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度临汾教育工作亮点回眸

2019-09-05 09:17:49 来源:临汾新闻网

2018—2019学年度全市教育工作亮点回眸

  一学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教育系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目标,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主题,紧紧围绕年度目标任务,真抓实干,整体工作有序推进,单项工作亮点纷呈。

  学前教育规模持续扩充。2019年新建公办幼儿园6所,投资8155.5万元,可增学位1670个。认定曲沃县曲村镇南街幼儿园等87所幼儿园为临汾市普惠性民办幼儿园。。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持续推进三年行动计划,2019年新建2所幼儿园、1所小学。完成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自评学校1316所。75所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和改造任务分解到位,确定了时间表和路线图。

  高中教育质量持续提升。摸底测算各学校设施设备、师资等情况,确保新高考改革硬件准备到位。组织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人员赴山东青岛学习,做好新高考改革准备工作。2019年我市高考二本B类以上达线人数、达线率、一本达线率、清华北大录取的优秀生人数等四个方面都有了显著提升,创历史新高。

  现代职教体系逐步完善。积极开展招生资质核查,确定具备中等职业学历教育招生资质的学校共30所。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永和县职业中学的导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初见成效。组建了临汾职教集团,标志着我市职业教育在规模化、集团化发展上迈出坚实步伐。

  规范民办教育有序发展。对全市民办学校及市直民办教育机构(含职业高中)进行年检,对不达标的学校暂停高中招生。对各级各类民办学校在党建、思想政治教育、举办者资质、法人财资权落实、财务管理、学费收取使用、学籍管理等方面进行了严格的检查。17个县(市、区)共摸排校外培训机构1679所,目前全市合法机构数量288所。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目前全市已有8个县(市、区)实施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到2020年,所有县(市、区)和市直学校全部实施该项改革。2019年特岗教师招聘落下帷幕,289人上岗。


2018-2019学年度教育工作优秀教师和团队名单

  一、“优秀班主任”名单(共99名)

  专家型(共7名)

  王景伟 葛靖云 刘惠丽 曹黎辉 张丽冰

  陈秀芳 薛晓琼

  骨干型(共81名)

  李云岗 段丽平 谢戬恒 闫永 赵志军

  续艳华 赵国梁 张永强 郑崇涛 赵玉娟

  张永菊 张俊磊 王小荣 雷晓华 范宝华

  闫晓微 张 斌 范艳青 李临娟 赵淑琴

  张春风 李玲 邓丽静 黄利琴 周瑞仙

  许陆花 王文玲 宋红英 王燕 周延珍

  赵芳霞 任春梅 韩丽 高贤敏 任金花

  刘文辉 冯婕 药海丽 阮英敏 杨益清

  郭燕红 赵茂丽 宋桂凤 王菲 吴彩霞

  卫华平 张兰兰 郭娟娟 范阿妮 乔娟

  孙海燕 赵海霞 仪志好 杨爱莲 张淑芳

  杨春芸 石刘霞 王思婵 张锦芳 郭雪梅

  褚瑞 毕红荣 张志莉马丽芳 赵洪丽

  李艳 李俊莹 马义芳 陈丽芳 贺艳玲

  冯天卿 周青霞 刘红娟 李云珍 王红霞

  王雯 宋 俊 卢丽玲 师爱平 许素芳

  牛婷婷

  新秀型(共11名)

  杨晓红 杨云红 李兰婷 窦 娟 李许晶

  温艳平 李晋英 朱晶晶 裴银燕 张馨心

  贾荣荣

  二、“优质高效课”获奖者名单(共198名)

  小学语文组(共36名)

  贾丽霞 朱 文 候慧慧 丁润兰 杨亚琴

  刘娜娜 宓利红 李 健 蔺惠如 张 博

  张志新 韩跃丽 李彩丽 李 密 李 星

  安慧芳 晋 楠 叶苗苗 王慧婷 邓 芳

  李夏孟 杨 恬 王 艳 梁慧芳 李晓荣

  李寸艳 翟 权 刁 静 杨李莉 任建丽

  苏志琴 张爱琴 李 婷 任丽丽 周军荣

  李燕平

  小学数学组(共26名)

