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市第四届“梨花奖”广场舞大赛

2016-06-08 09:52:33 来源:临汾新闻网

搭起舞台舞动平阳

——我市第四届“梨花奖”广场舞大赛侧记

  临汾新闻网讯 拨开一帘细雨,正是夏日平阳。

  6月7日上午9点左右,雨渐渐小了,被突然袭来的雨水而中断的走台程序继续进行。汾河岸畔九州广场内,我市第四届“梨花奖”广场舞大赛开赛在即,来自我市各县(市、区)17支代表队将为观众献上一场精美的视听盛宴,用舞姿展示平阳风采。

  在等待区,各队选手或抓紧最后的时间紧张练习,或认真整理着装。随着一声又一声“加油”,比赛拉开帷幕。

  最先上场的是由侯马市带来的《新田美》,演出者半队着绿衣,半队着红衣,手撑一把制作精致的绿伞,随着婉转清脆的音乐翩然起舞,观众只觉舒心畅快。随后,洪洞县的《中国范》音乐声一起,观众席上几位小朋友马上挣脱大人的手,伴着节奏明快的音乐手舞足蹈起来,可爱的舞姿惹得周围的观众拍手叫好。

  来自安泽代表队72岁的孙兆林是本次大赛年龄最大的选手,一支时长为5分钟的舞蹈《舞动正能量》结束后,孙兆林踏着轻快的步伐走下舞台,从她的舞姿和精神面貌来看,丝毫不像一位古稀之年的老人。记者迎上去问孙兆林累不累时,她连忙摆手,“不累不累,跳完更有精神,更带劲啦!”并告诉记者,她跳了二十多年舞蹈,自己的身体很硬朗,精气神十足。谈起家人是否放心她继续跳下去时,孙兆林甜蜜的抿嘴笑了,“老伴每天骑电动车接送我,你说他们支持不支持?”安泽县文化局副局长李满裕对孙兆林这位队员很是自豪,他竖着大拇指向记者介绍,“孙兆林是我们县空竹协会的队员,每天晚上7点半到广场练舞,每周五都参加我们的‘乐在周五’广场舞演出。老人家身体很棒,热爱舞蹈、热爱生活的精神值得大家学习。”谈话间,记者得知,李满裕和妻子都是广场舞爱好者,“我每天晚上也去广场跳舞,我觉得广场舞是一项十分有意义的文体活动,既能丰富群众生活,还可以提高百姓幸福指数。”

  跳舞3年,体重从80公斤降到65公斤,困扰多年的脂肪肝也被广场舞“打败”,这是退休教师许竹英跳广场舞的收获。“以前我爱打扑克,退休后每天打,结果得了急性膀胱炎。儿子就建议我跳广场舞,既可以消遣时间,还能娱乐身心。我之前是一位音乐老师,不能因为退休了就放弃对音乐和舞蹈的喜爱。”在儿子的支持下,许竹英加入了跳广场舞的行列。“今天我们四点就起床了,来参赛没有想过要取得什么样的成绩,就是抱着一颗和其他舞友交流心得而来的。”许竹英的话语中透露着一份从容,还有积极的心态。

  一曲轻快动感的音乐结束后,汾西参赛队的队员们踏着整齐的步伐,伸展着手臂摆出自信优美的姿势走下舞台。一下台,面容姣好的牛芳芳迫不及待拿出手机和队友合影留念。“广场舞不是中老年人的专利,年轻人也可以跳啊!我相信我一直跳下去,老了也依然有活力。”话音落后是一阵洋溢着青春气息的笑声,牛芳芳告诉记者,她对自己今天的表现很满意,“这次比赛很有水平,其他队伍跳得都很好,回去以后我要更加努力,以后如果还有比赛,我依然会积极参加,而且要表现得更好。”

  在观众席,记者注意到一位穿着整洁,头戴一顶草帽的大爷,他不时拿出笔在节目单上记录着什么,走近后记者才知道,原来这位大爷把每支参赛队伍的得分都记了下来。“大爷您好,您是从哪过来的?”这位大爷没有回答记者的问题,而是指了指喉咙,从口袋里拿出纸和笔开始写字:喉咙有病不能说话,耳朵好。大爷一字一句在纸上写,记者才了解到,今年74岁的郑大爷是韩村人,一生爱好文体活动,这次广场舞比赛,韩村代表尧都区参赛,郑大爷一大早冒雨过来,为村民加油鼓气。“新农村、新农民、新风尚。”这是郑大爷对参赛村民的评价。“高规格、高水平、高雅兴。”这是郑大爷对本次广场舞大赛的评价。

  对这次大赛赞赏有加的不止韩大爷,“原来广场舞还可以跳的这么有水平啊。”尧都区吴村镇屯里村的杨女士对广场舞的印象被“刷新”,“以前觉得广场舞就是挥挥胳膊蹬蹬腿,感觉挺枯燥,今天来看了一下,和我们村的广场舞不一样。回去我要和大家一起排练新的广场舞。”杨女士认为这次比赛档次高,很有看头。

  广场舞源于民间,扎根群众,它倡导着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传播着进取、团结、和谐、创新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今,广场舞在平阳大地的村村落落日益发展,茶余饭后,人们和着欢快的音乐起舞,在广场、在公园、在空地、在麦田……脚下即舞台。记者 荀丹薇


     

责任编辑:张茜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