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春节将至,刘洪刚家的窗帘店迎来了一年中最繁忙的时刻,他和妻子热情地向顾客介绍着各种窗帘、沙发套等物品,顾客精心挑选着自己喜欢的样式。“每年的这段时间是最忙的,家家户户都想把家里装扮得漂亮一些,为新春增添一些喜庆!”刘洪刚说。
41岁的刘洪刚是洪洞县刘家垣镇刘家垣村村民,经过他和妻子多年的打拼,在做窗帘和沙发套生意中获得了乡亲们的认可,更让名气传播到了周边乡镇。现在刘洪刚不仅做布料等装饰品,还把生意扩大到农业生产中。
窗帘店打开致富路
正午时分,在刘洪刚的窗帘店中,一名妇女正在按照顾客的要求记下尺寸和风格要求,还有3名妇女正在机器前认真地赶制着窗帘等饰品。在这200多平方米的区域内,各种样式新颖的窗帘、床上用品、沙发套展现在顾客的眼前。
刘洪刚和妻子以前在做窗帘的工厂打工,掌握了一手制作窗帘的好手艺。结婚后,他们动起了辞职自己干的念头。自己开个小店,就在家做一些窗帘等物品,既照顾了家还能赚钱。
“一开始有些忐忑,怕生意做不好。因为那时候人们都愿意去县城里买现成的,不喜欢定做的。”刘洪刚说,2005年开张的第一天,村里好多人都来看,还以为能接下很多订单,但事与愿违,只有寥寥无几的订单,虽然只有几单,但意义非同一般,必须得做好,打好“第一枪”。
从一开始的几单、十几单、几十单……慢慢地,越来越多的人来到这个小店定制窗帘、沙发套。“现在每天大概能接到大大小小的十几个订单。”看着逐渐红火起来的小店,刘洪刚的脸上露出了满足的笑容,为了更快完成客户的订单,刘洪刚又从本村招聘了4名妇女,为小店注入了新力量。
种植业拓宽发展路
随着窗帘店业务步入正轨,刘洪刚的生意越做越顺,他赚到了人生“第一桶金”。但闲不下来的刘洪刚把眼光又投向农业种植上。“我是一个农民,骨子里就喜欢土地。看到国家大力支持农业,我也看好发展前景,就毅然投身到农业生产中。”刘洪刚说,从2017年开始,他稳步发展,通过承包、流转等形式不断扩大规模,现在种有120亩的红薯、30亩的辣椒,还有一些西红柿。
“要想农作物长得好,必须有充足的水源。”刘家垣镇水资源缺少,大部分耕地都是旱地。为了能够让农作物长好,刘洪刚投资在自家的地里打了一口深井。他说:“手里有‘粮’,遇事不慌。有了水源后每年种下的农作物有保障,不必因为没有水而发愁。”
在红薯地里有一口地窖,里面存满了红薯。“这个地窖里能够储存7万多公斤的红薯,不仅有我自己的,还有从周边村民手里收购回来的,每年都会发往临汾的市场。”刘洪刚说,红薯刚收获的时候价格太低,只有几毛钱。经过储存,到了来年的三四月份销售,每公斤能够卖到2.8元左右。
“种的辣椒收入更是好,每年只需要把辣椒种、晾晒好,山东的客商就直接收走了,根本不怕滞留卖不出去。”刘洪刚说,他和山东收购商签好合同,每年他只需要把收购商要求的辣椒种好,就能够直接卖出去,每年还有最低收购价,不怕赚不了钱。目前,刘洪刚每年仅农作物收入就有20余万元。
谋长远农信助力
“今年我还想再申请一笔贷款,额度还能提升吗?”“没有问题,我们专门向总行申请了,现在授信额度能够达到10万元。只要你需要了,随时到网点都能够办理。”刘洪刚向洪洞农商银行刘家垣支行的客户经理询问,得到肯定的回答后,他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去年由于资金周转不开,我在刘家垣支行申请了5万元的贷款,他们态度很好,放贷速度也很快,及时解决了我的资金难题。”刘洪刚说,2020年,由于把大部分资金用于购进布料上,到了发工资的时候,一时没有足够的钱给工人发工资,他便向刘家垣支行提出贷款申请,经过工作人员的调查,洪洞农商银行及时为他发放了贷款,保证了工资准时发放到工人的手里。
“以前感觉不到农业这么好,现在种植业、养殖业都兴旺了起来,我得抓住这个机会,还计划再承包几百亩地发展种植业,再和朋友合伙搞一个养牛场,形成一个种植、养殖的产业链。”提起以后的发展,刘洪刚心中已经有了一个宏大的蓝图……
记者 刘文军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