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百年名校 谱写创新篇章
——写在临汾一中建校120周年之际
(李关良 赵康)
临汾新闻网讯 风雨三世纪,夯歌两甲子。临汾一中在漫漫百年历程中,以雄厚的师资力量,良好的办学条件,以及科学的管理,严谨的教风,良好的学风,一流的质量成为全省教育战线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栉风沐雨 旗帜在前
临汾一中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学校。1896年,清政府下令把各地原有的书院改为学堂,各府治设立中学堂,临汾晋山书院由此改建为平阳中学堂,这就是临汾一中的前身。
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给教育事业带来了转机。但在风雨如磐、长夜漫漫的旧中国,新生的平阳中学堂,每前行一步,都经历了无数的抗争,无数的磨难。
1924年12月,傅懋恭(即彭真)代表中共太原支部来临汾开展工作。他到学校,撒下了革命的火种,为临汾党组织的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34年9月,“山西省立临汾中学校”新的身姿挺立在平阳大地上。
1937年“七七事变”后,临汾中学师生在党组织领导下,抗日救亡学潮风起云涌。著名作家丁玲率西北战地服务团来我校演讲;同年11月,中共中央副主席周恩来在临汾中学校小礼堂发表了《目前抗战危机与坚持华北抗战的任务》的演讲,贺龙司令员也在这里作了战时形势动员,学生们受到极大的鼓舞,一大批进步青年投笔从戎,献身疆场,写下了临汾中学校历史的辉煌。
1949年10月1日,临汾中学全体师生参加了临汾各界人民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大会,1950年学校按省政府通令改名为山西省立临汾第一中学校,直接隶属省教育厅领导。从建国初到“文革”前,临汾一中为祖国培养了大批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10年“文革”结束,临汾一中迎来了教育的第二个春天,学校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五育并重,创新发展,多次获得国家、省、部级荣誉称号,成为引领与示范临汾教育的一面旗帜。
不忘初心 四个坚持
在教育综合改革蓄势待发、千峰竞秀的今天,要擎起、树好临汾教育这面旗帜,要打造、提升临汾一中百年名校这张品牌,必须自我加压,厚植创新驱动根基,坚守以生为本、立德树人的初心,以开放、进取、共享的姿态迎接未来挑战,一定要做到“四个坚持”,全面发展:
第一,坚持以机制创新激发一中的教育活力。创新是一所学校的生命,没有创新就没有高质量,没有高质量就没有生命力。临汾一中在坚持百年优秀文化传承、借鉴吸收的基础上,刷新教育观念,激活管理机制,为高中教育发展注入了强劲的源头活水。
在教育质量观念更新上,全校上下说质量、想质量、抓质量,不断强化质量意识,争做“教育工匠”,办人民满意教育,文理科高考状元花开一中,进入“985”“211”院校学生超过650人。
在激活管理机制方面,继续强化竞争作用力。全校实行年级聘任制,双向选择,年级内实行“分部管理、合作竞争”,通过部与部、科与科教师之间的合作对比,增强年级领导和教职员工干事创业、争先创优的激情与动力。
在校际交流方面,通过与康杰中学、忻州一中、晋城一中、长治二中等校合作,互通信息、五校联考、综合排名,并且由高三延伸到高二、高一,取他山之玉,真正做到了走出临汾看一中,举旗学标争上游。
在教师队伍管理上多措并举,以开展“优质高效课堂”大赛为抓手,探索多种高效课堂模式,形式上推陈出新,内容上大胆取舍,通过多层面交流提升、示范观摩、名家参评,颠覆了教师独“霸”讲台,统“揽”课堂的传统模式,提高了教师专业素养和执教水平,传道、授业、解惑融为一体,教学相长水涨船高。
第二,坚持以绿色发展引领一中教育风尚。不忘初心,以生为本,坚守“做人、求知、健身”的校训,秉承学校也要“绿色”发展的理念,在保证学校、学生和教师的可持续发展上做文章,深入研究、真正尊重、切实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着眼学生近期、长远、终身发展,实施“读书睿智”工程,开设阅读课,培训阅读习惯,倡导“国学”走进课堂,倾力打造书香校园;着眼立德树人,引导学生实现精彩人生;不断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开办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系列讲座,三个年级均开设了心理健康课程,坚持阳光体育和“两操一活动”,每年开展校园文化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元旦联欢、校园足球、啦啦操等主题赛事和各类综合实践活动;营造校园浓郁人文环境,启迪学生心智,激发学生潜质,启动了“校园文化提质增效”工程,深挖百年老校文化底蕴,丰富学校文化内涵,建设园林化校园,申报园林单位,把临汾一中建设成教师宜居乐教、学生阳光乐学的精神高地。
第三,坚持以开放发展提升一中教育潜质。开放的核心是交流,交流的目标是提高。闭门造车造不出高铁路,关门教育搞不出高质量。临汾一中坚持开放办学,深化内外交流互访,与台湾景美女中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派出师生参加“魅力国学探秘西夏文化之旅”暨大型国学研讨会,首批派4名英语教师到美国友好学校轮训,借力社会名优资源,与省内外30余所知名高中强强联手,成立了“三晋好教育联盟校”,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内外联动,共同开展了精品课堂、精品课程、精品拓展活动,致力帮助师生成才、学校成名、教育成功。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先后承办了国家体育总局、中央电视台,公益组织和知名教育团体等发起的“谁是球王”大型体育赛事活动、“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阳”大型公益活动、“少年国学派”国学文化竞技赛等活动,从而形成家校共育、学校社会协同的良好教育生态,有效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第四,坚持以共享发展促进花开满园。多年坚持对口帮扶6所薄弱学校一同发展。9月份,临汾一中承办了有30余学校参加的全省“名师特训营”活动,参训教师达200余人;10月份,承办了“名师讲堂”全市高考研讨会,一中特邀,全市共享;11月份,将承办第六届全国高中名校9学科同课异构大赛,继续邀请兄弟学校观摩,为共享发展搭桥铺路,做好全方位服务。
砥砺前行 续写华章
2011年临汾一中从市中心鼓楼西侧莲花池畔迁往滨河西路新校址,将在这人杰地灵的新校园里迎来她建校120周岁华诞。办公楼顶端“育创新人才,办三晋名校,创中华一流”的办学目标,鲜红而引人注目,如火如炬如旗帜,浩然大气,字字千钧。
饮水思源,创新奋进。这是临汾一中师生员工心中珍藏的精神之新。
教育发展改革的列车不断提速,向临汾一中不断提出新的严峻挑战,使临汾一中人充满了紧迫感、危机感和使命感,求新求变的呼声日益高涨。2015年11月,学校新一届领导班子履新,临汾一中迈上了跨越式发展的快车道。
今天的临汾一中,焕发着新的生机与活力,在国家以人为本教育方针引领下,学校启动了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而不断拓展的办学空间让一中有了更广阔的发展平台,卓越的师资队伍是创新发展的底气和保障。教育有情,行者无疆,临汾一中始终坚守着一份宝贵的精神气质,这就是恪守诚信,脚踏实地,摒弃功利,不忘初心!临汾一中用自己的创造性劳动,砥砺前行,谱写崭新的篇章。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