现了小波折。那天,伴舞的聋生莹莹身体不适,动作做得不到位,于是其他5个同学都责备她,结果,当天晚上十点多,莹莹哭着给老师韩慧丽发微信,说她不想跳了,可不可以换人?韩老师说,马上就要参加比赛了,不行,必须坚持。随即问她原因,但莹莹只说自己心里难受。
已经辛苦排练了好久,不能让一个孩子带着遗憾掉队。
第二天,韩老师与班主任李晓琴给莹莹做工作,劝慰她。晚上,韩老师组织排练时,莹莹的思想已经完全转变,主动说她不会放弃。在接下来的排练中,6个聪慧的聋哑女孩在手语老师的指挥下,动作整齐划一,配合默契,伴随着音乐,队形和舞姿变换自如。
终归是孩子,情绪变得快。就在录制《慈母心》的前一天,田田突然打电话给韩老师说,她不想参加这次比赛了,原因是觉得自己不突出,对自己没信心。当天,班主任晋春燕跟她谈话,开导她、鼓励她,最后,她终于下定决心,一定要把节目演好。
老师,不仅教学生知识,也是他们遇到挫折与困惑时的钥匙与明灯。
爱心人士关爱有加
在特教学校的孩子们成长道路上,不仅有在校老师对他们的悉心培养,也有一些校外老师对他们特别的、无偿的爱。
田田是个个性很强的女孩,今年10岁,2013年9月入学,只有一只眼睛有光感,她快乐活泼,天性善良,励志要上正常人的大学,每次在音乐课上,表现都比较突出,乐感、节奏、视唱悟性都非常好,她说过好几次特别喜欢提琴的音色。2014年3月,韩老师联系在临汾市眉户团工作、从事小提琴专业的同学王丽晖,她把田田的情况说了后,王丽晖深表同情,表示愿意免费教田田学习。至今,田田已经跟王丽晖学了两年多小提琴,考过了专业5级。
田田不仅小提琴拉得好,她的声音也相当好,音色纯净,音质甜美。这次编排《慈母心》时,韩老师力推她上场,为了配合她的朗诵及演唱,韩老师想到了已经毕业的学生李通。
李通是乡宁人,今年23岁,只有一只眼睛有0.01的视力,自小就有成为歌唱家的梦想,几年前从特 教学院毕业,如今在云丘山风景区艺术团工作。去年,他参加山西电视台《高手在民间》栏目的选拔赛,《一壶老酒》歌毕,评委老师含泪为他鼓掌,观众含泪为他喝彩;复赛又得到了评委老师的高度赞赏及现场观众的认可,顺利晋级。
虽然毕业几年了,可是,李通与母校的情缘从未间断,他经常与韩老师联系,韩老师也一直热心地辅导着他。
前段时间,韩老师联系李通,希望他回来配合田田以及几个聋哑学生编排节目《慈母心》,参加中央电视台中学生频道主办的魅力童星才艺大赛,李通不忘母校师生情,为了配合小师妹的演唱,他特意请假再次回到母校,和师妹们一遍遍地排练。
李通说,此次回母校排练《慈母心》,他不仅想到了这么多年父母的付出,也想到了母校的各位老师慈母般的教诲与照顾,因此,一次次排练、一遍遍演唱不觉得烦,反而融入了很多平时难以言表、羞于表达的感激之情。
前路漫漫温暖同行
据韩老师介绍,慈母心》这首歌是2009年写的,那时候叫《红蜡烛》。这次排练《慈母心》,本来只安排李通和田田上台朗诵及演唱,但是节目组负责人郭王顺建议韩老师最好也上场,扮演妈妈的角色,这样演出效果会更感人。
韩老师采纳了这个建议,又临时加了一段,歌词就成了三段,内容更打动人。
创编歌曲、排练节目时,韩老师的父亲刚去世没多久,虽然名字起的是《慈母心》,可韩老师的脑海中满满都是对父亲的追忆。“我和两个学生一起唱着自己的歌曲,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平静,希望能通过这首歌表达我们对亲人、对帮助过我们的人的爱与感激,让我们彼此之间心贴得更近。我对我的学生充满信心,相信他们一定会越来越好,希望他们明白,无论走到哪里,这个世界都有光和热。”记者 韩晓芳
责任编辑:张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