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志愿者,临汾博物馆里最美的国宝代言人

2019-08-15 09:09:22 来源:临汾新闻网

暑期志愿者讲解员正在进行早训。

  临汾新闻网讯 “八百标兵奔北坡,炮兵并排北边跑……”8月9日一大早,在临汾博物馆,循着绕口令声望去,一支身着桔黄色马甲的方队吸引了记者的注意,原来,他们是临汾博物馆的暑期志愿者讲解员,正在进行早训。

  邀亲朋 寻找“远古足迹”

  丰富多彩的早训活动结束后,志愿者们纷纷快步向展厅走去,今年8月初刚刚“入职”的11岁小姑娘李弈萱便是其中的一员。

  快速整理好服装,李弈萱端端正正地站在位于一层的“远古足迹”展厅门口,等待游客参观。很快,她就迎来了当天的第一拨儿“游客”。

  没错,她们是特意从运城过来听小弈萱讲解的。听过一番讲解后,“游客”卞肖鹏激动地说:“我是孩子的小姨,前几天她就邀请我来临汾博物馆做客、听她讲解。今天听后,我感到很震撼,这项活动特别有意义。”而站在一旁的小弈萱则一改刚才的灵动自如,腼腆地摸着衣襟:“没穿这件衣服的时候还好,穿上后,突然感觉‘压力山大’,因为我代表的不只是自己,还代表着志愿者这个群体,所以我一定得好好表现,不能给志愿者丢脸。”

  为了取长补短,闲暇时,小弈萱总会到其他展馆参观、取经,同时也会极力改正自己语速过快的缺点,保留“不是背稿子,而是与游客交流”的优点,为做一名长期志愿者做着准备,“我要为更多的游客做服务,为宣传家乡临汾而努力。”小弈萱信心满满地说。

  详解说 领略“最早中国”

  与小弈萱不同,刚刚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准大学生朱海之在班主任的推荐下,加入了临汾博物馆暑期志愿者行列,负责在“最早中国”展厅为观众提供专业性强的讲解。

  朱海之告诉记者,虽然自己刚刚“上岗”两天,但已经接待了好几拨游客,组团来馆的3名残疾人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通过与他们的互动交流,我感受到了志愿服务存在的价值,更加增强了我的求知欲。看到一件件冷冰冰的文物‘活’了起来,我很开心。”朱海之说,在距离开学的这段日子里,他会每天都来博物馆打卡,以求为更多人提供帮助。

  参观完一楼“远古足迹”和“最早中国”展示厅,记者来到了二楼。一名在走廊里向母亲“汇报”工作的小女孩吸引了记者的注意。在得到母亲的称赞之后,小女孩笑意盈盈地向“晋霸春秋”一展厅跑去。

  母亲黄艳霞难掩兴奋地给记者介绍,孩子是该馆的第一批暑期志愿者,目前已进入课时的“冲刺阶段”,每天早上她都会送孩子来这里。为了不影响孩子发挥,每次她都会坐在固定的地方,等待孩子与自己分享解说成果。黄艳霞笑言:“每接待一位游客,孩子都会与我分享心得体会,看着她由刚开始的频频卡壳儿,到现在的收放自如,我打心眼里高兴。感谢临汾博物馆给孩子提供了锻炼的机会、展示的平台。”

  品历史 畅叙“晋霸春秋”

  上午10时许,随着游客的增多,“晋霸春秋”一展厅的几位小志愿者都忙得不亦乐乎。

  以综合考试第一名的成绩成为第一批暑期志愿者的申宗其,正认真地向前来参观的游客进行着惟妙惟肖的讲解。“放暑假前学校组织来这里参观学习,正好博物馆正在招募暑期志愿者,我就积极报了名。”申宗其回忆道,尽管自己本来就对文化和历史感兴趣,可面对密密麻麻的解说词时还是犯起了嘀咕:“自己究竟能不能胜任?”于是,他起早贪黑反复背诵讲解内容、进行姿势训练、规划讲解路线……同时,为了让讲解语句更生动,他还加入了一些自己的想法,将之融会贯通。

  “您好,您现在走进的是‘晋霸春秋’二展厅,我是志愿者屈嘉禾,请问您需不需要义务讲解?” 一位身穿桔黄色马甲的志愿者热情地走过来毛遂自荐。绘声绘色地解说令记者对眼前这名14岁的孩子刮目相看。

  “来这里,值啦!”屈嘉禾指着眼前的一件青铜器对记者说,“还记得去年刚开馆时,我是被‘挤’进来的,因为对文物知识一点不了解,又被迷迷瞪瞪的‘挤’了出去,而现在再见到它们时,我不仅能轻松地叫出名字,还能融入自己的思考,将所学到的课本知识与这里的实践知识串联起来,拓宽了知识面。”

  谈及下一步打算,屈嘉禾言语笃定地说:“我打算在将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耕好的同时,向其他展厅进军……

  学文化 晓悟“千秋平阳”

  回味着“远古足迹”“最早中国”“晋霸春秋”高醇的文化味道,记者来到了“千秋平阳”展厅。此时,临汾自秦汉至清代文明之进程正在暑期大学生志愿者赵一依的口中娓娓道来。

  在湖北读大学的她,暑期一放假便积极报名参加了志愿者招募活动。“虽然从小在临汾长大,但是我从没像现在这样了解它。”在加入博物馆志愿者之后,赵一依钻研了许多相关知识。除了向培训老师谦虚请教外,在遇到善意“出难题”的游客时,她会虚心接受,对不懂的问题予以标注、“备案”;在遇到故意刁难的游客时,她也会礼貌地予以回应。

  不知不觉,赵一依的志愿服务已经“满月”,而她也由于出色的成绩被先后调到“最早中国”“远古足迹”“千秋平阳”等展厅。谈及未来,赵一依为自己订立目标,即在9月份开学之前,能完成一次“通讲”。

  据临汾博物馆公众服务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充分搭建博物馆与社会公众之间的“桥梁”,将博物馆的价值和力量传递给更多需要帮助的人,该馆举办了第一届暑期志愿者招募活动。

  “此次志愿者活动分为7、8月份两批进行。志愿者们在上岗前,需要接受的培训内容有很多,不仅有文物知识、历史沿革、博物馆服务品质,还有礼仪培训等。”该负责人表示,到目前为止经过层层筛选,在该馆公众服务部工作人员系统的讲解培训和严格的管理制度下,共有80名暑期志愿者成功上岗,对于圆满完成暑期志愿任务的志愿者们,该馆将予以颁发暑期服务证书。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预祝这些暑期志愿者梦想成真。

  记者 亢亚莉 文/图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