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我骄傲 我是“建国”中的巾帼

2019-07-31 10:30:15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7月27日晚,市区平阳广场热闹非凡,挤满了唱歌、跳舞、练拳和乘凉的市民。突然,有人扯着嗓子喊了一声:“建国,一起回家吗?”循声望去,只见一名“广场舞大妈”笑盈盈地应答,随即收拾起练舞装备。

  “你叫建国?”舞友们先是一愣,接着露出疑惑的神情,顿时惹得这名大妈笑弯了腰。过了半天,她才开腔:“没错,我叫王建国。”

  王建国出生于1951年,是那个年代少有的独生女。父母身体不好,年近30岁才有了她,自然把她当作宝贝一样。为了给她取个好名字,父亲经过深思熟虑,才确定了最终方案。只是,这名字刚一脱口,就令众人大跌眼镜。

  “我父亲读过几年私塾,是村里少有的文化人。所以,邻居们特别关注我的名字,以便自己有女儿后也这样叫。谁承想,父亲给我起了一个既接地气又偏男性化的名字——‘建国’。”王建国乐呵呵地打开了话匣子,“别说邻居们不理解,就连我母亲也不乐意,一个劲儿嚷着让我父亲给我改名,改成凤、香、花都行。但是,父亲坚决不同意。”

  转眼,王建国长成了大姑娘。正是如花的年龄,却要叫一个大老爷们的名字,她越想越委屈,对父亲的那份执着愈发不理解。但父亲语重心长告诉她,她出生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为她取名“建国”,就是希望她能像花木兰一样,巾帼不让须眉,为国家建设贡献一分力量。

  令王建国遗憾的是,迫于时代和生活的压力,她没有像父亲期望的那样考上大学,投身建设国家的热潮。

  但是,这个阳刚的名字仿佛为王建国注入无穷的能量。未出嫁时,她用瘦削的肩膀扛起整个家。白天,她担粪浇田,干起农活儿来丝毫不比男人差;晚上,她在煤油灯下纺线、织布,一心想着多赚工分,不能让他人小瞧了自己。

  后来,经人介绍,王建国与同村青年喜结连理。然而,丈夫在临汾城里工作,一个月在家待不了几天,她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她既要伺候上了年纪的父母,还要照顾公婆和弟弟、妹妹,同时还要去大队干活儿。好在,一切都被她打理得井井有条。

  “随着祖国的日益壮大,这些苦日子已成过去时。我记得,实行责任田包产到户之后,我们昼夜不歇地积粪、担粪、浇田,浑身仿佛有使不完的劲儿;1990年,我和两个孩子跟随丈夫定居市区,在城东开了家小卖铺,一干就是十几年,手头攒了些闲钱;2003年,老伴退休,他常常带着我旅游,我们的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说到这儿,王建国不禁感叹,“现在,我想吃什么吃什么,想去哪儿玩去哪儿玩。这样的好日子以前想都不敢想。”

  “这些年,总有人好奇地问我为啥要叫‘建国’。我说,这名字多好,有了共产党才有新中国,有了新中国才有我们的好日子,我叫‘建国’我骄傲。”王建国满怀深情地说,“提起我的名字,我就会想到父亲的心愿,建设祖国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使命。今年夏天,我的大孙子考上了985重点院校,我希望他能认真学习,储备更多的知识,为祖国的发展添砖加瓦。”

  记者 李静

     

责任编辑:畅任杰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