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六月,是收获的季节,四年的沉淀与历练成就了毕业生摇曳的身姿;六月,是离别的季节,一张张熟悉的笑脸变得愁绪满怀不舍离去;六月,是希望的季节,未来的美好吸引着毕业生阔步向前。这个季节让兴奋、激动、期盼、不舍、伤感多种情绪交织在一起,随故事一起定格在那张小小的毕业照里。
每个毕业生都有毕业照,每个毕业照都封存有动人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拆开封条,聆听毕业照最美的故事。策划人张甜甜
山西师范大学毕业生颉金娟 青春“不打烊”
“曾经望着在毕业季四处摆造型的人儿,总觉得好傻好天真,合影留念就能留住时光吗?而毕业时的我们,走遍师大每一处,随手拍、任意拍,绝不错失每一份珍贵。”6月24日,通过微信,记者与曾就读于山西师范大学文学院的颉金娟聊到有关“毕业照”的话题时,颉金娟说,这恰好是她这段时间所思所想的,又到一年毕业季,去年毕业经历的事情就在眼前。于是,颉金娟很认真地写了一篇《毕业,青春不散场》的情感小文,开头的文章中,正是记者从其中节选而来。
“我老家是山西晋中,还记得刚来临汾时,寝室的同学总会在一起吐槽在学校遇到不顺心的事儿,包括周围的环境。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这些情绪竟变成了满满的依恋。印象里,光毕业照我们就拍了整整三天,寝室舍友、同班同学、学生会合影应有尽有。”颉金娟说。
在决定拍毕业照的前几天,她们专门请了一名学弟全程跟拍。“基本上校园内每一个标志性的建筑前都有合影留念。‘劝学柱’我们平时很少来这个地方,而拍照那天特意摆了很多造型。”颉金娟向记者诉说着每张照片背后的故事。
“还有一张照片就是在师表路上,大家一起想造型,但不管什么样的造型都无法表达出大家的依恋,我们干脆席地而坐,做着各种搞怪的表情,因为大家都有相同的心愿,要留下最美的样子。就在我们摆好动作准备开拍的时候,一位老爷爷和老奶奶手牵着手迎面走来,我们的目光一直跟随着他们走了好远。那一刻,我们就在想,我们也要跟他们一样‘执子之手’,无论是友情还是爱情。”听着颉金娟的讲述,记者的脑海中浮现出一张张生动的照片,甚至想到了自己大学毕业拍毕业照时的场景。
“对了,还有一件难忘的事情就是‘抢男生合影’。”颉金娟笑着说,因为班里只有四个男生,都说‘物以稀为贵’,抢’来拍照留念那是必须的。”翻看着一张张毕业照,颉金娟如数家珍。“你看水中倒影这张,是我和舍友们在汾河公园拍的;还有这张,是我们‘八大姨’在劝学柱前拍的。”‘八大姨’?怎么会这么叫呢?”面对记者的提问,颉金娟说,以后在晚辈面前,我们肯定都是大姨级别了,在‘劝学柱’前拍照,也是意义非凡;还有,师表路上回头的那张,也表示着我们虽然离学校越来越远,但是心一直在学校……”
毕业后的日子里,每次遇到挫折困难的时候,颉金娟总会翻出毕业照来看看,时光不老,我们不散;时光肯定会老,我们终究会散;在师大安放的青春永不忘却!”颉金娟说。
记者亢亚莉
山西师大美术学院1302班毕业生 留住那些温暖的日子
6月是毕业班拍毕业照的时间,山西师大特意为学子们制作了以毕业为主题的背景板,竖立在巨人广场、大转盘等处,供大家拍照。那些天,站在4年大学时光的终点,大家以班为单位,穿着学士服到处留影。
“入学军训时,我们同宿舍的8个人在这里留了张合影。之后,每年9月份开学我们都在同一个位置、同样的顺序合影留念。如今,4年过去了,9月份开学时我们将不再来这里,怀着万分的不舍,我们今年穿着学士服提前合影。”看着从穿军训服到穿学士服的4张合影照片,山西师大美术学院1302班的靳燕宇同学心里充满感慨与留恋,人生中最美好的4年,远离家乡的8个姑娘住在同一个宿舍,朝夕相处,这4张照片见证了她们一步步从青涩到成熟的成长。
“我们班的贺超群同学拍照最好,他也乐意为大家服务,我们的毕业照片几乎都是他拍的,所以,我们班的好多合照中没有超群同学。他在拍我们,我们也在拍他,于是,留下了他为我们拍照时的各种‘功夫照’。”王涛同学说,拍照时,同学们穿着学士服,心里满是自豪、兴奋、留恋,走到哪里都想拍照,都想留住那些温暖的日子,我们还联系了一个校外的朋友来为我们航拍,并设计了拍照的图案,要把我们的专业与班级都定格下来。那天天气特别晒,可是,为了拍照效果,大家都十分配合,这两张照片,视觉效果真是很特别,大家都很满意。”春去秋回,时光荏苒,岁月带走了学子们的稚气,留下了永恒的回忆。不想说青春散场,因为梦想正从这里起航。