  赵 青 陈 洁 李晓霞 朱俊丽 刘 鑫

  苗 艳 周秀芳 党超敏 王 娜 李如冰

  吉迎芳 荀 敏 滑 妍 史建慧 卢 岚

  高丽慧 李爱叶 段桂芳 吴 妮 王雪琴

  弯 泳 王丽琴 张路娟 刘海燕 翟亚丽

  马佳佳

  小学英语组(共15名)

  王淑华 王晓华 郑 璐 李梦洁 许岱岱

  许 艳 范卉娟 王 晶 成娟娟 陈 宁

  苏柳丹 靳雅琳 陈田田 李 娟 郭鹏艳

  初中语文组(共14名)

  梁 斌 范 文 郭瑞芳 杨雪芳 彭明霞

  张朝岗 黄凯凯 郝仙红 薛亚会 刘慧娟

  黄 荣 张 鹏 王 洁 武荣华

  初中英语组(共9名)

  张建红 张 敏 贾婷婷 李 艳 柳聪颖

  郭春燕 李晓丽 韩艳丽 王创菲

  初中数学组(共9名)

  魏巧玲 颜美丽 陈红艳 蔡 莉 李 静

  王笑笑 杨薇薇 韩素琴 张 静

  初中理科组(共10名)

  鲁跃军 王芬芬 王红秀 李 静 程亚平

  郭金金 任晓芳 王 晶 李宇鹏 陈华艳

  中小学道德与法治历史科学组(共14名)

  王金梅 申海燕 王巧娥 张明芳 樊 敏

  郝青丽 成 楠 邱桂萍 张 妍 孙桃桃

  冀 静 朱小花 陈永红 王 瑾

  中小学音体美组(共15名)

  杨 璇 秦亚芬 彭洁敏 高溶鲜 赵慧莹

  刘海霞 闫海晶 遆海丽 和新豪 李 超

  李瑞宏 范婷婷 赵施云 支丽娜 穆 玲

  幼儿特教组(共10名)

  王燕平 马志丽 马 晶 刘丽红 张 婷

  房建宁 王东娟 卫小芳 闫亚丽 杨 锦

  高中语文组(共7名)

  范浦红 姚 力 谢 丽 许永秀 陈李芳

  刘晓佑 王晓丽

  高中英语组(共7名)

  贾慧荣 王 青 李 媛 陈 瑞 王 晶

  蒲丽梅 许惠洁

  高中数学组(共7名)

  侯俊茹 杜 鹍 赵如丽 乔春林 上官红玲

  宋晓丽 王泽鑫

  职高组(共3)

  邰 玲 郭 婷 崔云平

  高中理科组(共9名)

  邓宏伟 姚 远 张秀敏 贾志光 辛红艳

  马二霞 崔三荣 刘俊英 李 跃

  高中文科组(共7名)

  李勇涛 赵艳荣 刘琴琴 朱泽斌 张 健

  苏 英 崔慧仙

  三、“优秀教研团队”名单(共57个)

  高中组 (共12个)

  临汾一中           化学教研组

  翼城中学           英语教研组

  临汾二中           政治教研组

  洪洞县第二中学校     数学教研组

  乡宁县第一中学   高二年级数学教研组

  襄汾县汾城高级中学校 高二年级英语教研组

  洪洞县第一中学校     英语教研组

  临汾市第一实验中学     化学教研组

  临汾一中         信息技术教研组

  霍州一中          物理教研组

  临汾三中       校级教研室

  山西师范大学实验中学     校级教研室

  初中组(共13个)

  襄汾县第二初级中学校     物理教研组

  临汾八中         英语教研组

  浮山二中         英语教研组

  襄汾县大邓九年一贯制学校   语文教研组

  乡宁县关王庙中学     英语教研组

  临汾六中         语文教研组

  霍州市三中         语文教研组

  汾西二中           语文教研组

  安泽二中       理化生教研组

  永和三中           语文教研组

  临汾四中         校级教研室

  翼城县中卫初中     校级教研室

  洪洞县大槐树一中     校级教研室

  小学组(共30个)

