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每一件独具匠心的手工艺品背后,都有一位为之倾注心血的“匠人”。8月22日,由市城联社、市工艺美术协会主办的临汾市2017年工艺美术大师评选活动在市工美大楼启幕,来自全市17个县(市、区)的近70位民间艺人共同展示了200余件套工艺品,展出作品件件精美别致、夺人眼球。
把根留住 执著传统技艺
精雕细刻的花葫芦、独特雅致的麦秸画、惟妙惟肖的剪纸、古朴馨香的红木家具……各式各样的手工艺品仿佛穿越时空而来,它们见证着临汾古往今来的风土人情,沿袭着世代相传的传统技艺、审美情趣与文明密码。
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传统技艺因为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减少,而被人们忽视、遗忘。
此次活动,一群执著的民间艺人拿出了自己的看家绝活儿,惊艳观者。其中,平阳木版年画社副社长王军现场展示了印制过程,他带来的参选作品是《赵城金藏卷首释迦说法图》。
“在《释迦说法图》卷中,人物纯以‘白描’法写就,通过线条的浓淡、粗细、虚实、轻重、疾缓、刚柔、曲直来表达所画对象的形体、质感、运动、空间,反映出人物深沉恬静的内心世界。”王军娓娓道出,他学艺10年,此次选择这幅作品,只因《赵城金藏》是临汾的一张重量级名片,他期望更多人了解临汾的深厚文化底蕴,了解《赵城金藏》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
每一件“临汾制造”,都蕴含着浓厚的文化底蕴。参选的民间艺人们表示,他们的任务就是秉承工匠精神,做好文化宣传。同时做到“革故鼎新”,让更多年轻人爱上老手艺、迷上手作之美,使传统的手工技艺生生不息地传承下去。
传承发展 致力“临汾制造”
工艺美术大师怎么选?首先要拿作品来说话。由专业人士组成的评委团对每件作品进行细致打分,他们道出评选标准:坚守传统不意味着墨守成规,在传承的过程中发展创新,让传统手工艺品也能符合现代审美与需求。其中,有几个硬性标准,即采用传统工艺和技术,以天然材料为主,技艺高超且具有地方特色。”“这一系列手工钩织的开衫、背心等,一看就是精品,每一针每一线都融入了艺人的创意。还有剪纸作品,艺人选用了对折剪法,细节处理到位,具有一定的功底。”此次展出的作品,令评委、市工艺美术大师郭素勤大加赞赏,品种更为多元化,其中不乏精品。这一平台能够激发手工艺人的创作热情,努力将临汾的文化产品推出去,把传统文化发扬光大。”“此次参赛人员都进行了精心准备,所有参赛的作品都是我市手工艺顶尖作品,种类繁多且各有韵味,充分体现了我市的地域文化。”评委、临汾市年画院副院长杨希端表示,参赛者秉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的理念,在继承过程中勇于创新又不失本色,有助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呈现、传播,有利于“临汾制造”冲向全国、走得更远。
接轨市场 绽放时代活力
“这是传统面酱,可能你们没见过。过去那些年,经济上不去,人人家里不宽裕,没钱买酱油,就自制面酱来调炒菜的颜色。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很少有人会做了,没想到仍有人在坚持,并发展成产品。”凝望着包装简洁的手工面酱,70岁的刘姓老人不禁有些感慨,跟身旁的孙女讲起了过去的故事。
珍贵的传统技艺几经岁月冲刷、沉淀,依然拥有光彩无限的独特魅力。这是文化的根,理应受到保护和传承,在新的时代里焕发生机,实现更大价值。
市城联社副主任张建林表示,此次评选活动旨在继承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艺术,保护我市传统工艺美术品种、技艺和身怀绝技的专业技术人才,提高传统工艺传承和再创造能力,推动传统工艺更加贴近消费者,融入现代生活,适应传统工艺美术行业发展新常态。
“作品展览为期一周,有兴趣的市民可前来观看。经过评委们公平公正地打分,评选结果将于10月公布。希望大师们能发挥引领作用,推动传统工艺更加贴近消费者,融入现代生活,适应传统工艺美术行业发展新常态。”市工艺美术协会会长杨春生介绍,此次活动为手工艺人搭建了平台,为临汾特色工艺美术产品拓展销路,鼓励传统工艺创新,使传统文化、技艺焕发鲜活的生命力,在现代生活中闪耀出新的光彩。
记者 李静 实习生 王娜
责任编辑:席沛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