记者韩晓芳
洛阳师范学院钟佳华 两张毕业照都有小遗憾
上学可以算得上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之一。而毕业照作为对这段时光的一个缩影和纪念,也算是给自己学业的一个总结。今年刚从洛阳师范学院毕业的娜仁其木格向记者说了她毕业照的故事,娜仁其木格的汉语名字叫钟佳华,今年23岁,来自内蒙古通辽科尔沁左翼中旗。“我的大学毕业照有两张,一个是在南昌工学院少数民族预科班的毕业照,另一个是洛阳师范学院的毕业照。”钟佳华说,这两次毕业照都有一点小遗憾。
2012年,考上洛阳师范学院的钟佳华和其他少数民族的同学一样,都要先上一年预科班。在南昌工学院的少数民族预科班学习期间,同学们要通过少数民族汉语等级考试和英语等级考试。钟佳华上学时,该学院除了部分老师是汉族人以外,学生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少数民族。一年的时间很快就到了,在拍毕业照时,学校通知的时间是下午5点,同学们都把准备好的民族衣服放在寝室,可是下午2点多,学校临时通知他们班立刻去照相,这让正在上课的同学们都来不及准备,因此毕业照上大家都没穿上民族服装,留下一个小遗憾。因为临时改时间,导致钟佳华的好朋友张瑜没能赶回来,结果毕业照里就少了一个人。
今年的5月23日,正好是钟佳华在洛阳师范学院班毕业答辩的日子,学校也是临时通知他们照毕业照,他们班在答辩前急急忙忙照了毕业照,因为老师们和校领导都在答辩现场,所以后期把老师和校领导的照片合成到了他们的毕业照上。“等照片发下来的时候,同学们突然发现辅导员仝老师(男),头上突然多了一缕女生的黄头发,让平时比较严肃的仝老师尴尬地笑了一次。”钟佳华说,这次毕业照,也有一点小遗憾,就是好伙伴张瑜在北京实习,第二次缺席毕业照。
也许多少年后,翻开那泛黄的老照片,相信每个人的脑海里都会浮现当年的一幕幕往事……当年的那些年少稚嫩的面容,也许会渐渐变得成熟,人们也会各奔东西,但是把时间定格的毕业照永远都会诉说着那段难以忘怀的岁月。
记者郝海军
硕士研究生刘航 刻骨铭心的回忆
“又是一年毕业季,我毕业时的经历记忆犹新,沉重而深刻。”关于毕业照,对每个人的意义都不同,而对于刘航来说,更加刻骨铭心。他在写字台的最底层拿出了那张自2013年研究生毕业后再也没看一眼的毕业照,向记者讲述了自己的毕业故事。
2013年6月28日是刘航硕士研究生毕业授位仪式的日子。12名同学在经历了紧张的论文评审、答辩之后,终于舒了一口气,等待授位仪式的到来。授位过后意味着真正地离开校园,走向社会,告别老师,告别同学。在等待授位的日子里,散伙饭”、毕业照、找工作是每个人的关键词,并期盼着十年后的再相聚。
一切按部就班,离授位仪式还有12天的一个清晨,噩耗传来,刘航同寝室的一名同学从5楼一跃而下告别了这个世界。一个已找到工作、论文答辩通过的毕业生为什么会离开这个世界?这给所有人留下了深深的疑惑,留下了一个至今都解不开的谜。这件事情对刘航冲击最大,这个朝朝暮暮相处了三年的同学,一起吃饭、一起上课、一起自习的人一声没吭就永远地离开了他。
“当时我以为这一切都是梦,前一天我们还交流着彼此的想法,第二天却是阴阳两隔,我无法接受。这么优秀的一个人,工作找好了,和女朋友的感情也很好,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儿?”回想起这件事,刘航还是无法释怀,满脸的忧伤。
在刘航的毕业照上,每个人都身穿蓝色硕士服,头戴学位帽,笑靥如花。那位同学也身列其中,嘴角上扬,看上去那么平和。十年之约,他提前爽约了,为这个毕业季笼盖了一丝忧伤。
“毕业已经三年了,我都不敢拿出毕业照来,怕触动心底最深处,但是每到6月的毕业季,那一丝忧伤便不由自主地涌上心头。他走了,我们更应该继续努力向前。”刘航说。
记者张甜甜
责任编辑:付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