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不是白衣天使,却每天都在接触着患者、护理着患者;她们不是患者的儿女,却每天都像儿女一样爱护着患者。一个听着简单做起来难的职业,他们就是市医院的护工们。来自农村的樊丽娟也是他们中的一员。
当记者问到为什么选择这一行业时,樊丽娟显得有些不好意思,“其实,我是离家出走,为了面子的问题不得已才接触这行的,多次想要放弃”。“最终为什么坚持下来呢?”樊丽娟很坚定地回答:“在这里有家,有亲人”。
原来樊丽娟从小就娇生惯养,只因她与家人红脸,一气之下就离家出走,误打误撞就选了这行并因此爱上了这行,这一干就是5年。
初来乍到 状况频出
2008年,樊丽娟应征进行前期培训学习基本护理、康复护理及特殊病人的生活护理等知识和技能,其中包括观察血压、脉搏、体温、呼吸等生命体征和口腔、会阴、皮肤、压疮的护理,为病人进行营养配餐、病人在床上肢位摆放、对病人进行心理辅导及一些常用康复器械的使用等一整套专业知识。只有初中文化的樊丽娟长期在家闲着,一下子学习这么多非专业的知识,可真是很困难。经过几个月紧张忙碌的培训樊丽娟正式上岗了。
第一天上班,樊丽娟起了大早洗漱完毕,樊丽娟提前半小时轻轻地叩开患者房门。这是一名有四十出头的男患者,他正沉沉地睡着正香,樊丽娟只需照看着患者输液方可,平安无事的快要结束上半天时,护士让樊丽娟测量患者直肠温度,也就是俗称的肛温,置肛门深部:小儿插2cm—3cm,成人6cm—10cm。
樊丽娟毫不犹豫一个箭步就逃离病房。
就这样一件小事樊丽娟动摇了,樊丽娟在心里默想自己有幸福的家庭,可爱的儿子,爱自己的丈夫,这是何苦呢。培训主任的话也立刻在樊丽娟耳边响起,“医院是个大家庭,患者是孩子,大家就是患者的父母,你们有义务照顾好自己的孩子”。
从那以后樊丽娟认真做起了“家长”。
擦屎翻身 要做N次
采访当天记者早早地来到医院,碰上樊丽娟,她正准备给2床的老人擦洗,记者主动请缨接替范丽娟的工作。记者还未进入病房就闻到一股又骚又臭的味道,记者为老人洗完上身正准备擦洗下身,却发现老人大便了,臀部沾满了粪便,散发着臭味,尿垫子上也粘了不少粪便。樊丽娟见状,利索地把老人的臀部擦洗干净,把沾着粪便的尿垫子取出递给记者。记者一手抓着被子,一手拿着粘满污物的尿垫子,扭转头仍被浓烈的臭味熏着,实在无法忍受。记者放开手里的被子,放下尿垫子,迅速跑出房间,干呕了半天,差点吐出来。
稍作镇定,正准备返回房间时,樊丽娟迎门出来告诉记者,“像这样的状况是常发生的,慢慢就习惯了,你要把他们当做是你的亲人看待,也就没什么了”。没一会儿功夫,房里就传来,“来人呀,又拉了”。不是给患者换尿垫就是给患者擦大便,或者帮助患者翻身,清理房间卫生。这样重复性的工作一天要做N遍,但她没有一点怨言,而记者却早已累得不行了。一上午的工作终于在忙乱中结束。
用心服务 知足幸福
樊丽娟就是这样每天都重复着一样的工作,她从未敷衍了事,她都是用行动、用心在做事。
2011年医院来了一位“老顽童”什么事都得哄着。刚来的护工小张拿着老人粉色的脸盆接上热水,把毛巾洗了一下拧干,准备给老人洗脸时,老人说非要用蓝色的脸盆洗。小张又换盆打来了水。老人背对着小张,拿着拧干的毛巾在老人的脸上轻轻一擦,老人便开始“哇哇”喊叫,着实把小张吓了一跳。樊丽娟见状,赶快跑过去,对着老人说:“宝贝,乖,咱们洗脸、洗手了。”她这么一说,一只手往老人头上一放,老人便把头转过来,开心地笑了,她顺利地给老人洗了脸。樊丽娟告诉小张,“老人就是老小孩干什么都要哄着”。接着,她拉着老人的手擦洗老人的手心、指甲、指缝,手心里被擦起了一些脏东西。她边洗边说,这些东西必须洗干净,要不老人一天都会很不舒服。
慢慢地,樊丽娟成了护工中的“大姐大”,其他人不愿意干的,他总是接下来,每天总是早早到,晚点回家。说干就干,尽职尽责。
当记者问到,“丽娟你累么?”樊丽娟回答是肯定的,“累,很累很累,但当你看到身边那么多因你开心的笑,幸福是满满的。”记者离开时,樊丽娟说的一句话让记者很感动,那就是:“现在我们认真地付出,等我们生病了,也会有人这样尽职尽责地照顾我们。”记者李娇
责任编辑:付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