  尧都区南街小学       语文教研组

  尧都区东关学校       语文教研组

  山西师范大学实验小学   数学教研组

  临汾市第二小学       数学教研组

  侯马市502学校小学部     语文教研组

  尧都区西关小学       数学教研组

  襄汾县大邓九年一贯制学校 语文教研组

  洪洞县实验小学       语文教研组

  临汾市第三小学     五年级语文教研组

  浮山县城关小学     高段数学教研组

  翼城县南梁中心校   翻转课堂课题组

  尧都区解放路学校     语文教研组

  汾西二小         语文教研组

  吉县桥南小学       语文教研组

  临汾市第一小学       音乐教研组

  洪洞县东街小学       英语教研组

  尧都区解放东路小学     数学教研组

  洪洞县大槐树中心校西街小学 语文教研组

  大宁县东关小学       语文教研组

  洪洞县城关古槐小学     美术教研组

  古县永乐乡希望小学     数学教研组

  乡宁县西街小学       数学教研组

  汾西一小     四年级语文教研组

  尧都区解放路小学   校级教研室

  尧都区育英小学     校级教研室

  翼城县汇丰学校     小学教研室

  侯马市平阳小学     校级教研室

  蒲县乔家湾乡后堡小学   校级教研室

  侯马市建工路学校     校级教研室

  侯马市凤城乡中心学校   校级教研室

  特教幼儿组(共2个)

  曲沃县县直幼儿园   校级教研室

  曲沃县特殊教育中心   校级教研室


  尧都区 教育集团显优势 教研一体同进步

解放路学校教育集团二校区剪彩仪式

  捐资助学成机制。尧都区自2016年以来,连续4年开展“建设幸福尧都,圆梦贫困学子”贫困家庭学生救助暨爱心助学活动,筹集善款1091.9万元,资助贫困大学新生1232名;实行领导包联孤儿制度,对99名孤儿包联到大学毕业。

  办学条件大改善。投资2.2亿元,全面改善了187所中小学办学条件。更新升级信息化装备,补充配置教学仪器设备,大力实施校园文化建设,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回应群众期盼,改建特教校、新建漪汾小学已投入使用。

  集团化办学效果显著。按照以强带弱、以大带小、以城带乡的思路,组建了解放路学校、临钢小学、临汾八中和五一路学校4个教育集团,1.2万名学生享受到了教育优质均衡的红利。该区将逐步组建9个教育集团,走出一条富有尧都特色的办学改革之路。

  助力乡村学校质量大提升。从2019年秋季开学起,开展了全区初中学校“城乡结对大教研”,三年一周期,一年一考核,一学期一抽查。通过建立联合教研机制、定期交流、校长互访、教师交流等形式,力争乡村教育质量明显提升。目前,所有农村初中教研基地校的挂牌仪式全部完成。


  霍州 义教管理成模板 爱心助学蔚成风

四类助学大会现场

  圆满完成省级实验任务。自2016年4月被确定为落实《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省级实验区以来,以组织大规模针对性培训为前提,以开展重点课题研究为手段,以建立现代学校管理制度为重点,以示范引领为举措,实现了“规范管理行为、破解管理难题、提高管理水平、提供示范经验”的实验工作目标。

  大胆改革、整合优化教育资源。一是组建辛置教育集团,合并厂矿区中心校和辛置中心校,实现教师优势互补,深度融合。二是积极启动霍东学校,缓解城区学位不足问题。三是采用共同体和帮扶制的办法,霍州一中和煤电一中联合办学。霍州二中特色化、艺术化办学。职业中专学校坚持对口升学和就业两手抓,同时设立高中后一年教育。

  爱心助学蔚然成风。多年来,该市通过四类贫困家庭学生救助、四大班子包联孤儿、贫困大学生延伸救助及市爱心助学基金、京霍情爱心助学基金、宗荣禄奖学基金等方式,对贫困学生进行帮扶救助,真正实现了让每一个孩子上得起学、上得完学、上得好学。连续11年承办霍州市四类贫困家庭学生救助暨爱心助学大会,累计募集资金1700余万元,救助困难学生2万余人次。


