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千人共跳一支舞 舞出农民精气神

2016-05-17 10:23:52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在东城尧都公园广场,经常会看到这样一群人的身影:她们舞姿笨拙,但神情认真;她们衣着简朴,但干净整洁;她们来自不同的地方,却拥有着一个共同的名字——农民。

  如今,她们虽然仍未告别每天围着锅台转的生活,但找到了一种新乐趣、新活法,像城里人一样加入到跳舞健身的行列中。并且拥有了一个让城市广场舞大妈都为之钦羡和震撼的名字——城东乡镇舞蹈队。

  成立初期的尴尬

  城东乡镇舞蹈队源于段店乡广场舞蹈队,成立于2012年8月。舞蹈队最初仅有几十名成员,均是段店村村民。

  “刚开始跳舞时感觉像做贼一样,每次都要等到晚上公园没有人时,才敢出来跳一会儿,一看到有人过来,姐妹们就像受惊的小鸟一样四处散开。”舞蹈队负责人惠晓玲说,村里人的观念还是太陈旧,刚开始很多人都觉得我们不务正业,说我们疯癫,甚至有些人干脆不让他们的媳妇跟我来往。”说到此处,惠晓玲忍不住有点伤神。

  65岁的李小红(化名)是一位地道的农村妇女,受封建思想的束缚让她对惠晓玲以及她的团队有着莫名的反感。“刚开始我就觉得那是一群傻子,说难听点就是有点不守妇道,不好好在家相夫教子,整天在外面扭腰摆臀,有辱妇女的名声。”李小红坦言,我也曾在背地里诋毁她们,我丈夫更不允许我跟她们来往。后来,慢慢发现,她们除了晚上在广场上跳舞外,并没有其他的行动,而且成员们的身体和气色越来越好。就算我们再是家庭主妇,相信没有一个女人不希望自己越活越好的。”

  于是,李小红开始慢慢关注舞蹈队,并且自己也在家里悄悄地练起了广场舞。但自家的条件毕竟有限,而且广场舞也只有人多的时候才能跳出氛围。在村里姐妹们的动员下,李小红背着丈夫参加了舞蹈队。看着妻子的气色一天天变好,丈夫也默许了她参加舞蹈队的事实,并且不再诋毁她们。

  封建枷锁逐渐瓦解

  李小红的情况并非个例。在村里,绝大多数的男人刚开始都不允许自己的妻子参加舞蹈队,更别提去十里八村演出。纵然他们不能接受,舞蹈队仍然在一天天不断壮大。

  或许是她们的真诚感化了爱人,或许是她们的坚持打破了村里的封建传统,舞蹈队在褒贬不一的声音中不断壮大。

  “现在很多原本反对我们的姐妹也加入了我们的队伍,还有那些老汉们,他们不好意思白天跳,就在晚上的时候跟着我们一起跳。”看着日渐壮大的队伍,惠晓玲和姐妹们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现在看着她们跳舞没那么别扭了,以前觉得自己的媳妇在外人面前扭来扭去,真的有点难以接受。”50多岁的刘老汉,是最初反对声音里最强烈的一个,现在也成了晚上广场舞队伍中的一员。

  广场舞已成燎原之势

  看着团队慢慢壮大,惠晓玲和姐妹们并没有就此懈怠。“我们村里的文化生活活跃起来了,可是,我们深有体会,发展村里舞蹈队的阻力很大。可我们更清楚,舞蹈队建成之后对村民的帮助有多大。”惠晓玲说。

  “原来,村里人茶余饭后讨论的是家长里短,难免会因为背后说三道四制造邻里矛盾。

  可现在,大家伙在一块讨论的是舞蹈,是服装,是谁通过跳舞气色更好了,谁的腰间盘突出有所缓解了。跳舞减少了邻里矛盾,还起到了强身健体的作用。”惠晓玲介绍,以前,村里的男人们茶余饭后更多的是打牌,通宵也是常事。输赢难免影响情绪,也影响家庭和谐。可是现在老少爷们也跟着我们一起跳舞健身,不仅身体好了,作息时间也日渐正常了,整个村里的风貌都变了。”

  如今,惠晓玲带着她的姐妹们越走越远,舞蹈队的成员不仅包括段店各村同胞,更吸引了大阳、县底、贾得以及城东周边村镇,舞蹈队成员由原来的几十人,壮大到千余人。

  记者 杨杰


     

责任编辑:张茜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