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小记者变身“小小环卫工”

2017-10-30 21:09:58 来源:临汾新闻网


    10月28日上午,在市区古城路与鼓楼北大街交汇口东南角处,一群身着红马甲的小记者成为焦点。只见他们手握扫帚或抹布,卖力地清扫路面和擦拭雕塑,四龙壁文化墙顿时焕然一新。

    千言万语不如身体力行,万般感触不如亲历环卫。10月26日是环卫工人节,临汾晚报小记者团与市环卫局联合发起“我是小小环卫工爱护环境我先行”活动,带领小记者体验环卫工人的生活,以此呼吁广大市民爱护环境,用行动扮靓大美临汾。

    环卫工作真不简单

    走进市环卫局,小记者的脑海中立马浮现出一副画面:不论白天还是黑夜,一群辛勤的“城市美容师”挥舞着扫帚,提升着大街小巷的“颜值”。事实上,为了守护城市容颜,市环卫局付出了许多努力,环卫工作没有这么简单。

    “你们有没有在街上见过巡回收集垃圾的电动三轮车?”市环卫局副局长李洪峰话音未落,小记者就兴奋地回答“见过”,随即打开了话匣子。有的说,他经常帮妈妈倒垃圾,垃圾车非常便民;有的说,有了垃圾车,家门口没了垃圾堆,小区环境大幅提升;有的说,垃圾不落地,家园更美丽。

    小记者们为环卫工作点赞,李洪峰笑呵呵地告诉他们:道路清扫保洁、垃圾收集清运、标准化公厕管理、垃圾(污水)管理、环卫设施管理等都是我们的管理范围。为了改善我们的环境卫生质量,市区主次干道保洁采用机械作业与人工保洁相结合的作业模式。”应急冲洗车、机扫落叶车、道路清洗车、高压喷雾抑尘车(简称降尘车)、湿扫车……如今,清扫街道用上了高科技,市环卫局的工作人员为小记者们一一展示各机械作业车的作用,引得大家啧啧称奇。

    扫街也是技术活儿

    见过了机械作业,小记者要亲身体验一把人工保洁,他们的任务是将四龙壁文化墙周边的地面、雕塑、护栏清洁干净。

    “扫地有什么难的!”小记者们信心满满,立即拿起扫帚、抹布就开工了。没想到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有的看到雕塑上有污迹就拿起抹布使劲儿擦,但费了半天劲也没清除干净;有的想清理墙壁缝隙的灰尘,可扫帚就是不听使唤,让人干着急;有些负责同一区域,却盲目地各扫各的,使垃圾无法汇集起来。

    看到小记者们净做“无用功”,真正的环卫工人坐不住了。

    在她们的亲身示范和指导下,小记者渐渐掌握了清扫的技巧,让地面和雕塑瞬间洁净如新。小记者张倩莹感叹:扫街也需要技术!如果没有环卫工人,我们的城市就会变成大垃圾场,感谢这些叔叔阿姨,我们一定要爱护环境,不乱丢垃圾,减轻他们的工作量。”“通过采访,我得知这几位环卫工要负责水厂十字至郭家庄十字全程路段的夜间普扫、白天保洁,还要擦洗和维护园内景点设施、雕塑、果皮箱等。他们起早贪黑、不分昼夜,只为扮靓我们的城市。”小记者刘籽彤由衷地向环卫工人致敬,他们很平凡,却值得每一位市民尊重。他们默默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我们要好好爱护环境”

    “我们的垃圾被垃圾车收走后,送去哪里了?”体验过程中,小记者们不由产生一个疑问。为了解开这一疑团,市环卫局工作人员带领小记者来到位于向阳路西段的环卫中转站。

    “一般来说,垃圾处理分为三个阶段,即收集阶段、运输阶段和末端处理阶段。巡回电动三轮车会将收集来的垃圾运输到垃圾中转站,经过压缩后再送往下一站作进一步处理。不论是哪种处理方式,都要符合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原则。”工作人员一边为小记者讲解,一边让大家仔细观察垃圾被压缩的过程,同时呼吁大家一定要爱护环境,不给城市容颜抹黑。

    小记者们亲身体验到环卫工作的辛苦,了解到垃圾收集、处理的全过程,不由对眼前的这些叔叔阿姨肃然起敬。小记者王姝涵深有感触:能为家园环境出一份力,我感到很开心,也体会到当环卫工人的苦和累。我们要爱护环境,少扔垃圾,尊重环卫劳动成果,让我们的家园变得更加美丽。”临汾是我家,清洁靠大家!大家纷纷表示,要通过自己带动家人和同学,一同守护城市文明,为创建大美临汾贡献力量。记者李静 范笑然

    


     

责任编辑:付基恒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