炫目的阳光,葱郁的绿荫,不知疲倦的知了……仲夏时节,走进霍州液化天然气调峰储气设施项目施工现场,电钻声、机器声不绝于耳,到处是一片紧张繁忙的景象。
冯本超,项目土建工作施工现场负责人。初次见面,一口浓重的湖南口音将他来自的地域表露无遗。“办公楼、主大门、消防水池、路面硬化等厂区土建工作已基本完成,现在的主要工作是对办公楼进行装修,因为旧的办公楼马上要拆迁,必须抓紧时间保质保量完成新楼装修任务。”站在九层高的办公楼楼顶,冯本超把已建成的项目一一指给记者。
作为施工现场负责人,冯本超每天的时间都安排得满满当当。白天,他负责施工项目的技术指导,86亩地的施工场地一天不知要跑多少趟。晚上六点半至十点半,要对整个施工现场进行巡查,哪儿漏水了,哪儿电没关,他都要放在心上。巡查过后,冯本超回到办公室,开始看图纸,分析数据,写日报,安排第二天的工作任务,十二点后,当大家都已进入熟睡状态时,他才拖着疲惫的身躯离开办公室。
“每天一小会,三天一大会,安全和质量一刻都不能放松。”谈及工作,冯本超表示,责任与压力重于天。每天下午六点的会议时间,冯本超都要把安全施工放在第一位,比如高空作业一定要系安全带,进入厂区要戴安全帽,氧气罐不要在太阳下暴晒等等,“虽是一些老生常谈的事情,但是安全隐患决不可掉以轻心。”作为工程技术指导,冯本超严把工程质量关,即使小细节也不放过。有时工人为赶进度,在焊接时焊点不到位,冯本超在现场巡查时都会要求工人重新返工。用他的话说:“必须严格按图纸和施工要求走”。正因为他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在他担任工程施工负责人一年的时间里,安全事故与施工错误一直保持零记录。
在工作上,冯本超是一等一的好手,对家庭,他却亏欠太多。去年6月,丢下怀有五个多月身孕的妻子,冯本超被调往霍州参与工程建设,直到妻子生产都没有回家看看,更别提陪妻子产检,伺候月子了。年前,忍不住对妻女的思念,利用半个月的假期,冯本超终于可以回家过年了,而那时孩子都已过了百天。“想家是自然的,但是我认为男人就要敢闯敢干,尤其像做我们这行的,就要特别能吃苦。虽然苦点累点,但是能给家人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值了。”提及家人,这位湘西汉子面容坚毅,幸福洋溢。
夏日炎炎,冯本超操心着给工人们发放降火凉茶、冰糖等消暑食物,“有些工人是来自四川,河南等地,大家出门在外都不容易,多给他们一些关心,省的想家。”或许是同为外乡人,冯本超更能理解在外务工人员的艰辛与孤独。
本报记者 李卫红
责任编辑:杨洋