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记者 郭璞 郭秀婷) 记者在9月5日召开的全市教育大会上获悉,我市出台并分组讨论了《临汾教育现代化2035 》《加快推进临汾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9—2022年)》和《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三个文件。这预示着我市将持续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建设教育强市,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临汾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按照《临汾教育现代化2035》对我市教育总体目标做出的战略部署:到2020年,全面实现“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目标,形成与新时代临汾发展定位相适应的现代教育体系,形成有利于激发教育发展活力的体制机制,全市教育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主要发展指标达到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到2035年,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教育实现优质发展,服务经济更加有力,人民群众更加满意,迈入教育强市行列。
《加快推进临汾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则明确了2019—2022年的重点任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推动基础教育巩固提高。进一步扩大学期教育优质普惠发展。到2022年,全市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7%,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92%,其中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62%。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到2022年,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城乡二元结构壁垒基本消除,义务教育与城镇化发展基本协调,城乡学校布局更加合理,城乡教师配置基本均衡,消除大班额等。促进高中优质特色发展方面,到2022年,高中阶段教育质量全面提升,所有高中阶段学校达到国家和省定标准,全面实施新课程新教材,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5%以上。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方面,经过5年至10年努力,我市职业教育基本完成由政府举办为主向政府统筹管理、社会多元办学的格局转变,由追求规模扩张向提高质量转变,由参照普通教育办学模式向企业社会参与、专业特色鲜明的类型教育转变,建成一批办学能力较强、特色鲜明、辐射周边、贡献力显著的职业院校和品牌专业。全面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师生信息素养,基本实现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学习应用覆盖全体适应学生、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基本建成“互联网+教育”大平台。
为了建设一支与教育现代化相适应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我市制定出台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按照《实施意见》提出的目标,到2022年基本实现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健全、职业发展通道通畅、事权人权财权管理体制相统一、待遇保障有力,队伍规模、结构、素质能力满足各级各类教育发展需要的建设改革目标。到2035年实现教师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教师管理体制科学高效。为实现这一目标,我市将加强教师队伍思想政治建设,完善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制度和分类、分层、分岗培训体系,优化县域内教师资源均衡配置,完善中小学、学前教师准入和招聘制度,推进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职称和考核评价制度改革,不断提高教师地位和待遇,在全社会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