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骄阳似火,酷热难耐。当大部分人躲进空调房享受清凉的时候,还有许多人顶着烈日坚守在工作岗位上。他们是这个城市中最普通的劳动者,用自己的辛勤和汗水,维护着这座城市的正常运转。
连日来,记者深入街头巷尾,用手中的笔和镜头记录身边的劳动者,聚焦他们的工作场景,捕捉他们的工作细节。面对高温,我们能为他们做些什么?除了表达敬意外,希望广大市民理解、支持高温下的每一名劳动者,向他们道一声:辛苦了,谢谢你。” (祁欣)
交通警察:热浪袭平阳 站岗指挥忙
临汾新闻网讯 6月22日,高温袭来,记者前往多个路口,体验交警挥汗如雨指挥交通的辛苦。
9时许,太阳直射在身上,记者感觉皮肤火辣辣地疼,而市交警支队南城二中队的民警李戈,身穿夏季制服,带着对讲机、执法摄录仪等全套设备,站在鼓楼西街市委大门西侧路口执勤。道路上没有遮阳伞,只见他站在路中央指挥车辆有序通过,在阳光的直射下,动作依旧标准、有力。
由于鼓楼南北街施工改造,此处是新增设的交通指挥点,每天车流量很大。“这里没有红绿灯,只能靠我们指挥交通。有些人不听指挥,随意横穿马路,很容易引发交通事故。当我们进行阻止时声音稍大一点,还会招来骂声,怎么办?只能一笑了之继续工作。因为,这是我的职责所在。”李戈说。
换班时间到了,李戈来到路旁的树阴处躲避灼热的阳光。记者发现,当他摘下警帽瞬间,额头上全是汗水,头发就像刚洗过一样。李戈介绍,每天执勤都是一身汗,汗水把衣服浸透没多久,又被太阳晒干了;然后再继续出汗,继续晒干,如此反复已经习惯了。
随后,记者又来到平阳广场十字路口。此时,市区温度已达到37℃,站在路上片刻就能感觉到脚心发烫。正在路口执勤的是22岁的交警李萌,这是他参加工作户外执勤的第一个夏天。炎炎烈日下,他耐心地给外地司机指路,并介绍临汾的道路情况。对于这样的高温,我还可以适应,因为我是一名退伍兵,挺喜欢交警这份工作的。”李萌说,市民出行遵守交通法规,听从交警指挥,安全回家,才是对交警工作最大的支持。
记者 张森辉
园林工人:市区添新绿 再热不畏难
临汾新闻网讯 6月21日14时,临汾市区气温高达37℃。记者从鼓楼南北街拓宽改造工程施工现场穿行而过,看到与正在施工的道路相比,两侧的绿化带格外醒目,一丛丛的绿色植物给燥热的工地带来了丝丝凉意。
刚走了几百米,记者已经汗流浃背,可在鼓楼东南角,一丛丛灌木堆在路旁,绿化工人正在将植物栽进挖好的坑内。“天气热,我们都习惯了,人热点不算什么,可是植物就受不了。‘金叶女贞’卸下来就得马上栽进去,要不然会死掉。以往6至8月是停工期,因为高温会影响植物的成活率,这也是我最担心的一点。为了增加‘金叶女贞’的成活率,我们只得将原本直径为20厘米的护根土球加大至40厘米,种植完毕后还要在植物的上方加盖一层遮阴网。”有着25年绿化工作经验的绿化一队副队长张志浩告诉记者,为了配合鼓楼南北街道路拓宽改造工程,指挥部每规划出一处绿地,他们便昼夜施工建花池、栽苗木。但是,高温天气对反季节绿化来说是个难题,因此,他们就采取增大根部土球、加盖遮阴网、漫灌浇透等措施,最大限度地保障绿色植物的成活率。
如今,在临汾市区,绿色植物随处可见,街心花园、道路两旁的绿化带,为钢筋水泥的城市增添了勃勃生机。城市绿化在为市民带来了美好生活环境的同时,也极大地改善了市区的空气质量。
记者 苏亚兵
公交员工:车辆平安归 再苦也心甘
临汾新闻网讯 6月21日16时,市气象台将高温黄色预警提升为橙色预警,建议市民尽量减少外出时间。在这高温难熬的天气里,有一群人却要在高温酷暑中为乘客的出行安全保驾护航——他们就是奋战在一线的公交员工。
刘华和李芳都是尧庙公交站的站务员。当天,在尧庙公交站的广场上,除了一排排整装待发的公交车和一个简易的遮阳伞外,无任何可供纳凉的地方。当记者询问她们热不热时,李芳回答:“怎么不热?这个遮阳伞还是前天才配备的。”
刘华和李芳的工作是协调站内各线路公交车辆是否按时发车,组织乘客安全有序乘车,为司机提供饮用水和保持车站清洁。一位司机开玩笑说,这两位站务员以前都很白,现在都赶上“包青天”了。确实,她们的皮肤被晒得乌黑发紫,每天下午,我们必须喝两瓶藿香正气水,否则肯定坚持不下来。”刘华笑着说。
