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市“梨花奖”戏曲票友大赛总决赛侧记

2019-07-25 09:05:07 来源:临汾新闻网

由何萍表演的蒲剧经典剧目《土炕上的女人》选段,收获了观众的阵阵掌声。

  临汾新闻网讯 “九州”群英会,梨园竞风流。7月22日,一场突如其来的瓢泼大雨并没有浇灭戏迷观众的热情。

  雨后的傍晚,家住滨西花园的吴培英老人拿着雨具,如同往常一样早早地来到了九州广场。当晚,临汾市“梨花奖”戏曲票友大赛总决赛将在此举行。等待开场的片刻,这位86岁的老人向记者聊起了消夏晚会:“每年的消夏晚会我基本都要看,今年的可以说是集好几大优点于一身,比如节目好,场场主题明确;阵容大,时代意义强;还有秩序好、组织好、结构紧凑……”

  与吴培英老人相比,家住铁路大宿舍的张玉明算不得消夏晚会的铁杆儿,却也不失执著,“由于住得比较远,我基本上两三天来一次。虽说每个节目我都喜欢,但尤其喜欢戏曲。这不,听说今天所有参赛剧目都是各个县市文旅局选送来的,一定会特别精彩,所以不容错过。”

  闲聊间,记者恍然发现自己已被越聚越多的观众围拢过来。

  总决赛开始了!参加这次终极PK的选手,均是由各县(市、区)文化和旅游局面向社会爱好戏曲的人群层层选拔而来的,共计20名,表演涉及的剧目种类有蒲剧、晋剧。“梨花”究竟会花落谁家?观众们屏气凝神地期待着。

  蒲剧《青丝恨》、晋剧《打金枝》、蒲剧《赵氏孤儿》等轮番登台,无论是表演还是唱腔,无论是淡妆上阵,还是彩妆亮相,实力唱将们互飙演技,一时间竟难分伯仲。

  就在这时,一袭红裙装扮的靳玉清登台了,抑扬顿挫的腔调、细腻到位的表演,将蒲剧《生命》中顽强、大爱的母亲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以强大的艺术感染力感动着现场的每一位观众。走下台来,这位由蒲县文化和旅游局推荐的选手依然难抑内心的激动。“从小我就喜欢听戏、唱戏,家里的磁带、光盘特别多。一次偶然的机会听到了《生命》这个剧目,我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靳玉清说,为了能演好这个角色,她不断地向剧团老师请教、反复听伴奏,推敲每一个唱腔,琢磨每一个招式,得以以97.97分暂居前列。

  由永和县文化馆选送的贾慧也实力不俗。一曲晋剧选段《打金枝》唱罢,获得了彼时全场的最高分。贾慧很满意自己的表现,谈及与戏曲的缘分,她回忆道:“我今年46岁了。16岁那年,我跟随永和县剧团学习晋剧,又去吕梁孝义剧团学过一段时间的秦腔,前后约摸学习了6年时间。”后来由于结婚生子,贾慧的戏曲梦无奈被搁置了,直到三年前她才加入了永和县民间艺术协会。“每周二四六,我们都会进行戏曲学习、切磋表演。”贾慧说,梦想能再延续,她感到十分开心。

  场上比拼越来越激烈,转眼间第17位选手上场了。演员张书强演唱的是由乡宁县蒲剧团选送的《赵氏孤儿》,腔调正宗,韵味十足。只见一位评委老师轻轻地打着节拍,记者身边的吴培英则跟着低声吟唱起来。张书强征服了评委,也征服了观众,最终以精湛的演技刷新了评分纪录。

  如果说,台上选手们的精彩表现令人激动不已,那么台下选手积极备战的状态,也让记者感受到了一股强大的“传承”力量。

  在舞台一侧,一位正在练唱的选手吸引了记者的注意。“我叫李艾荣,是在一年前开始接触这门艺术的。”她表示,由于参加公益活动做主持,经常会听到戏曲、接触到戏曲演员,所以渐渐喜欢上了这门艺术。“越喜欢越想去了解它,越了解它就越发感受到戏曲文化的博大精深,越发感受到戏曲演员的不容易。炎炎夏日,他们得穿着里三层外三层的戏服去表演;三九严冬,他们得捱着寒冷去练功,不惧风吹雨打送戏下乡,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于是她毅然加入了临汾尧乡春剧社。“好的传统文化应该传承发扬下去……”李艾荣的想法也道出了临汾蒲剧院退休演员薛小明的心声。

  “打铁还需自身硬。还记得当初学艺的我们,常常为了学好一个基本功夏练三伏、冬练三九。忘不了因一个动作不到位,总是挨老师板子的情景;也忘不了第一次登台演出的喜悦,以及受到关注的心情,所以不要害怕练功苦,苦尽甘自来。在国家大力推进戏曲进校园、进社区的当下,我们期待着有更多的人加入传承传统文化的行列中来,共同将中国传统戏曲文化发扬下去。”薛小明说。

  带着观众和老艺人的期待,持续了三个多小时的“梨花奖”戏曲票友大赛总决赛在角出一、二、三等奖后落下帷幕。待戏迷们离开时,仍余音绕梁。

  记者 亢亚莉 文/图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