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管室内紧张的手术现场。
临汾新闻网讯 8月29日清晨7点,来自临汾日报社、临汾市电视台、临汾新闻网、山西新闻网临汾频道、黄河新闻网临汾频道等主流媒体的二十余位记者应邀来到市人民医院参加媒体采访日活动。
7点半,该院行政楼3层,医生护士们身着清一色的白大褂,把“行政早交班”的气氛渲染得分外严肃。这是媒体采访的第一站,媒体记者见证了各科室主任有条不紊地交接班。在医院就诊的1573名患者,开始了新一天的治疗。
省卫计委宣传处副处长郝东亮、市卫计委副主任王好收等参加了当天的座谈会。该院党委书记黄新升代表院党委对媒体朋友的到来表示欢迎,并介绍了该院近年来的发展态势,希望媒体朋友运用独特的视角、先进的新闻理念、创新的宣传思维,让全社会了解公立医院和医务工作者的神圣使命,弘扬他们的职业奉献精神。郝东亮说,新闻媒体对医院的客观报道是缓解医患矛盾、促进医患沟通的“桥梁”,医院和媒体应当把这座“桥梁”利用好,让媒体走进医院,走近医护人员,向公众展现医务工作者的酸甜苦辣和工作的辛苦。王好收则表示,此次媒体采访日活动是一个好的开始,在今后的工作中,医院要与媒体全方位沟通交流,进一步做好医院宣传工作,促进全市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他们热情洋溢、言语殷殷,让媒体记者深受感染。
会后,各媒体记者先后前往导管室、新生儿科、冠心病监护室(CCU)、重症医学科(ICU)、普胸外科、心脏大血管外科、检验科、超声科、服务患者中心、远程会诊中心、急救中心、肝胆胰外科、急诊科等科室进行了实地采访,并在手术室观摩了手术过程,感受医护人员的工作环境,切身体验医务人员的认真严谨和敬业。
实地采访的第一站是导管室。记者们戴上口罩、帽子,穿上隔离服,套上鞋套,轻轻走进导管室里。一台由王益民主任主刀的导管手术正在进行,这位微信名为“针尖上的舞蹈”的大夫完全沉浸在忘我的境界中,每一秒钟都谨小慎微,操作过程就像在针尖上舞蹈。在第二站新生儿科,记者们都被保温箱里那些娇滴滴的宝贝们吸引了眼球,这些小宝贝由于种种原因,刚出产房就进了病房,但他们受到了最好的关爱。儿科主任程晓红正带领护士们小心翼翼地呵护着这些小天使们,小天使们酣睡的样子可爱极了。
当天恰逢枕头乡的67岁患者郑金莲由女儿们陪着来复查,把一面绣着“心热似火如家人,医德医技赛华佗”的锦旗赠送给普胸外科全体医护人员。她感慨地对记者说:“是这里的医生护士为我捡回了一条命!锦旗上的字是我家当家的自己编的,没有文化,想了好几天才想出这几个词来。”自称“一把手”的科主任郭蒲君和博士生王振东顾不上这面锦旗,他俩正在为8月31日的一台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忙碌着,该手术最近两年在我省开展成功完成5例。王振东说,后天的这台手术是全国地市级医院开展的第一例,需要多部门默契配合,相互合作,涉及十多个专业科室,手术团队多达数十人。他们正在进行术前严格的病情评估和充分细致地准备工作,该例手术开展成功,将成为医院新技术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正说着,一位在女儿搀扶下出院的患者路过王振东的办公桌,没有想到,这位步履蹒跚的老人拉着王振东的手竟然说出这样“煽情”的话:“夜深人静的时候,是想你的时候……”
在肝胆胰外科,记者们见到了“明星大夫”许其威。在刚刚结束的全市首届医师节演讲赛中,他以雄厚的实力摘得桂冠。“医患携手健康护航”这条标语挂在肝胆胰病区最显眼的位置,十多年来,许其威带着全科医护人员兢兢业业服务患者,创建了肝胆胰病区十年无医疗事故的局面。
不知不觉13个小时过去了,夜幕已经降临,急诊科是实地采访的最后一站。记者们在这里观摩了急救程序和急救绿色通道,此时急诊科主任毛崇涛和医护人员们严阵以待,又将度过一个不眠之夜。
通过座谈、采访、观摩等多种形式,媒体记者走进医院、了解医院,对市人民医院的发展变化及新技术、新服务给予了高度评价。他们表示,今后将结合媒体的特点,用手中的笔和镜头全方位、多角度记录医护人员的敬业奉献精神和感人事迹,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为建设“健康临汾”做出贡献。
记者 刘晚 文/图
责任编辑: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