  乡宁 优先发展投入多 尊师重教成风尚

职业教育活动周启动仪式

  优先发展舍得投入。先后投资15亿元,新建、改扩建一大批校舍,配备现代化教学设备;连续11年召开教师节表彰大会,奖励资金累计达3760.77万元,大力营造尊师重教氛围。

  抢抓机遇创建特色。顺利完成学前教育城乡一体化改革发展省级试点工作,新城区幼儿园作为全省国培基地园,被中国网评为家长满意幼儿园;职业中学连年实现招生、升学、就业“三大丰收”,被认定为山西省中等职业管理五星级学校(全市两所),学前教育和职业教育成为乡宁乃至临汾市的两张亮丽名片。

  营造教育良好发展环境。规范全县教育系统“三重一大”事项决策机制,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严肃查处违反师德师风的典型事件,树立教师队伍良好形象。夯实安全管理责任,建立安全隐患排查长效机制,深入推进校园及周边环境治理,维护教育安全稳定、风清气正。全县各级各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密切配合,通力协作,积极为教育发展出主意、想办法、开绿灯、办实事,弘扬尊师重教风尚,推动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浮山 硬件实力大改善 软性实力有增强

小学教研观摩会

  加快标准化学校建设,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连年实施教师周转宿舍项目,有力改善了乡村教师办公及生活条件。新建城关小学教学综合楼及消防水池、北关小学教学综合楼、东张小学餐厅项目工程,改建文昌小学厕所等,实现了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基本达标。

  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师资队伍素质进一步增强。通过国培计划、全员培训、专项培训、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薄弱学科培训“五训并举”,“内外上下联动”,近年来累计培训教师达6000余人次,实现了教师培训学习全覆盖。

  创新办学模式,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探索启动了教育联盟、学区制管理、对口帮扶三种办学模式改革,城区内学校结对帮扶山区学校,初步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整体推进、共同提升。加大课改力度,引领全县中小学构建“问题导学”式课堂教学模式,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在6所课改先行校分批次召开教学研究观摩会,树立课改标杆,进一步推动课改工作向纵深发展。


  襄汾 职教创新发展 高考捷报频传

孩子们在“少年硅谷”智能中心进行研究性学习

  德育工作走出新路子。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打造特色学校,“最早中国”研学旅行成为育人品牌,全省首个“少年硅谷”人工智能中心落户襄汾。

  学前教育普惠普及程度显著提高。公立标准化幼儿园达到120所,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从78%提高到95%。

  义务教育向优质均衡迈进。实施“全面改薄”,义务教育实现基本均衡;开展集团化办学,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开展对口结对帮扶,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进一步扩大。

  普通高考成绩持续高位运行。近三年普通高考二本B类年达线人数超2000人,2019年达线2386人,升学率达到54%,1名同学被清华大学录取。

  职业成人教育创新发展。职业高中年均招生1300人以上,县职教中心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单位。

  队伍建设有新举措。自2001年至今,连续19年招聘教师2100余名;近三年推选优秀班主任26名、优质高效课67节、优秀教研团队14个,评选省市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283人。

  教育保障水平明显提升。“三残”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95%。安全形势平稳,该县被评为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临汾市教育工作先进县。


  洪洞 绘发展蓝图 促质量提升

县图书馆里的家长课堂

  高度重视,加大投入,确保教育优先发展地位。近三年,累计投入2.88亿元,全面改善办学条件;投资5.89亿元建设洪洞二中新校区;投入2.38亿元,切实保障教育公平,打赢了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攻坚战;稳步实施教师补充长效机制,三年招聘教师1109人(含特岗70人);教师节奖励资金在去年260万元的基础上,今年增加到400万元;连续7年实施“五类家庭”奖学助学,2019年春季,共有3684人享受补助251.29万元。2019年3月11日,召开了教育振兴千人大会,出台《教育振兴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为洪洞教育未来三年发展绘就了蓝图。

  明确思路,强化措施,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全面提高。坚持“抓管理、规范行为,抓作风、树好形象,抓培训、提高素质,抓教研、提升质量,抓创新、彰显特色”,在“五抓”思路引领下,持续加大培训力度,组织百名中小学校长赴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参加高端培训;与山西省教科院及中国教师研修网合作,开展教师培训,现已达11812人次。

