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我们的梨可好吃呢,又脆又香又甜,汁水特别多,‘吃一口,流一手’说的就是这个梨……”在翼城县南梁镇南常村的冷库外,负责人李成彪递上玉露香梨,热情地请翼城联社工作人员品尝。在他们的身后,冷库被成箱的梨装满,工人忙着装车,为客户送去优质的产品。
李成彪感叹,在发展玉露香梨种植的道路上,翼城农信的助力,让产业不断壮大,同时惠及一方百姓。
拓新路艰难守业
“虽然不算有魄力,但也要勇敢的尝试,还要让每一步走得稳当。”李成彪说,他在担任南常村党支部副书记期间,一直想带着村民发展产业,于是在2011年与朋友合作,成立了翼城县翔宇果业专业合作社。
成立之初,李成彪没有盲目投资种植,而是先开始精心筛选项目。“我们村的土地适合种什么?种出来的产品市场前景好不好?这些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我们首先去各地考察,再请专家分析土壤、气候等条件,最后决定选择种植玉露香梨。”李成彪说,2014年,在村中流转100亩地后,他从太谷果树研究所引进了玉露香品种的梨树苗,上百亩果树苗经过精心管理,深深扎根在南常村的土地里。有了经验和信心的李成彪,在第二年又增加了100余亩的种植面积。
果树苗在茁壮成长,合作社也迎来了新的考验。由于梨树一般为4年左右进入初果期,鉴于周期长、见效慢的情况,需要不断投入人力物力,李成彪的合作社在2016年开春时,购买农资遇到了资金短缺,翼城联社南梁信用社为其提供10万元的贷款支持,为果树成长带去强有力的支持。
历坎坷喜获丰收
2017年,一串串沉甸甸的香梨压弯枝条,一张张幸福的笑脸穿梭林间。李成彪的玉露香梨种植基地内,诱人的果香扑鼻而来,村民们摘梨、包裹、装箱,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
“初果期收获很不错,但是玉露香梨的特点就是果面发绿,如果温度高的话,没过多久,果子就变黄了,口感变差了,所以在采摘季节前,我们就开始建冷库,3个冷库可存600吨果子。”李成彪说,在抓硬件设施完善的同时,他们在种植技术上毫不松懈,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学习专业知识,用精细化的人工管理为果树保驾护航。
为了多方面拓展业务,合作社不仅种植梨,还试种了苹果、樱桃等水果,为社员提供所需的运输、贮藏、加工、包装等服务,并引进种植新技术、新品种,开展种植技术培训、技术交流和咨询服务。“我们组织果农生产绿色、安全、优质、无污染、营养类果品产品,并积极进行果品品牌创新,遵守可持续发展原则,严格按照绿色果品生产准则和生产技术操作规程,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学合成物质,产品质量符合绿色果产品标准,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合作社成员刘伟说,“玉露香”梨果园地理条件优越,果子生长在海拔700—850米肥沃土壤上,使用优质深井水灌溉,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果实糖分积累和着色。
“不仅合作社成员获得了可观的收入,而且吸引了本地、外地的人来我们种植基地参观学习,带动起农户种植面积达200余亩。”李成彪说,在2018年有一半的果树遭遇霜冻灾害,虽然影响收益,但为了不对2019年的果园运营造成影响,南梁信用社为其增加了30万元的贷款额度,200余亩果园才得以继续经营下去。
酥梨香惠及乡邻
香梨丰收了,农户也跟着笑了。“通过土地入股、金融扶贫贷款融资注入、参与基地管理投工等方式,曾经的贫困户脱贫与合作社发展深度融合,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还通过参与梨树养护等工作增加收入。”李成彪坦言,为了带动农户增收,他们想尽办法提供就业岗位。
村民高金花的女儿今年考上了北京师范大学,其中有他们家的努力,更有翔宇果业专业合作社给予的帮助。高金花曾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夫妻俩因残致贫,在女儿上高中时,高金花丈夫去世,他们家的生活也变得更加困难。为了帮助这一家,翔宇果业专业合作社特意安排合适的工作,让高金花能多一份收入,让她女儿得以继续接受教育。
李成彪说,因玉露香梨果子比较娇气,因此在采摘时,工人必须摘下立即套上网套,所以他们会提前对采摘人员进行培训,一方面给农户提供免费的技术指导,另一方面也让他们增加收入。“我们的目的是谋求全体社员共同利益,实行自主经营,民主管理,目前已经初步形成合作社种植基地联合农户、产供销一体化的产业经营格局,为当地水果产业发展提供可靠保障。”
记者 潘华玲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