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临汾市解放路学校五(10)班范腾远
正月初八,因为要参加临汾市小记者团组织的参观规划展览馆的活动,我和妈妈迎着春风,早早来到集合地点,看看时间还早,我从外边观察了一下展览馆,展馆分两部分,南侧为临汾市规划局办公区,北侧是展馆,共三层。
下午2时45分,小记者们穿着红马褂儿,戴着红帽子,全部到齐了,赵团长点名完后就领着我们进入馆内。我正和他人说说笑笑时,一个悦耳动听的声音传来:同学们请抬头看!”我抬起头,哦!原来是解说员,她手中的红外线指示灯指着展厅墙上一幅巨型地图问:“大家知道这幅地图上这条蓝色的带子指的是什么吗?””这是汾河。”有人答道。解说员微微一笑:这是咱们临汾的百里汾河经济带,这条经济带北起霍州、南至侯马,南北约106公里,横穿临汾,这条经济带集绿色带、生态带、产业带、城镇带为一体,到2020年,将建成山西省乃至中西部地区,人口最密集,交通最便捷、经济最发达、社会最繁荣、环境最优美的活力区和示范区。”听到这里,我不由得感慨,我们的临汾真棒啊,心中一股自豪感油然而生。
跟随着解说员的步伐,我们来到了历史展区,临汾历史上曾五次建都,称得上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对中华文明有着重要的贡献,单从名称变迁上就可以得知:平阳城、高粱城、白马城、卧牛城,直至现在的临汾城。从这五个名字中,我最喜欢现在的名字—— —临汾。临汾地处汾河之滨。“东临雷霍,西控河汾,南通秦蜀,北达幽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自古为兵家之地,是华夏民族的重要发祥地和黄河文明的摇篮,素有“华夏第一都”之称,是有名的资源大市、名人名市、旅游城市。
说到旅游城市,解说员告诉我们,2018年山西省旅游发展大会将在临汾召开。“哇”一阵欢呼声从人群中发出,我们不约而同的为这个消息欢欣鼓舞。
又来到了一口井的模型前,解说员说:这是尧井,人与水是分不开的,水从井里来,古人的家都是沿河而筑,后来又挖出了井,外出求生就叫‘背井离乡’”。“市井文化”也与井有关。我终于明白了每个成语都是有出处的。
丁村人,这个词语我也是初次听说。虽然认真听了解说员的讲解,但还是觉得有点懵,在网上查资料后得知:丁村人是发现于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丁村的早期智人化石,距今20多万年,研究证明:丁村人介于北京猿人和山顶洞人之间,这再一次说明,平阳大地历史悠久,我们的祖先一脉相承,代代传续,直至今日。
我们继续往前走着,我看到了几幅以前的鼓楼和其他建筑的照片,再看看现在建筑的照片。我不由得感叹道,我们临汾好似脱掉了一件旧棉袄,穿上了一件华丽的大衣。真是天壤之别呀!解说员特意将我们带到三层透明玻璃拦板前,让我们俯视二层的城市总体规划展区的总规沙盘。
宏伟的沙盘造型配合宽大的大屏幕介绍,将临汾市的全貌展现在我们面前,好像坐在飞机上往下看一样,可以看见火柴盒形状的高楼,蚯蚓一样的道路、河流。临汾城真大真美呀!真激动呀!在临汾市重点工程项目展板前,你不得不感慨临汾人民的伟大和智慧。
最后我们观看了大美临汾的3D纪录片,沉浸在感受大美临汾的愉悦中,感悟着城市发展的沧桑巨变。
愉快的规划展览馆之行已经结束了,但我的心还停留在参观的情景中:我看到了临汾的昨天、今天、明天,看到了临汾开拓者的高瞻远瞩,感触颇深。作为临汾的小主人,我要好好学习,掌握本领,让临汾在我们的手中变得更加美丽。
责任编辑:巩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