  家校共建,合力育人,教育生态得到全面优化。印发专门文件,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强化家校共育。目前,全县所有学校都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和家长学校,开展了一系列家庭教育知识培训和亲子联谊活动,产生了良好反响。


  曲沃 打造新高地 亮出新作为

高显镇五庄小学特色展示活动

  教育工作拿在手上。今年以来,曲沃县围绕“争当新标杆、打造新高地、建设新曲沃”的奋斗目标,以标准化管理、集团化办学、特色化发展为引领,实施了支部建设提升年、复兴教育推进年、教育脱贫攻坚年活动,助推全县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加强教学管理。落实《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出台《曲沃县学校校长考核办法》《中小学教职工绩效考核工作实施办法》,健全完善《曲沃县督学管理制度》《义务教育学校综合督导评估实施方案》《义务教育学校综合督导评估指标体系》,加强了教师队伍和教育教学管理。

  实施名校兴教战略。实施特色学校创建工程,在去年成功创建6所特色学校的基础上,推动各个学校创特色、打品牌,实现“校校有亮点、校校有特点”的局面。扎实开展“三优”创建工作,与县电视台联合创办“名师微课堂”专栏,用3年到5年时间,培养曲沃县名师100名、曲沃县名校10所,提升县域教育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创新办学模式,组建了乐昌中学教育集团和实验小学教育集团,融合师资力量,共享优质教学资源,缩小了城乡办学差距,促进了城乡一体化发展。


  安泽 思政进课堂 教坛添正气

干群面对面,把脉安泽教育

  创新开展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进教研、进主题班会、进国旗下讲话的“四进”活动,扣好学生人生第一粒“扣子”。开展了“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干群面对面”大家谈活动,把脉安泽教育,求取教育发展的真知灼见。

  惠教惠民政策扎实落实。每年投入1000余万元,实施高中学费、住宿费免费,义务教育阶段住宿生膳食补助、交通补助,“五类困难家庭学生”资助,提高班主任津贴等12项惠教惠民政策。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开展全员培训,丰富课余生活,增强教师荣誉感、获得感。加强教研课改工作,强化课题研究,深入教育视导。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加强思政教育、家庭教育、德育教育,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积极举办校园艺术节、“阳光大课间”、体艺2+1、社团活动等,让校园焕发出勃勃生机。


  翼城 带出好队伍 考出好成绩

校园里的花鼓表演热情奔放

  培养一批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好校长。近年来,翼城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带队,组织带领县直学校校长赴北京参加AFS国际文化交流项目,去成都参加中国国际教育展,实地考察重庆一中、徐悲鸿中学、四川大学等知名学校,学习外地名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模式,着力培养“教育家”型的优秀校长。

  努力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每年公开招聘一定数量的优秀中小学教师,大部分安排到农村山区学校任教,让农村孩子享受到和城里孩子一样的教育。创新选人用人机制,通过组织教师外出交流学习、参加业务培训等方式,更新办学理念,创新教学手段。创新激励评价机制,鼓励引导教师争当名师;落实班主任津贴等政策,切实提升教师待遇。

  推进“联盟化办学”。推行以教研室为龙头,以盟区建设为引领,辐射带动全县的高效课堂改革。各学校结合实际,持续加大校本课程研发,探索建立了自主、合作、探究式的教学模式。全县形成了“城乡教育联合、校际教研联片、教师合作联手、优质资源联网”的办学新格局。

  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高考成绩年年攀升,2019年全县二本B类以上达线人数2535人,两人考入清华大学,翼城中学李怡涵同学以683分名列全市理科第一名。中考连创佳绩,继续领跑全市。


  蒲县 栽下“梧桐树” 引得名师来

定期举办学前教育研讨会

  引进高校资源,开展捐资助学打造教育新引擎。2018年投入380万元,与全国最前沿最先进的北师大合作办学,先后选派47名国家、省级教育专家培训校长、班主任、学科教师1500余人次;与宏源集团合作开展“圆润行动”,累计为321人次资助179.265万元。

