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千千,1971年4月出生,中学高级教师,今年42岁。1995年从山西师范大学化学系毕业,分配到洪洞县第一中学担任高中化学教师至今。
近二十年来,她恪守“愿将此生付杏坛、心血浇得桃李艳”的人生信条,从一名教坛新人成长为一名优秀教师,成为全县高中化学学科带头人,先后获得洪洞县优秀教师、三八红旗手、巾帼建功标兵,临汾市教学能手、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充分发挥了教学名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受到了领导、同事和学生家长的好评。
敬业,铸造名师之魂
程千千的家庭是教育世家,父母都是较有影响的优秀教师,她儿时的梦想就是做像他们一样的人。从登上三尺讲台的第一天起,她就告诫自己,一定要像珍惜自己的生命一样对待自己的工作;一定要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爱自己的学生。二十年来,她用自己的不懈努力和满腔爱心兑现了当初的诺言。
二十年来,她模范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从没有耽误过学生的一节课、一节自习。经济大潮冲击校园,她不为所动,把自己的全部时间和精力都放到了每一节课和每一名学生上。她总是认真研读课本、广泛收集资源、精心设计教案,常常是40分钟的课需要用一整天时间来备。
因为爱,她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为学生健康成长做好模范和榜样。她的课堂永远是秩序井然的,没有学生会脱离她的视线而游离于课堂教学之外;她布置的作业学生一定会认真完成,因为他们知道老师非常在乎,会认真批改,偷懒是要不得的。为帮助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她会一次次找领导解决学费减免的问题;为把因故辍学的学生拉回校园,她会一次次家访,苦口婆心做工作,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学生尉建刚当初家里困难到点煤油灯,她为孩子买饭票、买衣服、买学习资料,联系学校领导为他父亲找了一份临时清洁工的工作,解决了孩子的后顾之忧,让他能够安心学习。如今,尉建刚已公派赴德国攻读博士,成为我国航空航天研究领域的人才。
累并快乐着,这就是她这二十年教学生涯的真实写照。
乐业,奠定名师之基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说她能取得一点成绩,首先一点就是基于她对教学工作的热爱、对化学教学的热爱。2012年高考前夜已是10点45分了,申强强同学突然打电话“老师,怎么办?实在睡不着,感觉啥都不会了!”她故意在电话里轻松地笑着,想尽办法稳定了学生情绪,自己却守着电视一夜未眠。高考成绩揭晓,申强强取得611的好成绩,被国防科技大学录取。为了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她会建立学生成长记录档案,随时记录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情况和思想动态,并把自己的关心和希望写在卡片上赠送给每一位学生,而学生的进步则更让她快乐加倍。
专业,闪耀名师之光
课程改革开始后,程千千第一次知道了“教师专业发展”这个词汇,从此,让自己更专业,在专业方向上实现自己的发展成为她的追求。
2007年,她率先带领化学教研组的同仁开展了“学案式”教学课题研究。几年来,几次赴新绛、河北等地听课、研究并实践于课堂。他们走出去、请进来,深入开展教研活动,经过不懈努力,终于总结出了一套适合本校实际的最优教学模式,并在全县做观摩课推广,为本校及全县高中的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可借鉴的成功经验。
通过“学案式”教学课题的研究,她大胆探索,深入思考,逐渐形成了具有个性化特色的课堂教学风格,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和教育教学质量,在本校和全县高中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在课堂上,通过她的调度、参与、指导和点拨,能确保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质量和效益。学生真实经历了学习过程,体验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极大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的愿望和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她非常注重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学生通过学习学会学习,通过解决问题学会解决问题,充分展示了课堂教学改革的巨大威力。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作为化学教研组的组长,她时刻不忘自己肩负着对年轻教师进行传、帮、带的重要责任,把教研组建设成了一个团结协作、爱岗敬业、具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和谐集体。她利用业余时间,给他们上示范课、做讲座、修改教案、听课评课,进行耐心细致地专业指导。在年轻老师参加各种教学竞赛前,她总是要与他们探讨到深夜,无论是教材的挖掘,典型例子的选择、课堂教学的设计,还是课件的制作、媒体的使用,都尽最大能力给予应有的帮助和支持。几年来,该组教师在各项教学竞赛中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一批年轻教师很快成为学校的学科骨干,景小丽、文海霞、钱文俊、瓮芳芳四位徒弟已成为县级教学能手,她还荣幸地被评为县优秀教研组长。
经过不懈努力,多年来,她所教班级的学科会考合格率均达100%,优秀率达90%以上;所教学科高考平均分一直高居临汾市前茅。2013年她所教班级高考成绩仍为全县第一名,受到了学校的嘉奖。同时,她多次在市、县成功开设公开课,并有多篇教研论文和课题研究成果公开发表且获奖。记者郭璞
责任编辑:付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