据刘华介绍,她们的岗位是“一个萝卜一个坑”,一个人请假就意味着另一个人要加班。正因为如此,对家人的亏欠在她心里久久挥之不去。2012年,有二十多年驾龄的刘华因职业病困扰,从司乘岗位调到了公交站台工作。也就是这一年,她相继失去了两位至亲。那天早上,刘华刚接班不久,便接到父亲病危的电话。此时站台上只有两名站务员,看着眼前一辆辆公交车不断进出站,她一边给主管领导打电话请假,一边哭着为进站的公交车进行登记。单位领导很快就准了她的请假,可眼前忙碌的情景哪能走得开?于是,她决定另一个同事到岗后再去医院,那十几分钟,是我人生中最难熬、最漫长的时光。”
到了医院后,刘华不顾一切地奔到了病房,父亲抓着刘华的手含泪离去。两个月后,母亲因常年积劳成疾也离开了人世。二老的相继离去,给刘华的人生留下了永远的遗憾。
不管是高温预警,还是寒潮来袭,一线的公交人执著坚守,在服务市民的道路上砥砺前行。
记者 郝海军
供电工人:酷热保用电 巡线在路上
临汾新闻网讯 6月21日,骄阳似火,室外高温已达到37℃,火辣的阳光直射在地面,即便躲在树阴下仍能感到热浪逼人。然而,临汾供电公司配电运检室运维班的员工们为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及千家万户正常用电,依然坚守在巡线的工作岗位上。
当天下午,记者跟随该公司线路巡检员杨晋对王庄变电站至平阳变电站的10千伏供电线路进行巡视。“巡线的任务就是对变压器、导线线夹、断路器等供电设备进行测温,发现异常要及时上报处理,杜绝隐患。”杨晋说,越是高温、雷雨等异常天气,他们巡查力度越大,由于最近天气炎热,加上用电负荷较大,供电设备的温度也随之上升,但是只要不超过30℃就算正常。
一路上,杨晋拿着红外测温仪不断对沿线供电设备进行测温。在一处变压器下,他测试的导线线夹温度已达50℃。他说,这是普通高温,需要记录下来加强监测,如果下次监测时温度继续升高就要上报处理;如果温度不变就继续加强监测。
半个小时过去了,杨晋已是汗流浃背,工作服也被汗水浸湿了。“这几天天气炎热,每天巡视完回到家后,衣服都湿透了。在高温下工作,中暑是经常的事,喝几瓶藿香正气水,稍微休息一下继续上路。”杨晋说,每天从早到晚,他基本要走30多公里,虽然巡线工作枯燥乏味,但是不能有半点马虎,稍有疏忽就有可能发生事故。
该公司运维班共有8名巡线员,目前有6人抽到鼓楼南北街拓宽改造工程迁改供电线路,只能在工程空闲之余抽空巡视,所以今年巡线的任务基本落到杨晋与另一名同事身上。“干了8年的巡线员,夏季最难熬。”杨晋说,想到广大市民能够安全用电,自己再苦也是值得的。
记者 田志华
环卫工人:只要路干净 不怕多流汗
临汾新闻网讯 6月22日下午,室外温度高达37摄氏度,地表温度更是接近40度。燥热的马路上除了穿梭的车辆,行人寥寥无几。
当日15时许,记者来到平阳广场,环卫工人辛宝盛正拿着他的工具穿梭在车流中,清理着马路中间的树叶和纸屑。火辣的太阳照射在他的身上,使原本黝黑的皮肤越发黑亮,豆大的汗珠顺着他脸颊不停地往下流,他时不时取下脖子上挂着的毛巾擦拭汗水。
清理完马路中间的垃圾,辛宝盛走向路边的树阴处。“我们这一班是中午12点30分上班的,到傍晚才下班回家。”他一边往垃圾车内倾倒垃圾,一边介绍,现在天热炎热,户外的行人少了,马路上的垃圾也相对较少。等傍晚凉快以后,出来的人多了,垃圾相对就多了。”
58岁的辛宝盛从事环卫工作至今已有十几个年头,自2013年被调配到平阳广场附近以来,一直负责解放路主干道的垃圾清理工作。“我们这里的活儿还比较轻松,刚才那个接水的任金芳比我辛苦多了。她一直负责铝锅巷的环境卫生,那里小商小贩很多,人口流动又密集,清理垃圾比较费力。”说话间,他拿起随身携带的大水杯来到送水车前接起水喝,现在,环卫所每天都有专车为我们送绿豆水,主要是预防大家中暑。”
辛宝盛介绍,虽然每条街道上都有好心店主为环卫工人专设的饮水点,但是,一般情况下环卫工人不愿意去接水喝。因为,他们怕自己一身的脏,影响了好心店主的生意。
“只要路上没垃圾就好,既然选择了这份工作,我就要把这份工作做好,保持街道干净是我们的职责。”说完,辛宝盛又走向了马路中间,开始了新一轮的清扫。
记者 杨杰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