  组建教育联盟、成立学前共同体培育教育发展新动能。11所幼儿园成立两个学前教育教研共同体,12所学校组建3个“1+3”托帮带教育联盟,12所联盟校与26所学校8个教学点开展“五个一”帮扶活动,将北师大的营养输送到各个神经末梢,全面提升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质量。

  实行区域走教、建立实习基地破解教师配置新难题。把全县分为6个联片教研区,全县23名音美体教师按照“一校定岗、多校使用”的方式辐射周边学校,确保小规模学校和教学点都能开设专业的音美体课程。2018年,三个地区与山西师范大学签订为期五年的实习生培训协议,已圆满完成两个批次9学科48名实习生培训。

  实施名师工程、通过政府购买补充教育师资新血液。从2012年开始实施高中名师工程,连续7年从全国各地招聘名优教师30余名。2019年,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聘用教师80人,为蒲县的教育师资注入新鲜血液。


  隰县 扶贫力度大 提质有突破

“梦想课堂”助推师生共同成长

  行业扶贫,两率达标。近三年来,不折不扣精准落实11项资助政策,对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实行“三到位”,对深度贫困学生实行“一先三免一捐赠”,确保“两率”(识贫准确率、脱贫准确率)达标。

  均衡发展,城乡一体。新开4所学校,优化学校布局;组建4个内涵集团,发挥集团引领、示范、带动作用;构建城乡教育师资、生源、轨制“三均衡”机制,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

  创新内涵,全面发展。坚持“幼小初高”一体抓,学段衔接,学科融合;远与西安高新区教育局结成帮扶战略联盟,建起了“幼小初高”远学西安高新区,近学孝义和太谷的教育帮扶机制;开展以素质教育为重点的“立德励志”教育和“1+X”社团活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改革体制,振兴教育。高薪聘请高中校长,引进民办士成中学;理顺局机关,组建“改革规划、教育管理、教师发展、督导巡察”四个中心;改革用人制度,公开选拔校长、股长、后备干部,实现学生资源由外流择校向提质稳源转变。


  永和 重文化传承 播红色基因

永和红军小学挂牌授旗仪式

  持续深化教育改革。近年来,全县按照继续提升“四个年工程”(即教研质量提升年、素质教育实践活动提质年、教学常规精细管理年、教育教学质量突破年)的总体布局,不断深化教育改革,统筹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优质均衡发展,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2019年,中考达市重点高中线117人,高考达二本B类线以上65人,比往年有了较大提升。

  职教中心建设成果显著。县职业中学的导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初见成效,聘请非物质文化传承人担任学校现代学徒制首席导师,学校自主研发了乾坤湾剪纸、黄河玉石雕刻、木雕木艺制作、黄河泥塑、彩陶等五大优势产品,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

  全市首家在授牌红军小学。2019年3月27日,永和县药家湾小学顺利挂牌山西永和红军小学,这是全国第260所、全省第6所、全临汾市第一所红军小学,对永和县传承弘扬红色文化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侯马 教学研究成果丰 艺术教育特色显

紫金山街小学孩子的快乐六一

  教师队伍充满活力。一年来,在财力紧张、编制紧缺的情况下,招聘教师300多名。同时,为全市班主任每人每月增加津贴600元。

  教学研究成果丰硕。开展各类教师培训4800人次,“一师一优课”晒课1988节。有11名教师荣获临汾市优秀班主任称号;有21节课被评为临汾市优质高效课;8家单位荣获临汾市优秀教研团队称号; 93位教师的论文荣获国家级荣誉;1人荣获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

  教育质量强劲攀升。全市二本B类达线857人,达线率55.4%,比2018年增长了5.2个百分点。其中,侯马一中高考达二本B类以上745人,比2018年增加了108人,达线率70%;600分以上特优生9人,考取985、211、双一流重点院校102人,比2018年增加19人。一名同学以657分的优异成绩达清华录取分数线。

  艺术教育特色鲜明。全市艺术教师师资配备率、开课率均为100%。中小学生参加国家、省举办的才艺大赛,获奖人数达1600多人次。该市荣获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市、全国第三届中小学艺术展演优秀组织奖等殊荣。


