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10月19日上午,记者来到尧都区老年大学,眼前一位朴实无华、和蔼可亲的男子,便是山西省第六届道德模范——刘志东。此时,他正低着头罗列着讲座提纲,一会儿要给老年大学的“学生”上课,讲一讲历史,讲一讲传统,说一说自己的亲身经历。
开讲后,刘志东先从承诺说起,讲述了他的爷爷奶奶、小外公以及自己的一些故事。一诺到底有多重?可能现在的人看来,萍水相逢、聚散无常的人际关系中,谁跟谁许下什么诺言,都如过眼烟云,随风散了。但在刘志东眼中不是这样的,他的爷爷奶奶认为许下的承诺必须遵守,一诺千金,万金不换。
刘志东的爷爷奶奶当年都是红军,后因种种原因隐名埋姓做起了乡村医生。1950年,当地政府寻找并登记曾参加过革命的老红军时,其爷爷奶奶始终没有向政府说过自己参加过红军,一直隐姓埋名,直至走完一生。
如此重承诺除了刘志东的爷爷奶奶,还有他的小外公谢宝金。在长征途中,一位首长让他保管好全军唯一的发电机,谢宝金当场保证会用生命保护它,为此一诺,谢宝金毅然决然地扛起68公斤的发电机,爬雪山,过草地,将发电机安全背到了延安,履行了诺言,受到了首长的褒奖。
刘志东更是将重情重诺这一品质传承到了极致。在他退役创业的几年里,他言出必行,只要跟他合作的公司提出要求,他加班加点也要做到。同时,他还肩抗“诚信良知”这面旗帜,只要发现自家货物出现了问题,立刻补偿对方。
凭着这份执著与良知,他将事业打理得越来越好,名气也越来越大。但他本人没有因此而骄傲,而是履行当年对老母亲许下的承诺,将父母接到身边,陪他们一起生活,做人不能忘本,没有父母,哪儿来的今天的我?”,刘志东动情地跟大家说,我们做儿女的,一定要懂得孝顺,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除了对家人、对朋友、对合作伙伴负责,刘志东还积极解决残疾人、刑满释放人员、退伍军人、军嫂、下岗职工、大学生、社会青年七大群体的就业难题。“支持党的工作,努力回报社会”是刘志东一贯的作风,他不仅这样做了,还要求自己的女儿刘晋晶也这样做。
刘晋晶在外留学时,父亲千叮咛万嘱咐,希望她能将自己学到的知识带回祖国,为国家建设添砖加瓦。刘晋晶学成归来之后,策划导演了首届尧都民间祭尧大典,规模宏大,让世人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让世界看到了临汾厚重的历史。
听完这堂课,年近古稀的魏妙珍感叹:我为临汾有这样的企业家感到骄傲,如果我们再多一些这样的良知企业家,我们的社会会更加的和谐。”正是刘志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坚守,让大家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而这种美德的代代传承,让社会充满正能量。
记者赵俊 段雪玲
责任编辑:付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