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实践、调研、服务……7月9日,山西师范大学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的同学,赴市博物馆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令他们没有想到的是,经过五天的实践活动,大家受益匪浅,从而更加热爱自己的专业,热爱临汾这片热土。
“零距离接触文物,让我们更加热爱自己的专业”
陶片、瓷盘残片(明)、尖底瓶残片(彩陶)……7月14日17时许,在市博物馆一间办公室里,山西师范大学文博志愿者服务队的9名同学正在小心翼翼地整理着一些文物,只见他们有的人登记,有的人称重,还有的人照相,有条不紊地忙碌着,市博物馆的几名工作人员则在一旁悉心指导。
连日来,我市高温不下,队员们穿梭在市博物馆与校园之间,坚守着一份热爱。焦高亿是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也是此次小分队队长,他的嗓子已经有些沙哑,但仍坚持工作。他说:此次‘三下乡’活动的任务是实践、调研和服务三项内容,参加活动的9名同学有分工,又有合作。整理文物只是‘三下乡’的一小部分内容,其中,以历史和世界史专业为主,而旅游专业学生则进行导游讲解,做调研。”在讲解过程中,他深深地意识到铁佛寺景区的历史价值,但由于一些原因,铁佛寺几乎失去了光环。虽然他们这次没有去农村,但他认为,只要心中有梦想,在哪儿实践都是“三下乡”服务。
历史系1501班学生冯靖艺在此次文物整理中的任务是登记文物编号,她受益良多,高兴地说:在大学的两年时间中,看过书本上的文物,赏过博物馆中陈列的文物,却从来没有零距离接触过文物。对于我来说,如何整理文物、归档、入库也知之甚少。通过这次学习,不仅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还将在我们的职业生涯中烙下一笔重彩,让我们更加热爱自己的专业。”
“临汾‘表里山河’让我们更加热爱这片土地”
在此次“三下乡”活动中,这支队伍不仅零距离接触到了文物,还上了一堂文物修复课,学习了临汾市博物馆陈展大纲及相关知识。尤其是在市博物馆馆长狄跟飞讲授的专业知识中,他们更加明确了文物和文化的关系,也了解了临汾当地的文化特色。
课堂上,狄跟飞详细讲解了“表里山河”——临汾市博物馆陈展大纲的内容,他告诫队员们,临汾有着悠久的历史,临汾具有四个特色的主流文化——旧石器文化、尧文化、晋文化、戏曲文化。听完这些,大家都觉得临汾是个有文化、有情感、有韵味的城市,更让他们热爱临汾这片热土。
记者郭秀婷
责任编辑:付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