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坐“时空飞船”玩转科技世界
临汾新闻网讯 身为临汾人,你了解家乡的前世今生吗?作为新时期少年,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科学奥秘吗?7月14日上午,临汾晚报小记者团走进市规划展览馆寻找答案。30名小记者参观了中国流动科技馆(临汾站)巡展,并跟随讲解员的脚步,深入了解临汾的历史变迁与未来规划,充分领略了现代科技的神奇与魅力。
更令人欣喜的是,临汾晚报小记者团联合市规划展览馆,共同成立了“临汾晚报小记者团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全市青少年搭建了博古通今、开阔眼界、增长见识的平台,期待更多的青少年走进展馆,亲身感受科技临汾、生态临汾、绿色临汾,增强对家乡的荣誉感与认同感。
开眼界!变身“小小科学家”
“人类大脑藏着哪些秘密?”无线充电的原理是什么?”“汽车为什么能开动?”……进入市规划展览馆大厅,望着各种复杂精密又透着神秘的科学装置,小记者抑制不住内心的好奇与兴奋,纷纷向负责科技展讲解的市科协工作人员提问。
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小记者穿梭在数学魅力、电磁探秘、运动旋律、声光体验、小球旅行记与汽车生活等科技区域之间,并小心翼翼地操纵那些科学装置。小记者郭倩男轻轻拨动着“琴弦”,激光竖琴立马传出美妙的音乐,她顿时惊讶不已,为何无弦琴可以发声呢?弄明白其中的科学原理后,她感慨道:现在的科学技术真发达,有这么多的先进设备,我们生活在这个时代真幸福啊!”随后,工作人员将小记者召集在一个大大的操作台前,让他们去触摸眼前那个花骨朵模型,看看模型是什么材质的。有的小记者认为是钢的,有的则认为是铁的。工作人员没有急着回答,而是用吹风机对准模型吹气加温,花瓣随之缓缓舒展。这一幕让小记者看得目瞪口呆。
“这个模型是由记忆金属制成的,当温度达到某个数值时,材料内部的晶体结构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外形的变化。在医疗、工业、航空上都有广泛的使用。”工作人员笑着揭开谜底。小记者陈碧倩不禁感叹:科学技术真神奇!原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离不开现代科技。我们要好好学习,做生活中的有心人,长大后去研发更多有益于人类生活的产品。”
长见识!争做临汾代言人
“从过去到现在,我们的家乡真了不起!”临汾有这么多历史名人,真牛!”临汾的发展日新月异,太美了!”……告别趣味十足的科技站,小记者乘上“时空飞船”,去瞧瞧这座彪炳于华夏文明史的古城究竟有多么辉煌。看到家乡的昨天、今天和明天,他们忍不住啧啧称奇。
立足历史前沿,穿越时空隧道,小记者了解到临汾作为“最早中国”,有着内涵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通过新旧对比、城垣变迁,总规划沙盘配合影片解说,全方位诠释了临汾的建设成就,描述了未来的宏伟蓝图,小记者切切实实感受到家乡的变化与发展,体会到临汾人的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文明的长河奔腾向前,临汾的辉煌延续不断。小记者兴致勃勃地戴上3D眼镜,观看一部特别的大片,自由驰骋在未来的临汾。小记者郭沛雯兴奋不已:未来的临汾美不胜收,不比大城市逊色,有高大上的图书馆、博物馆,还有一座座便民出行的高架桥。我爱我的家乡,我爱美丽的临汾。”欣赏大片的过程中,小记者爆发出阵阵欢呼声。他们为临汾灿烂的历史文化而骄傲,因临汾的辉煌成就而自豪,为临汾的美好明天而期待。他们纷纷立志,要脚踏实地、勤奋学习,努力成为栋梁之才,为家乡的建设添砖加瓦,为家乡的未来贡献力量。
临汾晚报小记者团成立以来,多次走进市规划展览馆知过去、看未来,增长了见识,开拓了眼界。此次,双方携手打造“临汾晚报小记者团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
市规划展览馆策展部负责人古鑫表示:展馆作为城市整体形象和对外交流的重要平台,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了城市建设的沧桑巨变以及城市发展成果与总体趋向。希望小记者做好临汾的代言人,将从展馆学到的知识宣传出去,让更多的人了解临汾、爱上临汾。”记者李静 苏亚兵 闫怡
责任编辑:付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