  汾西 人防技防全覆盖 师生安全有保障

汾西一小的超人乐队活力彰显

  安全第一,校园监控明厨亮灶全覆盖。2018年投资624万元,实施中小学校园监控和明厨亮灶全覆盖工程,全县27所中小学基本实现了校园、学生厨房空间全覆盖、无盲点、24小时全方位监控。

  超前规划,高标准建设普通中学。投资 2.89亿元,新建一所总面积为49270.1平方米、16轨制,可容纳2400名学生的现代化、标准化普通高中学校,彻底改善高中办学条件。

  突出重点,教育质量全提升。一是每学期组织一次教学质量监测,达到对教师科学考核与督促指导相结合,帮助教师发现问题、提高能力的目的。二是高考成绩取得新的突破,2019年全县高考参考学生878人,达二本B类考生共计137人,完成年度目标,实现了二十年高考工作零事故。三是学前教育幼儿毛入园率达到95%以上,2019年两所普惠性民办幼儿园顺利通过市级复评认定。


  古县 建环保低碳校 走校企合作路

建党节晚会上欢歌热舞颂党恩

  节能理念进校园。在国家大力提倡“绿色环保、节能减排”的政策下,2017年,县政府投资近2000万元,对全县中小学校进行采暖设备升级改造,教育系统6个乡镇23所学校实施了煤改电供暖工程。2018年,总投资500余万元,实施了全县26所农村小学、幼儿园旱厕改造工程,率先完成农村学校厕所革命。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职业教育办学模式。2019年6月,县职教中心与北京华云天下科技公司签订计算机应用专业人工智能机器人专业合作协议,校企双方建立长期、紧密的合作关系,为古县培养更多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同时也为学生实习、实训、就业提供更大空间。

  提升初高中教学水平。县政府2019年8月与北京师范大学亚太国际培训中心就古县一中、古县三中创新型学校打造项目签订合作协议,计划通过三年一个周期,按照专家引领、跟踪指导、研训结合、分步推进的原则,促进两校教育教学水平逐年提升。


  吉县 乡村学校“高看一眼” 乡村教师“厚爱三分”

春季运动会上奔跑的少年

  办学条件的不断改善。农村学校全部建有教师周转宿舍,一线教师配备笔记本电脑,无线网络校园全覆盖。中小学全部配备专职保安,学生免费享用营养餐。崭新的教学楼、办公楼、图书实验楼、学生公寓、餐厅、塑胶操场等,设施设备齐全,校园环境优美。

  全面优化教师队伍建设。开展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改革和城乡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持续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育综合质量逐年提升;全力实施教育扶贫工程,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精准帮扶的扶贫体系,全县无一名因贫失学学生。

  各级各类学校实现协调有序发展,学前教育已形成以城区幼儿园为主,乡镇中心幼儿园、民办幼儿园和学前附设班为辅的格局,实现保基本、全覆盖的目标。义务教育达到城乡基本均衡。高中教育与职业教育齐头并进,中高考成绩稳步提升。


  大宁 “县管校聘”走在前 内生动力得激发

孩子们吃上美味的营养餐

  率先在全市实施教师“县管校聘”改革。2018年暑期对全县688名教职员工进行了“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工作,经过两轮竞聘,681名教师全部到岗上任。2019年暑期继续推进“县管校聘”改革,对全县725名教职工(包含特岗)进行了管理改革工作,最终有84名教师进行了合理流动。通过改革,盘活了教师资源,优化了教师结构,激发了教师内生动力。

  实施十五年免费教育。全县建立了从学前教育到大学教育的十五年全过程无盲点扶贫资助,尽最大可能保障贫困学生上得起学、能上好学。2019年春季学期,共资助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中职教育各阶段891人,补助金额56.04万元。大学生助学贷款,申请金额达782.58万元。

  改善学生营养膳食。在国家免费为全县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提供每天4元的营养食品的基础上,2017年县政府对农村所有学生和县城中学寄宿生生活给予补助,小学生每天补助8元,初中生每天补助11元,高中生每天补助16元,实现了全县所有寄宿生饮食全免费。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