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心入口安全 提高防护能力

临汾:小记者变身“疾控小卫士”

2017-07-13 22:03:17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高温侵袭,如何正确保存食物?食物为什么会变质、腐烂?细菌、病毒是怎么形成的?……7月13日上午,临汾晚报小记者团联合临汾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下简称市疾控中心)开展了“食品安全开放日”活动。20余名小记者变身“疾控小卫士”,了解食品安全常识,探寻健康奥秘。

    走进科学 观察细菌形态

    提起疾控中心,小记者们立即想到了“接种疫苗”。他们不了解的是,疾控中心还担负着疾病预防与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实验室危害因素监测与控制、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等重任。

    为了保障广大群众的健康,市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员们默默奉献。这次,小记者带着满腹疑问,走近他们的日常工作。在该中心检验科科长王增良的带领下,他们“全副武装”进入神秘的微生物检验实验室,学会了如何正确使用显微镜,并借助显微镜观察藏在牙齿、头发里的细菌。

    “吃剩下的西瓜,如果不及时处理,会滋生大量细菌。”通过光电显微放大器,小记者清楚地看到了寄存于西瓜上细菌的形态结构。此时,王增良不忘提醒小记者,食物在高温天中易变质,大家更须妥善保存食物,留心入口安全。

    随后,小记者来到生物安全实验区,进入绝对无菌的P2实验室,参观了适用于病毒、细菌等病原实验操作的生物安全柜。小记者李鲜悦听得格外认真,她总结道:在显微镜的帮助下,我们看到了肉眼看不见的细菌,还了解到病毒是如何检测出来的。要想拥有健康的身体,必须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

    知识讲座 普及食品安全

    一提到“吃”,小记者们顿时来了兴趣。但是,吃”也有学问,如果什么东西都往嘴里塞,就很可能引发食物中毒,造成严重后果。该中心公共卫生科科长梁红云特意为孩子们准备了一堂丰富的食品安全知识讲座,并着重讲解身边发生的一起真实案例。

    “突发的一起食物中毒事件,使我们意识到曼陀罗离我们的生活很近。一家人无意间栽种了曼陀罗,并将其幼叶放在面汤及炒菜里。结果,根据食用量的多少,一家人出现不同程度的中毒症状。有的自行缓解,有的需要用药,有的需要入院急救。”梁红云点出曼陀罗的图片,许多小记者随即惊叫道:“我在农村和公路边见过,没有结果的时候和野菜很像。”“去野外游玩时,切勿将随意采摘的植物放进嘴里。”梁红云以此告诫小记者,千万不能食用来路不明及身份不明的食品,提防身边的危险,并播放了一部小短片,让他们从中学习和掌握必要的食品安全常识。陪同小记者而来的一位家长说:孩子放假在家,饮食卫生更得注意。这堂课让他们知道了哪些食物能吃、哪些不能吃,以及如何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有奖问答掌握健康密码“食品安全五要点有哪些?”“高温来袭,哪些食物不能多吃以及最好不吃?”……活动临近尾声,梁红云开启有奖问答环节。不过,这些问题可没有难倒细心听讲的小记者们,大家争先恐后踊跃回答。

    随后,小记者抛出了一大堆问题,如饮水机使用一段时间后,接水口会出现一圈绿色的苔藓,饮用水会不会受到污染而产生细菌;塑料杯子能否直接接热水;食物放到冰箱里,是否能延长保质期等等。梁红云一一解答并强调,挑选食品要留心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坚决不吃过期、腐烂食品;炒菜、炒肉要炒熟,隔夜饭最好不吃;冰箱不是万能箱,食品要按标准贮存,务必在保质期内食用。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对预防疾病有很重要的意义。小记者们不仅开阔了眼界,学到了许多预防疾病的知识,还体会到了疾控工作的辛苦和疾控人的奉献精神。

    “虽然我妈妈在这里工作,但我对疾控中心的各项工作并不了解。感谢此次活动,让我更全面地了解妈妈的工作,了解叔叔、阿姨工作的辛苦。”小记者贾昕悦感慨,“我们身为小记者,要争当‘疾控小卫士’,把健康理念传递给更多人。

    在平时生活中,我们要少吃油炸食品、少喝饮料、拒绝三无产品。生食与熟食要分开存放。关注食品健康与相关的卫生知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胜于治疗。”李静 苏亚兵 闫怡



     

责任编辑:付基恒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