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水木清:传统文化香满校园

2019-06-05 11:02:07 来源:临汾新闻网

诵读经典,浸润人生,五年级同学用“飞花令”的形式向经典古诗致敬。

  临汾新闻网讯 传统文化,临汾水木清华双语学校的一道亮丽风景。

  妙句连珠的“飞花令”、情感真挚的诗朗诵、幽默诙谐的双簧表演、曲调悠扬的乐器连奏……5月30日,该校学生用一场活力十足又颇具传统艺术韵味的庆六一表演,向家长和老师进行了汇报展示。

  作为一种民间曲艺形式,双簧最是讲究表演者之间的配合。舞台上,三一班的杨宸浩和同班同学单英博搭档默契,将《谁重要》演绎得笑料百出,不时逗得观众捧腹大笑。“孩子从小性格外向,特别爱说。这次在老师的指导下排演了这个节目,他们利用课余时间练了将近一个月。”眼见“笑果”不错,杨宸浩的妈妈王敏不禁点点头,“学校重视学生们的全面培养,身为家长,我支持这种做法,也尊重孩子的兴趣和选择。”

  台上欢歌笑语,台下也是别有意趣。四年级的14名学生一字排开,正伏案作画。这其中,四二班的李昕晨和四一班的王巍巍一组,只见二人分工协作,你描线,我着色,马克笔与水粉轮番在手,短短十多分钟,一幅以枫叶为主要景物的“秋色图”就宣告完成了。“他们都是在特长班学会画画的。”在一旁现场指点的美术老师张庆玲介绍,“目前绘画特长班开设有主攻构图训练的线描班和色彩搭配的水粉班,以此培训学生们的专注度和观察力。”作品展示环节,春、夏、秋、冬四幅画线条简洁流畅、色彩鲜亮饱满,季节特点鲜明;梅、兰、竹、菊四幅画布局疏密得当、画面清新飘逸,尽显“四君子”品行……这些都博得了台下家长的啧啧称赞。

  这边丹青溢彩,那边翰墨飘香。王天平、史耐娃、许俊梁等受邀诗书名家现场挥毫,“诗咏古风德怀甘露泽汝良苗期茁壮,弦歌学子恩戴严师乐余佳节共欢腾。”与之相映成趣的则是校园内的《庆六一书画作品展》,横平竖直的正楷钢笔字、遒劲有力的毛笔书法、稚气未脱的卡通图画、有模有样的静物素描、“中国风”十足的脸谱彩绘……动静之间,展示的是校方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以及受此熏陶的水木清华学子们的修为。

  水木清华双语学校,文化气息浓郁。走进校园,映入眼帘的是意蕴悠长的楼体标语、随处可见的文学名篇,抑或是拾级而上的名言警句,尤其独具特色的“黑板报”十分亮眼。黑板上没有花花草草,有的是工工整整的粉笔字。“提笔即为练字时,写漂亮字做优秀人”“笔墨生辉,妙笔生花”“妙笔挥洒,传承文化”……这些“黑板报”以班为单位,或写百家姓,或练古诗句,一笔一画PK意味十足,足见校方在校园文化氛围营造方面的用心良苦,亦让人感受得到学子们的苦心孤诣。

  所有这些都是教育理念的一个缩影。阳光教育集团董事长史壮举介绍,水木清华双语学校坚持“一主两翼”的办学宗旨(即“主体”:学生综合素质提高;“两翼”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写一手漂亮的汉字),实施包括一天一页汉字、一周一首古诗、一学期三本书、一人一项特长、一班一特色等在内的“九个一”工程,以“三姿(读姿、坐姿、写姿)、两声(口号声、读书声)、一说、一写”为抓手扎实推进,坚持国学教育,让学生们从小与经典同行;注重创设英语学习环境,引进先进的平板阅读系统,提高学生们的英语学习兴趣,变“学得”为“习得”,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与此同时,学校开设了多种特长班,以满足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为实践一人一项特长不懈努力。另外,还开设了呼啦圈、花样篮球、跳绳、武术等多姿多彩的课间大活动,既强健了学生们的体魄,也丰富了课余生活,做到了学生全面发展。

  记者 孙宗林

     

责任编辑:畅任杰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